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即时新闻

吉林省委组织部:严禁在起草文件时以各种理由要求地方单位写初稿

近日,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秋实的文章《强化组织部门责任担当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刊发在2024年第9期《党建研究》上,引起组织系统关注。

王秋实介绍,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绝非一时一事之功,必须时时事事处处绷紧这根弦。吉林省委组织部紧盯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问题,开展大排查、大起底,进行靶向施治,提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减负措施。

具体包括:把“放”和“活”的理念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推动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归口组织部门备案管理,每年集中清理1次,减少政策文件之间的掣肘冲突。精减整合人才项目,省级只实施1个高层次人才计划,市级最多设置1个人才计划,县级不再单设。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将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区别于一般性国有资产进行单列管理,简便人才项目申报内容和流程,让人才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打破抓基层党建传统路径依赖,压减形式大于内容、耗费大量精力的载体活动和工作要求,持续为基层减压释负。要求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原则上不超过1项,严禁频繁换频道,省级由16项减为4项。制定《进一步优化改进基层党建考核工作的办法(试行)》,将基层党建考核统一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分类明确各层级考核清单。将要求基层填报的高频党建报表精简整合为“一张表”,对党建云平台党员在线学习时长不作硬性要求,不开展以基层单位为对象的达标活动,持续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卸下包袱,让他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改革、促发展上。

坚持立规矩、严要求,促使机关运转更为有序、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把不符合减负规定的事项减下来、解决掉。守住精文简会硬杠杠,严控调研和督查检查总量频次,最大程度减少基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负担。谨防向基层转嫁、摊派任务,严禁在考察考核、监督检查、起草文件等工作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地方单位起草初稿,不得随意向基层下发“工作提示函”,不得刚部署任务就向基层要情况要结果。提高组工干部培训质量,坚持“干而论道”,用好组织工作创先争优案例、担当作为典型、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等方法,帮助组工干部提升落实能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6月前后,吉林省委组织部出台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30项具体措施。

如,实行提拔干部所在党组织书记“实绩签字把关”,对政绩观问题反映必查,发现问题坚决不用,改进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专项整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将要求基层填报的高频党建报表精简整合为“一张表”,提高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从严控制从基层借调人员,不得从乡镇街道、县(市、区)直机关派驻乡镇街道机构借调工作人员,不得借调基层治理专干,不得以工作专班、跟班学习等名义变相借调干部等。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深挖根源、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在解决表象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治本’。”

王秋实最新文章提到,从源头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持续释放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强烈信号,激励广大干部以担当实干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出台对地方专项考核、对部门动态考核实施方案,对经济增速落后的2市4县开展首次专项考核,对部门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专项考核,有效传导压力。结合年度考核情况,对11名能力不足、状态不佳、业绩平庸的省管干部进行调整,促进广大干部提振精气神。推动公务员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相贯通,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优秀等次比例直接挂钩,以实干实绩论功过。实施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促国企振兴专项行动,不拘一格选拔引领国企振兴“能人”,激励国企干部担当干事、推动发展。

另外,他指出,破解基层工作“超载”、基层干部“负重”困局,必须从“减负”、“赋能”双向发力,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让基层有资源有力量干实事、抓落实。建立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省市县三级领导体系、街道(乡镇)权责体系、社区(村)标准体系,推动县(市、区)全部制定落实街道“五项权力”具体措施,以完善机制、明晰权责为基层减负松绑。充实调优建强基层干部队伍,累计招聘基层治理专干1.1万人,推动64.4万名“双三长”进网格,推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市、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出台从严控制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的意见,全省共清理规范借调人员3129人,有效保障了基层工作力量。


近日,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秋实的文章《强化组织部门责任担当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刊发在2024年第9期《党建研究》上,引起组织系统关注。

王秋实介绍,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绝非一时一事之功,必须时时事事处处绷紧这根弦。吉林省委组织部紧盯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问题,开展大排查、大起底,进行靶向施治,提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减负措施。

