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科技

怎样给 2400 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作为和新能源车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充电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正在经历重塑。

近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前往新疆考察,积极推进2025年6月实现全国所有县城充电与换电全覆盖的计划;与此同时,理想汽车也在加快布局超级充电站。截至9月23日,理想超级充电站的累计上线数量已经超过了800座,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扩展到2000座。

从行业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1060万台,同比增长53%。尽管这些数字看起来令人乐观,但车主的实际体验仍旧不尽如人意。

充电慢、故障频发等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车主,也让潜在消费者心存担忧。

此外,充电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数据显示,目前现存与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近59.4万余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运营商们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充电桩运营商如何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充电行业转型: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

在中国充电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关键性的讨论。

第一次是围绕「路等车」还是「车等路」展开。

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是2006年由比亚迪公司在其深圳总部建设的。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由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少,建设充电桩似乎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何时开始大规模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成为了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新能源汽车数量上升,才值得大规模铺设充电桩;而另一派则坚持,只有超前建设充电网络,才能真正推动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从实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政府组织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带动充电桩建设。试点城市不仅积极出台政策予以支持,甚至直接投入资金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对充电桩维护和运营的补贴,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次的大规模讨论则是在2020年左右,由于新能源汽车飞速增长,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迭代速度没有及时跟上,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推广电动汽车的瓶颈。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底,新能源的渗透率只有5.4%,2021年年底就上升到14.8%,如今更是达到了50%左右,销量也从100万辆跃升至超过1000万辆。

特斯拉超充桩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种快速的增长带来了对充电服务的巨大需求,促使众多玩家涌入市场。

目前,充电运营商主要分为三类,各自拥有不同的运营模式:

  • 第一类是第三方充电运营商,如小桔充电、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等。他们通常不直接投资充电桩建设,而是通过将各大运营商的充电桩接入自己的SaaS平台,利用智能管理创造商业价值。这样的模式打破了充电运营商之间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充电服务。
  • 第二类是车企自建或合作布局,包括特斯拉、蔚来、吉利、上汽等,目的是为车主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相对成熟的电动汽车品牌,对资金实力和用户数量有较高的要求。
  • 第三类是能源和地产企业。如国家电网、中石化、协鑫等能源企业,以及金茂、万科、世纪金源等地产公司,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充电业务。它们通常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前期会在场地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上进行大量投资。

不容忽视的是,充电行业庞大且复杂,需要广泛的资源整合,单一企业难以独立完成所有必要的协调工作。这意味着,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生态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在这其中,第三方充电运营商以跨品牌的兼容性、专注于运营、作为平台较为灵活的模式,在行业中占据着独特地位。以小桔充电为例,截至2024年6月底,小桔充电的服务已覆盖全国220多个城市,快充枪数量超过15万,累计充电量超过186亿度,并累计服务5300多家商户。

小桔充电标识牌 | 图片来源:小桔充电

「我们正在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道,推进高质量充电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用户感知快速、智能、安全、可靠的充电体验服务。」小桔能源总经理解晶晶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公开表示。

目前,中国充电桩行业的集中度很高,头部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根据月充电电量情况看,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领域,特来电、小桔充电、星星充电为全国充电运营企业TOP3,显示出行业的高度集中。

然而,随着新玩家的不断涌现,充电桩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逐渐接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水平。

过去,充电桩行业的主旋律是野蛮生长和快速扩张,而如今,行业的重心已转向精细化发展,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 从「卷价格」到「卷服务」。在充电桩行业的初期,企业通过抢占人流量密集的核心地段建充电站,以价格战的方式跑马圈地。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私家车主逐渐取代运营车主成为主要用户,充电需求开始从注重成本转向使用体验。
  2. 普及超充化。随着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和高倍率动力电池的成熟,电动汽车正加速迈向高压超充发展。比亚迪、问界、蔚小理等车企,已纷纷布局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车型。充电行业也需要为其进行适配普及,提前布局大功率充电桩,或升级相关技术,助力提升充电效率。
  3. 全面智能化。当前,充电网络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存在数字孤岛现象。未来,充电网络、场站、设备和车辆将实现全面智能化,形成「云、站、桩、车」四层协同,提升车桩之间的互动、电网的协调能力以及全数字化运营维护的效率。

