Posted in: 生活

光学领域有什么常见的常识性错误?

头图

谢谢邀请。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蓝天。问到“天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个问题,稍微有些光学知识的朋友都会回答,因为大气分子对光具有散射作用,而散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就意味着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

这样一来,长波长的光较为顺利地继续沿原路径传播,短波长的光则被散射到四面八方。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蓝色的天空。而我们直视太阳的时候,则会发现太阳呈红黄色,正是由于短波长光被大量散射的缘故。可见光波段其实紫色光比蓝色光波长更短,但是由于太阳光谱中蓝光波段比例比紫光波段更高,因此占到了主导作用。

由于大气分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瑞利首先发现并研究的,因此这种散射又被称为“瑞利散射”。所以关于“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问题,也可以简单地用“瑞利散射”来解答。


以上就是通常情况下对“天蓝”问题的回答,大多数情境中这种回答已经足够,包括我自己撰写相关科普文章时,也都是到此为止。但这个题目既然要我们较一下真,那就不能只停留在这种程度的解答了。

实际上,瑞利在 1899 年解答天蓝问题的论文中(J.Rayleigh,Phil.Mag.XLVII,375,1899),除了研究了瑞利散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假设,那就是大气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整体是不均匀分布的

如果气体是绝对均匀分布的气体,那么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即便每个分子都发生了瑞利散射,将短波长光散射到偏离原来传播路径的四面八方,但是由于气体分子分布绝对均匀,因此光会再次被散射,而大气分子量极为巨大,这种几乎无休止的散射最终会导致这种散射作用几乎被彻底抵消掉,根本无法形成如此明显的“蓝天”

因此瑞利提出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大气分子随机运动,整体的分布其实并不均匀,这样一来很多光被散射后就不会经历无休止的散射过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不同分子之间的散射作用互不干扰。如此一来便能够形成蓝天。

瑞利在 1899 年提出的“大气分子不均匀分布”只是一种假设性的前提描述,并没有数学推导。真正让这种假设称为严格理论的,则是我们熟悉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根据“熵”的相关理论,在 1910 年提出,由于密度随机涨落的存在,哪怕最纯净的大气中,也会随机出现无数分布更为密集的“分子团”,导致大气整体分布并不均匀。爱因斯坦给出了严格的数学推导,彻底补齐了“天蓝”的相关理论解释。

因此要完整回答“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一问题,需要同时运用瑞利散射和爱因斯坦提出的密度涨落理论。虽然从结果上来看,爱因斯坦对天蓝的解释和瑞利给出的解答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严格的数学理论意义巨大。

例如高锟在分析光纤波导的论文中,就曾经利用过相关理论(Kao K C, Hockham G A. Dielectric-fibre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C]//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IET Digital Library, 1966, 113(7): 1151-1158.),如下图所示。

在分析光纤波导能量损失时,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散射作用。高锟指出,散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导致,对于晶体材料,结构缺陷等因素影响较大;但对于光纤这种无机非晶体材料,随机涨落则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感慨一句,每个孩子都能问出“天空为什么是蓝色”这样的问题,但对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的解答,却推动了物理学的长足进步,并最终应用于造福人类社会的关键技术中。

不得不说,物理学还真是迷人呢

Posted in: 生活

小事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来的散文诗。」

头图

我今年 21 岁

父亲离世第九年了

去年搬家,无意间从家里柜子里翻到一个斑驳的本子,绿色的封皮上面蒙了些灰尘,之前从来没有见过。怀着好奇的心理打开后,才发现是父亲年轻时的日记。

首先有一段自我介绍,25 岁的他,年轻且迷茫,渴望爱情。

” 我叫 xxx,现年二十五岁,自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在乔(应为’桥)山林业局柳芽林场石尧营林区工作。

