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生活

小学生被罚深蹲 300个后住院,家长称「横纹肌溶解症」,为何深蹲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如何预防类似事件?

头图

传闻中被“体罚”的孩子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症,这是什么病呢?要了解“横纹肌溶解症”,我们先来了解下横纹肌。

首先,需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肌肉都是横纹肌。

我们人体的肌肉主要有以上三大类,心肌、骨骼肌及平滑肌。横纹肌,也就是长着横纹的肌肉,比如心肌和骨骼肌,其肌纤维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我们人体中骨骼肌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四肢,所以通俗来说横纹肌大部分负责运动,这也是运动易导致横纹肌受损伤的原因之一。

还要注意,别误会。

横纹肌溶解症,并非肌肉溶解

很多人可能觉得,横纹肌溶解,是咱们人体的肌肉溶解了,变成了一摊浆糊了吗?其实并不是。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指的是骨骼肌在受到严重损伤后,肌肉细胞遭到急性破坏,其内的物质(其中包括肌酸激酶、其他肌酶、肌红蛋白和各种电解质)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急性肾损伤等问题,因此是导致一系列危害的综合征。

什么情况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呢,根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年发表在《中国公共卫生》的一项湖北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回顾性调查,其按照 2016 年湖北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报告情况,选择长江沿岸 7 个地市共 367 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发现蜂蛰伤、挤压综合征、中暑、运动、进食小龙虾、他汀类药物等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因此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有很多,有创伤引起肌肉挤压,比如自然灾害后被重物长时间挤压、车祸等,也有非创伤导致的肌肉劳累,如药物、感染、还有高强度的肌肉运动,其中运动是一个常见因素,因此家长称横纹肌溶解症并非是夸张。

为何深蹲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深蹲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新闻其实很多,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

甚至文献病例报道里这样的

深蹲其实是一种重复的简单运动,也是练大腿肌肉的王牌动作之一,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等都参与了这个动作,大量的不合理深蹲运动确实存在横纹肌溶解症的潜在风险。

比如卡戴珊的每日 1000 个深蹲理论遭到美国健身杂志 Men’s Health 的指责。

300 个深蹲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运动量也很大了,更何况是小学生,因此存在运动过量的诱因,因此肌纤维崩解断裂,肌肉细胞容易破裂。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剧烈、重复、长时间高强度过度收缩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会加速肌原纤维蛋白的分解,使横纹肌细胞更易发生损伤,严重影响了肌膜的完整性,导致横纹肌溶解、坏死,尤其是在还有秋老虎的 9 月底,天气还未转凉,研究显示以上损伤在散热困难的炎热、潮湿环境中表现更为明显[1]

当机体在做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时,肌肉过度收缩,骨骼肌细胞会发生缺血缺氧。早有研究表明,机体内 ATP 能源物质大量被消耗,磷酸肌酸水平下降,出现乳酸堆积,从而导致横纹肌细胞结构受损。

随着细胞膜渗透平衡被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导致局部水肿。)由于大量骨骼肌坏死后储存较多的水分,导致机体血容量、肾脏血流量的急剧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强,导致少尿,使得肌红蛋白中的有形成分沉积在肾小管,从而损害肾功能[2]。简单来说发病进程如下图所示:

如何避免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和加重?

训练状态、适应性,以及训练强度、时间、类型等关键运动元素,和横纹肌溶解有紧密关联。别说是小学生,美国运动医学院 ACSM 的研究显示,橄榄球运动员休赛期后 100 次颈后负重深蹲竟导致大部分球员因横纹肌溶解而住院。

因此,在运动时应避免同一项目的过度长时间、大强度训练,提倡多项目交叉训练。加强适应性训练,包括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可以有效避免不合理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发生。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征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 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到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

2023 年一项发表在《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的研究[3],通过对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横纹肌溶解症似乎被低估了,有必要对剧烈耐力活动后出现肌肉酸痛 / 痉挛和 / 或深色尿的患者进行筛查,以避免进一步的情况并发症。因此关注早期症状是关键,一旦出现小便变色、身体浮肿,运动后极度乏力都要注意。

对于类似事件,个人认为还是要对体罚行为零容忍,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老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孩子确实需要“长教训”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而父母也需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 微信或QQ扫一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