随着新变量和趋势的不断涌现,也意味着充电桩行业发展的聚焦点与着力点已悄然转变。

未来比拼用户体验和平台建设

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充电设施经历了显著变化,逐步从零起步,从以慢充为主转向快慢充并重的发展阶段。如今,行业的发展不仅仅关注「能充上电」,更注重「充好电」。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72万辆,目前的车桩比为2.4:1。尽管这一比例与理想的1:1还有一定差距,但相比几年前的6:1,已有了显著改善,基本上满足了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

然而,行业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充电基础设施面临以下问题: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尤其是充电难、充电慢和充电过程中无故跳枪等问题,仍然是电车车主普遍面临的痛点。

为应对这些挑战,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运营管理服务导则》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对公共充电站的环境与标识、服务配套、设备能力、结算服务、安全管理以及充电平台信息接入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充电站内的冲电枪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在此之前,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充电服务标准。2022年8月,小桔充电便成立了服务标准专项小组,推广了「充电体验服务标准」,并在其充电站内进行应用。凭借在这一领域积累的经验,小桔充电成为了此次团体标准的参编单位之一。

小桔充电是滴滴旗下的数智化充电运营商,自2018年1月正式开放使用,采用开放平台模式,覆盖了B端商户经营和用户体验服务市场。除了上述的体验服务标准,从设备侧的充电桩智能操作系统,到场站侧的智慧经营,再到电网侧虚拟电厂、电力调度等技术,小桔充电在安全、体验、效率等方面进一步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凭借在体验、效率方面的创新,小桔充电在2023年获得了平均单枪月充电效率和单枪日充电效率的行业第一。2024年,小桔充电推出了「加速充」功能。该功能基于车桩功率的智能匹配,通过平台算法进行实时调度,优化充电桩的功率输出效率。据了解,该功能上线至今已服务近700万用户。此外,还可帮助场站全局高峰时段日均提速约8%。

正在充电中的滴滴网约车 | 图片来源:小桔充电

微网通联是一家智慧车场运营商,其首席运营官张文龙称,在使用小桔充电的解决方案后,许多用户的反馈很积极,觉得体验更加顺畅。「对于场站经营来说,充电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帮助场站提高翻台率,减少用户在高峰时期排队的现象,也帮助场站提升口碑。」张文龙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蔓延全球,充电行业正站在变革的风口浪尖。从早期抢占核心地段以提高单桩利用率,到如今的优化充电速度和体验,行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未来,行业的成功将取决于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效能,同时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

Posted in: 科技

8月销量大跌42%后,宝马「老实」了

宝马重返「价格战」。

近日,有消息称,宝马的旗舰纯电车型i7(2023款xDrive60L,原价145.9万元)在国内降价幅度高达51.1万元,使得现售价降至94.8万元。此外,宝马的热销车型3系和5系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

这一变化似乎意味着宝马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沉寂后,再次回到了价格竞争的行列。对此,宝马中国表示,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品牌都面临同样挑战。但是,宝马近期没有对建议零售价做任何调整。授权经销商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零售价格,最终成交价受具体交易情况影响。

早在7月12日,宝马曾宣布退出价格战。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奔驰、奥迪、大众及理想等品牌也纷纷跟进调整。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宝马经销商在短短两个月内再次采取降价策略?

8月销量,暴跌42%

在探讨宝马近期的降价策略前,我们有必要回顾其在7月主动退出价格战的原因。当时,宝马中国明确表示,将在下半年更加注重业务的健康发展,并助力经销商实现稳健增长。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长达一年多的价格战并未给宝马带来理想的销量,反而对品牌形象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造成了较大冲击。因此,宝马决定退出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转向「降量保价」的运营策略

2023年,特斯拉率先发起价格战,随后比亚迪等品牌相继跟进,导致市场上掀起了多轮降价潮,BBA(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也未能逃脱价格下行的影响。数据显示,2021年是BBA品牌的成交均价峰值,奔驰、宝马和奥迪的平均成交价分别为46.4万元、46.1万元和33.7万元。然而,到2024年4月,这一数字已分别降至43.4万元、35.1万元和30.1万元。

尽管降价战打得火热,但宝马等品牌的销量并未因此大幅提升。

2024年上半年,宝马中国(包括宝马和MINI品牌)累计销量为37.59万辆,同比下降4.2%;奔驰的销量为35.26万辆,同比下降6.5%;奥迪则售出32.04万辆,同比下降1.9%。

相比之下,理想、问界、蔚来等中国本土高端品牌正在快速抢占豪华车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24年上半年共交付18.9万辆,同比增长36%;问界累计销量达18.1万辆,暴增664%;蔚来也交付了8.74万辆,同比增长60%。