具体包括:把“放”和“活”的理念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推动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归口组织部门备案管理,每年集中清理1次,减少政策文件之间的掣肘冲突。精减整合人才项目,省级只实施1个高层次人才计划,市级最多设置1个人才计划,县级不再单设。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将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区别于一般性国有资产进行单列管理,简便人才项目申报内容和流程,让人才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打破抓基层党建传统路径依赖,压减形式大于内容、耗费大量精力的载体活动和工作要求,持续为基层减压释负。要求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原则上不超过1项,严禁频繁换频道,省级由16项减为4项。制定《进一步优化改进基层党建考核工作的办法(试行)》,将基层党建考核统一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分类明确各层级考核清单。将要求基层填报的高频党建报表精简整合为“一张表”,对党建云平台党员在线学习时长不作硬性要求,不开展以基层单位为对象的达标活动,持续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卸下包袱,让他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改革、促发展上。

坚持立规矩、严要求,促使机关运转更为有序、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把不符合减负规定的事项减下来、解决掉。守住精文简会硬杠杠,严控调研和督查检查总量频次,最大程度减少基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负担。谨防向基层转嫁、摊派任务,严禁在考察考核、监督检查、起草文件等工作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地方单位起草初稿,不得随意向基层下发“工作提示函”,不得刚部署任务就向基层要情况要结果。提高组工干部培训质量,坚持“干而论道”,用好组织工作创先争优案例、担当作为典型、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等方法,帮助组工干部提升落实能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6月前后,吉林省委组织部出台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30项具体措施。

如,实行提拔干部所在党组织书记“实绩签字把关”,对政绩观问题反映必查,发现问题坚决不用,改进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专项整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将要求基层填报的高频党建报表精简整合为“一张表”,提高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从严控制从基层借调人员,不得从乡镇街道、县(市、区)直机关派驻乡镇街道机构借调工作人员,不得借调基层治理专干,不得以工作专班、跟班学习等名义变相借调干部等。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深挖根源、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在解决表象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治本’。”

王秋实最新文章提到,从源头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持续释放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强烈信号,激励广大干部以担当实干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出台对地方专项考核、对部门动态考核实施方案,对经济增速落后的2市4县开展首次专项考核,对部门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专项考核,有效传导压力。结合年度考核情况,对11名能力不足、状态不佳、业绩平庸的省管干部进行调整,促进广大干部提振精气神。推动公务员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相贯通,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优秀等次比例直接挂钩,以实干实绩论功过。实施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促国企振兴专项行动,不拘一格选拔引领国企振兴“能人”,激励国企干部担当干事、推动发展。

另外,他指出,破解基层工作“超载”、基层干部“负重”困局,必须从“减负”、“赋能”双向发力,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让基层有资源有力量干实事、抓落实。建立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省市县三级领导体系、街道(乡镇)权责体系、社区(村)标准体系,推动县(市、区)全部制定落实街道“五项权力”具体措施,以完善机制、明晰权责为基层减负松绑。充实调优建强基层干部队伍,累计招聘基层治理专干1.1万人,推动64.4万名“双三长”进网格,推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市、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出台从严控制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的意见,全省共清理规范借调人员3129人,有效保障了基层工作力量。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run
Posted in: 即时新闻

媒体探访网红“小英一家”:过往送养孩子属实,不构成犯罪

昆明市寻甸县农村妇女杨早英,以记录农村日常生活而走红,在全网拥有800多万粉丝。

近日,其被曝疑似送养两个亲生女儿、卖惨摆拍视频搞营销、开着路虎去种地……引起网民的关注和热议。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最近记者实地探访,为你还原真实的“小英一家”。

(网上对小英质疑的截图)

 不经意间成了大网红  

海拔2200多米的昆明市寻甸县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区,秋意浓浓。一个山头上的彝族山寨,就是杨早英居住的村庄。

(小英家就在这个村)

杨早英,网名“小英一家”,今年28岁,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身边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9月下旬,网上出现了质疑她“虚假人设”“剧本卖惨”“送养孩子”的声音,甚至还说她“开着路虎去种地”,让她不知所措,倍感委屈,只好暂停了更新视频。