我是一个脾气极坏,毛病很多(吸烟、喝茶、酒等),文化程度很低,言语粗鲁,爱发脾气的人。优柔寡断,自尊心和虚荣心、自卑感也非常强,死要面子,但没有钱。

在人际交往上也不行,工作上也没成就,在社会经验上也不够。可以说空活二十五,一事也无成。

但在爱情观上,也可以说有一点小经验。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截止目前,有两次是我全身心投入的,可是最终还是再见了。从这两次的感情来看,本人在’痴’这个字上要吃大亏,因为太痴情了,也可以说太专情了,以后,长处要保留,缺点要改正。”

在遇见我母亲之前,他有过两次恋爱经历,但都不告而终。后在 1995 年认识了我的母亲,一个在当年很天真的姑娘。听母亲说两人通过介绍,互相了解后便一拍即合。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人常年相隔甚远。林场也没有电话,于是父亲常以信和日记表达思念。

下面是九七年有了我之后的一篇日记,来自于一位刚刚成为父亲的丈夫,对于家中妻儿的想念。

“这几天我干什么都心不在焉,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天天气比较暖和,我想找个车将你母子接来小住一段时间,但因为人不在,所以不能如愿。

这几天我越来越想你们,真恨不能一下子把你们接来,使你们得到我的爱抚。真是等待思念,难熬啊!”

九七年十月十八日晚

母亲是家里的小女儿,算得上娇生惯养,又很漂亮,父亲对她甚是爱护。自结婚后脾气也收敛了很多,下面是一封吵架后的道歉信。

从众多信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年轻男人对与妻儿满满的爱,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男人。

这段话令我感动不已。

“芳,对不起,假如我们以后的日子过烂了,你在家里,我出去要饭,要一个馒头,一人一半,要一碗粥,一人一半。不过我想日子也不会过到那一步的,芳你相信我,我不会让你受苦的,我们的儿子也不会受苦的,芳,你相信吗?”

署名,永远牵挂你的夫: 东。

翻到最后,出现一封母亲的回信。

小字是父亲的回复,一个认真的写,一个认真的看。都是为了爱情圆满,希望能互相搀扶走完下半生。

虽然看起来两人矛盾颇多,也看得出父亲当时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吵架时会骂人,母亲甚至觉得他以后会拳脚相加,可他实际上属于外刚内柔的男人。通常吵完会主动道歉,变着法子逗母亲开心。

直至我慢慢长大懂事,他们也不再那么年轻时,才有了真正的父母亲的样子。一个沉稳成熟,一个贤妻良母。想着怎么样过日子,怎么样以身作则,正确地教导自己的下一代。

就这样,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持续了短暂又珍贵的 12 年。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的父母也是,当不平凡甚至残酷的现实降临时,任谁也无能为力。

我十二岁的秋天,2009 年阴历 9 月 12 日,父亲因公殉职,与我永隔阴阳。

出事的前三天晚上还跟我在电话里说在家要听你妈妈的话,你妈妈这个人不太会教育孩子,你要体谅她。我们是男人,要让着女人。我似懂非懂地答应,却没曾想以后真的只能跟母亲相依为命了。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来的散文诗。多年以后我看着泪流不止,下辈子还希望你做我的父亲。

————————————————————————

二月二 龙抬头

今天 是你 48 岁生日了

如果还在的话

Posted in: 生活

洗衣机洗内裤明明洗得更干净,为什么还被从小教育应当手洗内裤?

头图

前几天我跟我妈也因为这个问题吵了一架。我跟你一样认为洗衣机洗内裤更干净,我妈认为手洗内裤更干净。于是我们网购了一套培养皿和试管,做了一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研究问题:

  • 在家庭环境中,手洗内裤和洗衣机机洗内裤哪个更干净?