在退出价格战后,宝马频繁调整经销策略,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复杂变化。据了解,宝马于6月份将批发任务下调了15%,并在7月份再次下调15%。同时,宝马还放宽了经销商的返利门槛,取消了金融渗透率和密采考核等要求。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为经销商减负,维持稳定运营。

宝马此次降价幅度最大的旗舰纯电车型i7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宝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24年8月,宝马在华仅售出3.48万辆,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42%,成为BBA品牌中降幅最大的。相比之下,奥迪8月销量为4.56万辆,同比下降19.4%;奔驰则售出4.87万辆,同比下降16.5%。

为了实现2024年的销量目标,宝马不得已再次开始降价。

部分销售人员透露,「近期降价是由于月底指标压力大,因此优惠幅度较大。指标尚未完成,价格会有所调整。此外,i3、3系等车型正在清库存,待到10月新款车型上市后,价格可能不会如此低。」

除了价格因素外,宝马等品牌销量波动的另一原因,是部分经销商因资金链问题导致车辆无法交付。2024年6月,江苏盐城最大的汽车经销商森风集团曝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该集团代理了包括宝马、奥迪、奔驰和林肯在内的20多个品牌。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宝马等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压力。

燃油车价格体系崩溃

如今,宝马等合资豪华品牌正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继续参与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地削弱品牌价值和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如果不采取价格策略,市场份额和销量将面临持续下滑的压力。对于BBA而言,这一困境显然是巨大的挑战。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速度与合资豪华品牌的节奏不一致。根据数据和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在2025年突破50%,这一进程比原定目标提前了10年。根据2020年的规划,这一目标原定为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突然加速,这让宝马等合资豪华品牌转型的节奏明显滞后。

目前,BBA的新能源车型大多属于「油改电」产品,即在原有的燃油车型基础上转换动力形式,而没有进行针对电动车特性的全面设计迭代。因此,这类车型在续航能力、舒适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方面,都无法与专为电动化打造的车型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宝马等品牌的新一代纯电动车型,预计最快于2025年上市。例如,宝马专为电动车设计的Neue Klasse平台首款车型预计在2025年推出;奔驰的全新MMA平台车型同样要等到2025年在北京奔驰量产;而奥迪基于PPE平台的Q6 e-tron也预计到2025年才能国产上市。这意味着BBA在未来几年内依然面临新能源领域的激烈竞争。

曾经主导中国豪华车市场的BBA,如今正面临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重大挑战,品牌价值也在受到冲击。坊间流传的调侃“再不努力,只能开BBA”似乎逐渐成为现实。

宝马目前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宝马i3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传统燃油车价格体系的全面崩溃

过去几十年,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确立了相对稳固的价格体系。例如,A级车的定价通常在10-20万元之间,B级车约为20万元,C级车则在30万元左右。这一价格体系不仅是消费者购车时的心理预期,也成为车企在产品定位、成本管理和利润规划的核心依据。

然而,随着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和价格战的持续发酵,尤其是比亚迪提出的「油电同权」和「电比油便宜」等概念,传统的价格主导权正逐渐向自主品牌转移。原有的定价体系正在被彻底打破,C级车的售价逐步进入B级车区间,而B级车则以接近A级车的价格销售,以往整个市场的价格逻辑已失效。

举例来说,在A级轿车市场中,比亚迪秦PLUS DM-i荣耀版、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丰田雷凌和现代伊兰特等车型的起售价已经跌破8万元大关,平均降幅达到3万元以上。与此同时,主流B级轿车的起售价也逐渐接近A级车的中高配车型,部分车型的售价已降至12万元左右。而在紧凑型SUV市场,起售价普遍在15万元左右,部分品牌甚至将价格压低至11万或12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各细分市场的价格混乱已成常态,不同车型的定价出现了相互踩踏的现象,导致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这种价格体系的紊乱不仅打乱了车企的产品策略,还使得品牌在市场中的定位变得模糊不清。

从当前市场态势来看,豪华品牌盲目跟进价格战的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在产品力不足的情况下,单靠价格战刺激销量增长无法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豪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仅靠短期的销量增长,而是基于品牌价值的深厚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相比自主品牌,宝马、奥迪、奔驰等豪华品牌依然具备强大的品牌优势。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以品牌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填补短板。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如何与中国竞争对手「共舞」,现在压力给到了国外豪华品牌。