10月9日,当记者来到村里时,正赶上小英务农回家准备做饭,她身着当地彝族特色服饰,戴着头巾、穿着雨鞋,虽然热情打着招呼,但还是难掩心中的沉重。说明来意后,小英接受了采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

(小英与村民拉家常)

2019年,小英接触到了快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玩起了快手,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网友互动,给单调的生活增加乐趣,后来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小英说,起初并不太会操作,还专门花费68元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学习拍摄剪辑,并向其他网红学习借鉴。接触自媒体后小英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寄托,单调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条“刷锅RAP”视频,火爆后不但赢得了更多粉丝,还得到了上千元的收益,让她激动得一夜睡不着。

2021年,她在抖音注册了“小英一家”账号,持续记录和分享日常生活,并为橱窗商品带货。2023年,她的粉丝量开始暴涨,从5月份的18万增长到了500多万,并开始学习直播带货。目前,她的抖音账号已发布了680多条视频。

短短几个月,小英账号的粉丝量暴涨,不经意间成为大网红。小英说,现在想起来就好像做梦一样。

10月15日,记者向接近抖音的人士咨询,得到的答复说,像“小英一家”账号这样数月间粉丝暴增百万的主播,不是个例,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记者也就此情况咨询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教授,他分析说,单平台网络流量总体趋于饱和,对网红主播来说,实现粉丝快速增长并非易事。不过,踏实运营也会有突然爆火时刻,特别是某个或某些内容有效触发了流量分发机制。

曾是建档立卡户  

2014年,小英嫁给了当时一穷二白的村民王拾富,也就是网民认识的“上拉如”。小英的丈夫从小父母离异,被外公外婆(均已去世)抚养长大。

10月15日,记者来到寻甸县甸沙乡的小英娘家。小英父母说,因为男方家境贫寒,当时也没要什么彩礼,就连办酒席的钱也是娘家出的。婚后,夫妻俩在娘家生活了3年。谈到女婿现在的情况,小英父母说,比过去好了很多。

(搬进统规自建房前,小英和外婆、舅舅、上拉如在老房子中吃午饭)

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有福说,小英一家原来确实贫困,她家和外婆家、舅舅家都是建档立卡户。在党委、政府帮助下,才住进了脱贫攻坚期间修建的统规自建房。记者看到,这栋房屋一共两层,有100多平方米。

(小英家的统规自建房,一共两层,有100多平方米)

小英一家所在的小山村,居住着130多户人家,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正如小英视频所展现的那样,村民们依然保持着比较传统的生活方式。

小英说,她的日常生活就是带娃娃、干农活、放牛,并顺带拍摄视频记录下来,晚上剪辑后分享到个人账号,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粉丝喜欢她。小英还提到,她和丈夫因生活琐事,吵闹情况时有发生,但也并不像网上说的那么糟糕,艰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条件逐渐好起来了,夫妻感情应该更好才对。对此说法,记者也从小英丈夫王拾富口中得到了印证。

(小英在地里收拾玉米)

务工经历磨练了她  

小英说,她其实是一个“很笨”的人,读书时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之后曾到昆明务工,做过一段时间餐厅服务员,不是很顺心。

2013年,小英与同村姐妹一起到福建务工,在流水线上负责给鞋底刷胶。因工作劳动强度大,身体吃不消,第二年返乡后,就与丈夫王拾富结婚了。

结婚后,为了多些收入,除了日常农作,小英每个星期往返于寻甸县城,和丈夫的外婆一起去摆摊卖土特产,还要叫卖吆喝,介绍产品。如今面对镜头,小英侃侃而谈。小英说,这离不开前些年的磨练。

村民曹正明说,小英非常勤劳,为人和气。她丈夫以前爱喝酒,有点懒散。村民刘正于说,虽然很少去小英家串门,平时很少交流,邻里还算和睦。

记者采访小英时,恰遇小英的粉丝陈女士,从福建骑行旅游路过云南,专程来看望小英。陈女士说,她是小英的铁杆粉丝,小英的视频始终保持着朴素的风格,有些虽然比较粗糙,没有刻意打磨,但让人看了很是治愈。

用视频记录真实生活  

关注小英的网友大多是被她的“苦中作乐”所打动,走红后的小英突然被质疑“作秀”“卖惨”“摆拍”,认为背后有团队运作,制造虚假人设。果真如此吗?