原假设:

  • 在家庭环境中,洗衣机洗内裤比手洗内裤干净。

实验材料:

  • 旧内裤 2 条
  • 灭菌琼脂培养皿 10 个
  • 灭菌一次性摇菌试管 6 个
  • 灭菌一次性 1ml 刻度滴管 6 个
  • 双头棉签 8 个
  • 自来水
  • 美的波轮全自动洗衣机
    • 产品型号:MB30VH12E
    • 机身条码:531380B104929271100171
  • 洗衣机洗剂
    • 品名:La 洗衣液
    • 生产日期:20220703
    • 生产批号:WD010B
  • 手洗用洗剂
    • 品名:丁香好物内衣洗衣液
    • 生产日期和批号看不清

实验过程:

  • 时间:20240816 培养皿位置:客厅 室温:26-29 摄氏度
    • 将培养皿编号 1-10,摇菌管编号 1-6。
    • 旧内裤 A 穿一天,日常活动。
    • 用 1 号摇菌管接自来水,摇匀。用滴管取 1ml 自来水,滴入 1 号培养皿中,摇匀。
    • 取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2 号培养皿左上部分;尾端先在内裤 A 正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右上部分。取另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2 号培养皿左下部分;尾端先在内裤 A 反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右下部分。
    • 用自来水打湿内裤 A,再将内裤中的水拧入 2 号摇菌管中,摇匀。用滴管取 1ml 水,滴入 3 号培养皿中,摇匀。
    • 将内裤 A 与当天衣物一起放入洗衣机内,注入洗衣液,选择模式 15 分钟快速洗涤。
    • 将洗涤后的内裤 A 取出,在水龙头下手洗去除残留的洗衣液。
    • 将洗涤后的内裤 A 中的水拧入 3 号摇菌管中,摇匀。滴管取 1ml 水,滴入 5 号培养皿中,摇匀。
    • 取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4 号培养皿左上部分;尾端先在洗涤后的内裤 A 正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右上部分。取另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4 号培养皿左下部分;尾端先在洗涤后的内裤 A 反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右下部分。
    • 拍照记录培养皿 1-5,摇菌管 1-3。
  • 时间:20240817 培养皿位置:客厅 室温:26-29 摄氏度
    • 拍照记录培养皿 1-5,摇菌管 1-3
    • 在 7、9 号培养皿底部用油性笔画一个十字,将培养皿分成 ABCD 四个分区。
    • 旧内裤 B 穿一天,正常活动,未外出。
    • 用 4 号摇菌管接自来水,摇匀。用滴管取 1ml 自来水,滴入 6 号培养皿中,摇匀。
    • 取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7 号培养皿 A 区;尾端先在内裤 B 正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 B 区。取另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7 号培养皿 C 区;尾端先在内裤 B 反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 D 区。
    • 用自来水打湿内裤 B,再将内裤中的水拧入 5 号摇菌管中,摇匀。用滴管取 1ml 水,滴入 8 号培养皿中,摇匀。
    • 将内裤 B 按日常手洗。
    • 洗净后,在水龙头下去除残留的手洗洗剂。
    • 将洗涤后的内裤 B 中的水拧入 6 号摇菌管中,摇匀。滴管取 1ml 水,滴入 10 号培养皿中,摇匀。
    • 取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9 号培养皿 A 区;尾端先在洗涤后的内裤 B 正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 B 区。取另一棉签,头端按压在 9 号培养皿左 C 区;尾端先在洗涤后的内裤 B 反面擦拭,然后按压在培养皿 D 区。
    • 拍照记录培养皿 6-10,摇菌管 4-6。
  • 时间:20240818 培养皿位置:客厅 室温:26-29 摄氏度
    • 拍照记录培养皿 1-10,摇菌管 1-6
  • 时间:20240819 培养皿位置:客厅 室温:26-29 摄氏度
    • 拍照记录培养皿 1-10,摇菌管 1-6
  • 时间:20240820 培养皿位置:客厅 室温:26-29 摄氏度
    • 拍照记录培养皿 1-10,摇菌管 1-6
    • 将培养皿 1-5 连续 5 天的照片合并成 Fig1-5。将培养皿 6-10 连续 4 天的照片合并成 Fig6-10。

实验结果:

  • 20240816
    • 注意到,3 号摇菌管中液体摇晃后气泡明显多于 1 号或 2 号摇菌管。再次用清水冲洗后重新取样,结果不变。
  • 20240817
    • 1 号皿中肉眼可见菌落数 8。
    • 2 号皿中右上角可见菌落数 13,其余部分未见菌落。
    • 3 号皿中菌落数不可计数,开盖后有臭鸡蛋样气味。
    • 4 号皿中左上可见菌落数 4,右上可见压痕,无法分辨是否为菌落。
    • 5 号皿中菌落数不可计数,开盖后无明显异味。
    • 1、3 号摇菌管未见明显异常。
    • 2 号摇菌管管壁上可见残留物,疑似菌斑。
    • 6 号摇菌管中液体摇晃后气泡明显多于 4 号或 5 号摇菌管。
  • 20240818
    • 1 号皿可见菌落数 15,表面白浊。
    • 2 号皿左上、左下可见大菌斑。右上可见菌落数 25,右下可见菌落数 3。
    • 3 号皿菌落数不可计数,约半部表面霉绿,臭鸡蛋气味浓。
    • 4 号皿左上有浅菌斑,左下有白、黄色深菌斑,右上、右下未见菌斑。
    • 5 号皿菌落数不可计数,大半部表面霉绿,有霉味。
    • 6 号皿未见菌落,表面清澈。
    • 7 号皿 AC 区未见菌落,B 区有微小菌落群,D 区有大菌斑。
    • 8 号皿菌落数不可计数,中部疑似有大面积连片菌斑,有臭鸡蛋味。
    • 9 号皿 4 角均未见明显菌斑。
    • 10 号皿菌落数不可计数,表面黄浊,有臭鸡蛋味,中部疑似有大面积连片菌斑。
  • 20240819
    • 1 号皿有菌落 20
    • 2 号皿四角外有菌斑,疑似杂菌污染
    • 3 号皿菌落不可计数,表面黑绿
    • 4 号皿左上有白色大菌斑,左下有一墨绿色核心白色周围菌斑,有另一墨绿色核心黄色周围菌斑,右上右下未见菌斑。中部、边缘有菌斑,疑似杂菌污染。
    • 5 号皿菌落不可计数,表面浅黑
    • 6 号皿有菌落 2
    • 7 号皿 B 区有菌落数 9,A 区有离散菌落 2,D 区有大菌斑,C 区未见菌落。边缘有白色菌斑,疑似杂菌污染。
    • 8 号皿菌落不可计数,表面霉绿,有霉味
    • 9 号皿 A 区有小菌斑,D 区有白色菌落 2
    • 10 号皿菌落不可计数,表面尿黄,有臭鸡蛋味
  • 20240820
    • 2 号皿表面可见大量离散小菌斑,已污染
    • 4 号皿中部、边缘可见白色菌斑,已污染
    • 6 号皿中部有白色菌斑,边缘有大片尿黄色菌落,疑似开盖拍照时污染
    • 7 号皿 AB 区接种位置有若干白色菌落,D 区有大面积菌斑,C 区接种位置有浅白色放射絮状菌斑。C 区未接种边缘有深绿色中心白色边缘大菌斑,疑似被污染。
    • 9 号 A 区有墨绿色中心白色边缘菌斑,未接种区域有浅白色放射絮状菌斑。D 区有黄色菌落 2。
    • 10 号皿日光灯直射下可见大量小点密布。
    • 1、3、5、8 号皿未见明显变化

备注:

  • 20240817
    • 手机拍照时,需打开闪光灯,揭开培养皿盖,才能拍到菌落
    • 棉签取样效果不好。
    • 棉签疑似被污染。
    • 棉签接种前,应在培养皿底部划分并标记区域。培养皿移动、旋转后无法判断培养皿四角对应的接种物。
    • 摇菌管培养效果不好。
    • 从摇菌管取溶液接种到培养皿上效果最好。
    • 洗衣机混洗、速洗条件下,疑似无法有效除菌。
    • 移动 7 号皿时,右手大拇指触碰到了 D 区培养基。
  • 20240818
    • 通过放大镜确认 10 号皿菌落不可计数,而非无菌落。
  • 20240820
    • 实验被妈妈叫停。