Posted in: 科技

OpenAI 首席技术官突然辞职;Meta 曝光最强 AR 眼镜;铁腕治理,X 半年封禁 500 万账号

OpenAI 首席技术官突然辞职,非营利董事会或被「夺权」

美东时间 9 月 25 日周三,OpenAI 的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突然在社交媒体 X 发帖宣布辞职。她在发给 OpenAI 团队的辞职信中写道,她为在 OpenAI 团队工作六年半感到荣幸,她离开 OpenAI 是因为,希望腾出时间和空间做自己的研究。

Murati 的离职显示,OpenAI 的高级管理层动荡还在持续。创始团队的 11 人中,只剩下两人还留在 OpenAI。

OpenAI CTO Mira Murati|图片来源:CNBC

而在 Murati 宣布离职后,OpenAI 被爆出向营利公司转型的消息。据外媒,OpenAI 正在制定一项计划,要将其核心业务重组为一家营利性的公司,不再由 OpenAI 非营利性董事会控制,此举将让公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更早之前,OpenAI 被爆正在进行最新一轮 65 亿美元的融资,新融资吸引了三家科技巨头微软、苹果、英伟达参与,它可能帮助 OpenAI 的估值在融资前达到 1500 亿美元。(来源:华尔街见闻)

谷歌向欧盟提起诉讼,指控微软在云计算市场存在反竞争行为 

9 月 25 日消息,谷歌于当地时间 9 月 25 日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起诉讼,指控微软在云计算市场存在反竞争行为。

谷歌称,微软利用不公平的许可条款,通过其占主导地位的 Windows Server 和 Microsoft Office 产品,让大量客户难以使用除 Azure 云基础设施产品以外的任何产品。

比如,微软要求客户在其他云平台上继续使用 Windows Server 时,需支付高达 400% 的溢价,而如果选择微软自家的 Azure 云平台,则无需支付额外费用。此外,微软还对使用其他云平台的客户提供较晚且功能有限的安全更新。

微软还将其协作应用程序 Teams 与云平台捆绑,限制了用户选择。谷歌敦促欧盟委员会进行干预,声称需要采取监管行动结束微软的市场主导地位并恢复竞争平衡。(来源:IT 之家)

 

苹果 Vision Pro 未带飞头显产业后,三星被曝推迟 6 个月生产和销售其 XR 头显 

9 月 25 日消息,韩媒 ETNews 于 9 月 23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鉴于苹果 Vision Pro 头显销量不佳,三星已经决定延后约 6 个月推出自家 XR 头显设备。

三星原本计划在今年年底开始生产,明年年初发售上架,而目前计划已延后到明年第二季度生产和发布。

消息源表示三星推迟 XR 头显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推出的 Vision Pro 头显遇冷,并未带动 AR / VR 头显市场蓬勃发展,因此三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调整了生产和发布计划。(来源:IT 之家)

 

文远知行与 Uber 达成战略合作,首批自动驾驶车将在阿联酋上线 Uber 

2024 年 9 月 25 日,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 WeRide 和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及配送科技公司优步 Uber Technologies, Inc. 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推进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辆上线 Uber 平台,并将首先在阿联酋启动运营。

双方的合作将于今年年底首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正式落地。一批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辆将上线 Uber App,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合作落地后,当地乘客在使用 Uber App 打车时,可以多一个新的出行选项,即选择乘坐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车辆来完成行程。双方的合作不涉及美国和中国市场。(来源:节点财经)

阿里妈妈树羊:9 月底淘宝会全面接通微信支付 

鞭牛士 9 月 25 日消息,2024 阿里妈妈双 11 发布会今日举行,会上,阿里妈妈商业化运营中心总经理树羊透露,9 月底淘宝会全面接通微信支付,为今年双 11 的 10 月份预售阶段做准备。

据现场介绍,今年双 11,淘宝会投入 300 亿消费券和红包。(来源:鞭牛士)

 

微信辟谣:刷掌支付无加盟无代理,别被误导 

9 月 25 日消息,微信支付智慧生活官方近日发出严正警告,揭露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段。

据悉,有不法分子冒充「微信支付刷掌加盟」和「微信支付刷掌独家代理」等名义,向公众收取代理及加盟费用。对此,微信支付方面明确表示,此类行为均为诈骗行为。(来源:ITBEAR)

 

百度智能云升级两大 AI 基础设施,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超 7 亿次 

9 月 25 日,在 2024 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智能云全面升级百舸 AI 异构计算平台 4.0、千帆大模型平台 3.0 两大 AI 基础设施,并升级代码助手、智能客服、数字人三大 AI 原生应用产品,帮助企业更快、更好、更省地使用大模型。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大模型以及配套的算力管理平台、模型和应用开发平台,正在迅速成为新一基础设施。