通过记者调查了解到,小英并没有签约任何经纪公司和运营机构,也没有人专门设计“剧本”,分享的视频就是在记录日常点滴,涉及场景多是家中、牛棚和田间地头。小英的视频主要是自己拍摄的,有时候大女儿和哥嫂也会帮忙,后期剪辑都是晚上哄睡孩子后自己在手机上完成的。

10月14日,记者再次见到王拾富。王拾富开玩笑说,其实他们就是“夫妻搭档”,他主要是负责小英账号直播后台的管理和直播商品的甄选。全国各地的商家,经常有人来找他谈合作。为方便洽谈,他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办公室。

对于网上的质疑,小英也觉得有些无奈,她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她的真实生活。当记者提到有人说她“开路虎卖惨”“饿瘦牛卖惨”时,小英苦笑着回答,家里只有两辆农用三轮车。家里的牛确实有段时间比较瘦,主要是因为母牛当时刚生完小牛,并且生了病,通过调理后,现在家里的两头母牛、3头小牛长得很好。

(小英切了一些野菜与饲料拌在一起喂牛)

针对小英介绍的情况,余有福说,视频中表现的生活场景,基本都是些当地农村的日常劳作。村民们也告诉记者,小英已在村里生活多年,从没见过小英一家开“豪车”。记者也采访了相关部门,证实了小英夫妇名下并无登记车辆。

近期直播带货收入不菲  

当问到现在的经济状况时,小英并未回避,她告诉记者,开始带货后得到了粉丝的支持,最近一年多,她挂在抖音橱窗的多个商品都卖得很好,有的单品能达到几十万单,自己也因此获得不少收入。

小英说,她就是一个农民,习惯了在村子里生活,粉丝大量增加也是近一年多的事情,感觉还是继续务农心里踏实。现在家里添置了电冰箱、抽油烟机,还更换了沙发和衣柜,也给女儿报了课外培训班,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目前还没有购买新房子,后面可能会考虑在县城购置一间商铺,方便存放带货的样品。

(小英家添置了抽油烟机)

小英介绍,开始带货后,她根据平台的相关规则成立了公司,目前主要运营的是昆明甄宏文化有限公司,寻甸县小英一家土特产店正准备注销,寻甸金所早英百货商店已经注销。她也请了一家公司负责报税,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都专门过来对她进行提醒和辅导,帮助她对货品质量进行把关,对税务申报进行指导。

记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核实,杨早英名下确有以上3个经营主体。记者还从当地住建部门了解到,小英夫妇并没有购买商品房的记录。

送养孩子属实

属民间送养,不构成犯罪  

问到是否送养两个孩子时,小英告诉记者,她的大女儿2015年出生,已经上小学了。2016年曾流产过一次。2018年,她又生了个女儿,当时家里条件非常困难,住院生孩子的费用都是向娘家借的,而且丈夫的外婆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一定让自己生个儿子,便主导把这个新生儿送给他人抚养。2020年,她又生了小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目前,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

(干完农活,小英与小女儿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对于网传小英送养孩子的情况,记者采访当地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得知: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询问当事人及关联人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杨早英家的情况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不构成犯罪。收养方后续办理了相关手续,目前孩子健康成长,其他细节涉及未成年人和养父母的隐私,不便透露。

为此,记者向云南睿信律师事务所李发达律师咨询了相关法律问题,他告诉记者,根据《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法发〔2010〕7号)第17条之相关规定,不是出于非法获利目的,而是迫于生活困难,或者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私自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送给他人抚养,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不构成犯罪。显然,杨早英家属于此类情形。