结论:

  • 主要结论
    • 由 Fig3 和 Fig5 可知,速洗、混洗条件下,洗衣机无法有效除菌
    • 由 Fig8 和 Fig10 可知,手洗无法有效除菌
    • 综上,结合 Fig10 和 Fig5,本实验不支持原假设,也不支持备择假设。
  • 次要结论
    • 由 Fig1 和 Fig6 可知,不同日期的自来水含菌量不同。
    • 由 Fig2、4、7、9 可知,双头棉签已被不同程度污染,不适合用作采样。
  • 对 10 号皿表面颜色不同于 3、5、8 号皿的猜想
    • 手洗抑制了大部分杂菌的生长,使得一种不被抑制的尿黄色的菌落大量繁殖。
    • 残留的洗剂与培养皿发生了化学反应,改变了培养皿环境,使得一种尿黄色菌落大量繁殖。
    • 残留的洗剂与培养皿发生了化学反应,黄色为反应产物,不是菌落。

本实验的不足:

  • 旧内裤 A 与旧内裤 B 含菌量、材质及其他特性不同,特性变量未被控制。
  • 8 月 16 日与 8 月 17 日日常活动不同,生理环境不同,日期变量未被控制。
  • 自来水含菌量未被控制。
  • 双头棉签被污染。
  • 拍照时揭开了培养皿盖,空气中杂菌污染了培养皿。
  • 洗衣液和手洗洗剂的用量未被记录。
  • 1ml 水样中含菌量太多,无法计数。

下次实验改进方案:

  • 扩大样本容量,在满足一定统计学假设的情况下,未控制的日期变量和特性变量带来的误差可以通过取平均值消除。
  • 使用娃哈哈纯净水代替自来水打湿内裤。
  • 使用独立包装的灭菌棉签代替普通棉签。
  • 将标签贴在培养皿侧面,拍照时不要揭开皿盖。
  • 记录洗衣液和手洗洗剂的用量。
  • 取 1ml 水样后按梯度稀释,然后再接种到培养皿内。

从这次实验来看,”洗衣机洗内裤明明洗得更干净“这一论点,并不一定成立。至少在我们家的日常习惯下,机洗之后的内裤,在微生物检测这一关,并不比手洗之后的内裤更干净。

固然实验同样没能证明手洗内裤比机洗内裤更干净,但总归我妈的观点,以及你父母的观点,没有看起来的那么不合理。

虽然实验没能达成预期目的,但我认为这次实验是有价值的。它至少证明了用我们家的洗衣机,我们家的洗衣液,开 15 分钟速洗,把全家的衣服一起放进去混洗,这种洗涤方式,并不靠谱。哪怕专家和文献都说洗衣机洗的更干净,那也一定不是我们这种洗法。

我们决定,以后洗衣机都要洗满 40 分钟,水温至少设定到 40 度。此外,我们正在选购适合的消毒液,准备加进洗衣液里。

实验未能如期证明原假设,但是产生了实质影响,改变我们家的洗涤习惯。我觉得也算一种成功。

最后,实验记录中提到的图片,附在最下面。


Fig. 1 2024 年 8 月 16 日自来水取样
Fig. 2 2024 年 8 月 16 号用棉签从未洗内裤取样
Fig. 3 2024 年 8 月 16 号用自来水从未洗内裤取样
Fig. 4 2024 年 8 月 16 号用棉签从机洗后内裤取样
Fig. 5 2024 年 8 月 16 号用自来水从机洗后内裤取样
Fig. 6 2024 年 8 月 17 号自来水取样
Fig. 7 2024 年 8 月 17 号用棉签从未洗内裤取样
Fig. 8 2024 年 8 月 17 号用自来水从未洗内裤取样
Fig. 9 2024 年 8 月 17 号用棉签从手洗后内裤取样
Fig. 10 2024 年 8 月 17 号用自来水从手洗后内裤取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