他表示,「2024 年大模型的产业落地正在加速,目前在千帆大模型平台上,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过 7 亿次,累计帮助用户精调了 3 万个大模型,开发出 70 多万个企业级应用。过去一年,文心旗舰大模型降价幅度超过 90%,主力模型全面免费,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创新试错的成本。」(来源:极客公园)

 

追赶「腾优芒」?爱奇艺将推出微短剧剧场

9 月 25 日,在 2024 爱奇艺 iJOY 秋季悦享会上,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宣布,爱奇艺将推出「微剧场」「短剧场」两个剧场。

现场演示资料显示,「微剧场」内容单集时长在 1-5 分钟左右,以竖屏为主,内容类型包括女频、男频、银发等;「短剧场」的单集时长在 5-20 分钟左右,横屏,内容类型包括古言、现偶、悬疑、其他。两个剧场都支持会员免费看。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短剧产生了长短视频的第二次融合。「还是由专业的创作者去讲故事,不过把讲故事的方式改变了。第一次融合大家都知道是切片和宣发,但这次大家真正在创作上做了融合。」(来源:贝壳财经)

 

马斯克接管后首份报告出炉:X 平台半年封禁账号超 500 万

9 月 25 日消息,社交媒体巨头 X 平台近日公布了埃隆·马斯克接管后的首份全面透明度报告,深入揭示了该平台在内容管理方面的举措与成效。此份报告为外界提供了 X 在应对不良内容挑战、留住广告商方面的新视角。

报告显示,2024 年上半年,X 平台封禁的账号数量激增,达到近 530 万个,相较于 2022 年同期的 160 万个,增长幅度超过两倍。这一显著举措反映了 X 在维护平台健康环境方面的决心。(来源:ITBEAR)

Meta 发布重磅新品:299 美元的 Quest 3S 头显、AR 眼镜原型、多模态 AI 模型

当地时间 9 月 25 日,在年度开发者大会 Meta Connect 上,Meta 发布了最新款虚拟现实(VR)头显设备 Quest 3S,起售价为 299 美元。这款头显设备将于 10 月 15 日上市,可以用来看电影,也可以运行 VR 健身应用和游戏。

此外,Meta 还发布了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和 AR 眼镜原型。在消息公布后,Meta 股价短线走高,并创下历史新高。

据介绍,增强现实(AR)眼镜 Orion,暂时只是一款原型产品,短时间内不会出售给消费者,但 Meta 表示,随着公司继续努力,Orion 终会与消费者见面。

扎克伯格还介绍了 Meta 在 AI 方面的进展,该公司最新发布的多模态 AI 模型 LLAMA 3.2,将允许人们通过语音而不止是书面文本进行互动。(来源:财联社)

 

星纪魅族推出新系列品牌「STAR」

9 月 25 日,在星纪魅族 AI 生态发布会上,星纪魅族对其品牌旗下矩阵进行了重新规划,全新品牌矩阵形成,正式推出全新产品系列「STAR」。

根据星纪魅族的规划,以「Flyme AIOS」为技术底座,打造全球化的智能生态产品。分别用 AI 赋能「智能手机」、「XR 智能眼镜」和「汽车」。并把主品牌一分为二即:「星纪 STAR」和「魅族」。

「星纪 STAR」品牌主管智能眼镜和智能汽车;而「魅族」品牌则主管熟悉的 AI 手机和 AI Device。(来源:鲸闻)

苹果获根据用户专注度调整内容头显新专利 以缓解伤痛和其他不适 

近日,美国商标和专利局 (USPTO) 公示了苹果公司获得的一项涉及 Vision Pro(MR) 头显的新专利。专利内容显示,Vision Pro 头显旨在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帮助用户缓解伤痛和其他不适感,这一技术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应用前景。(来源:太平洋科技)

扎克伯格财富突破 2000 亿美元,仅位居马斯克和贝索斯之后 

9 月 25 日消息,社交媒体巨头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近日成为全球仅三名身价超过 2000 亿美元(当前约 1.4 万亿元人民币)的富豪之一,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并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今年扎克伯格的财富增长了惊人的 722 亿美元,使其总净资产达到了 2000 亿美元。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今年的财富增长排名第二,增加了 580 亿美元马斯克仍以 2680 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居榜首,贝索斯紧随其后,拥有 2160 亿美元的财富。(来源:IT 之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