(现在停播了,小英在整理堆积的货品)

最后,记者问到近段时间停播的原因时,小英说,看到网上关于她的各种猜测和议论,特别是一些不好的声音,确实有些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想停下一段时间静一静。目前,还是踏实带孩子、做农活,调整好后还会继续发视频、做直播。

张志安教授认为,草根网红群体往往缺乏足够的职业准备或心理抗压能力,对其不经意或不自主卷入的争议,部分网民可更加宽容一些,同时主播自身也可学习如何应对质疑。面对网暴风险,网红主播可适度断网,调整状态后再真诚与网民沟通及做好有效澄清。

(面对未来,小英充满乐观)

(原题为《虚假人设?剧本卖惨?记者探访800多万粉丝的网红“小英一家”》)

昆明市寻甸县农村妇女杨早英,以记录农村日常生活而走红,在全网拥有800多万粉丝。

近日,其被曝疑似送养两个亲生女儿、卖惨摆拍视频搞营销、开着路虎去种地……引起网民的关注和热议。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最近记者实地探访,为你还原真实的“小英一家”。

(网上对小英质疑的截图)

 不经意间成了大网红  

海拔2200多米的昆明市寻甸县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区,秋意浓浓。一个山头上的彝族山寨,就是杨早英居住的村庄。

(小英家就在这个村)

杨早英,网名“小英一家”,今年28岁,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身边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9月下旬,网上出现了质疑她“虚假人设”“剧本卖惨”“送养孩子”的声音,甚至还说她“开着路虎去种地”,让她不知所措,倍感委屈,只好暂停了更新视频。

10月9日,当记者来到村里时,正赶上小英务农回家准备做饭,她身着当地彝族特色服饰,戴着头巾、穿着雨鞋,虽然热情打着招呼,但还是难掩心中的沉重。说明来意后,小英接受了采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

(小英与村民拉家常)

2019年,小英接触到了快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玩起了快手,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网友互动,给单调的生活增加乐趣,后来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小英说,起初并不太会操作,还专门花费68元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学习拍摄剪辑,并向其他网红学习借鉴。接触自媒体后小英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寄托,单调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条“刷锅RAP”视频,火爆后不但赢得了更多粉丝,还得到了上千元的收益,让她激动得一夜睡不着。

2021年,她在抖音注册了“小英一家”账号,持续记录和分享日常生活,并为橱窗商品带货。2023年,她的粉丝量开始暴涨,从5月份的18万增长到了500多万,并开始学习直播带货。目前,她的抖音账号已发布了680多条视频。

短短几个月,小英账号的粉丝量暴涨,不经意间成为大网红。小英说,现在想起来就好像做梦一样。

10月15日,记者向接近抖音的人士咨询,得到的答复说,像“小英一家”账号这样数月间粉丝暴增百万的主播,不是个例,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记者也就此情况咨询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教授,他分析说,单平台网络流量总体趋于饱和,对网红主播来说,实现粉丝快速增长并非易事。不过,踏实运营也会有突然爆火时刻,特别是某个或某些内容有效触发了流量分发机制。

曾是建档立卡户  

2014年,小英嫁给了当时一穷二白的村民王拾富,也就是网民认识的“上拉如”。小英的丈夫从小父母离异,被外公外婆(均已去世)抚养长大。

10月15日,记者来到寻甸县甸沙乡的小英娘家。小英父母说,因为男方家境贫寒,当时也没要什么彩礼,就连办酒席的钱也是娘家出的。婚后,夫妻俩在娘家生活了3年。谈到女婿现在的情况,小英父母说,比过去好了很多。

(搬进统规自建房前,小英和外婆、舅舅、上拉如在老房子中吃午饭)

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有福说,小英一家原来确实贫困,她家和外婆家、舅舅家都是建档立卡户。在党委、政府帮助下,才住进了脱贫攻坚期间修建的统规自建房。记者看到,这栋房屋一共两层,有100多平方米。

(小英家的统规自建房,一共两层,有100多平方米)

小英一家所在的小山村,居住着130多户人家,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正如小英视频所展现的那样,村民们依然保持着比较传统的生活方式。

小英说,她的日常生活就是带娃娃、干农活、放牛,并顺带拍摄视频记录下来,晚上剪辑后分享到个人账号,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粉丝喜欢她。小英还提到,她和丈夫因生活琐事,吵闹情况时有发生,但也并不像网上说的那么糟糕,艰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条件逐渐好起来了,夫妻感情应该更好才对。对此说法,记者也从小英丈夫王拾富口中得到了印证。

(小英在地里收拾玉米)

务工经历磨练了她  

小英说,她其实是一个“很笨”的人,读书时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之后曾到昆明务工,做过一段时间餐厅服务员,不是很顺心。

2013年,小英与同村姐妹一起到福建务工,在流水线上负责给鞋底刷胶。因工作劳动强度大,身体吃不消,第二年返乡后,就与丈夫王拾富结婚了。

结婚后,为了多些收入,除了日常农作,小英每个星期往返于寻甸县城,和丈夫的外婆一起去摆摊卖土特产,还要叫卖吆喝,介绍产品。如今面对镜头,小英侃侃而谈。小英说,这离不开前些年的磨练。

村民曹正明说,小英非常勤劳,为人和气。她丈夫以前爱喝酒,有点懒散。村民刘正于说,虽然很少去小英家串门,平时很少交流,邻里还算和睦。

记者采访小英时,恰遇小英的粉丝陈女士,从福建骑行旅游路过云南,专程来看望小英。陈女士说,她是小英的铁杆粉丝,小英的视频始终保持着朴素的风格,有些虽然比较粗糙,没有刻意打磨,但让人看了很是治愈。

用视频记录真实生活  

关注小英的网友大多是被她的“苦中作乐”所打动,走红后的小英突然被质疑“作秀”“卖惨”“摆拍”,认为背后有团队运作,制造虚假人设。果真如此吗?

通过记者调查了解到,小英并没有签约任何经纪公司和运营机构,也没有人专门设计“剧本”,分享的视频就是在记录日常点滴,涉及场景多是家中、牛棚和田间地头。小英的视频主要是自己拍摄的,有时候大女儿和哥嫂也会帮忙,后期剪辑都是晚上哄睡孩子后自己在手机上完成的。

10月14日,记者再次见到王拾富。王拾富开玩笑说,其实他们就是“夫妻搭档”,他主要是负责小英账号直播后台的管理和直播商品的甄选。全国各地的商家,经常有人来找他谈合作。为方便洽谈,他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办公室。

对于网上的质疑,小英也觉得有些无奈,她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她的真实生活。当记者提到有人说她“开路虎卖惨”“饿瘦牛卖惨”时,小英苦笑着回答,家里只有两辆农用三轮车。家里的牛确实有段时间比较瘦,主要是因为母牛当时刚生完小牛,并且生了病,通过调理后,现在家里的两头母牛、3头小牛长得很好。

(小英切了一些野菜与饲料拌在一起喂牛)

针对小英介绍的情况,余有福说,视频中表现的生活场景,基本都是些当地农村的日常劳作。村民们也告诉记者,小英已在村里生活多年,从没见过小英一家开“豪车”。记者也采访了相关部门,证实了小英夫妇名下并无登记车辆。

近期直播带货收入不菲  

当问到现在的经济状况时,小英并未回避,她告诉记者,开始带货后得到了粉丝的支持,最近一年多,她挂在抖音橱窗的多个商品都卖得很好,有的单品能达到几十万单,自己也因此获得不少收入。

小英说,她就是一个农民,习惯了在村子里生活,粉丝大量增加也是近一年多的事情,感觉还是继续务农心里踏实。现在家里添置了电冰箱、抽油烟机,还更换了沙发和衣柜,也给女儿报了课外培训班,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目前还没有购买新房子,后面可能会考虑在县城购置一间商铺,方便存放带货的样品。

(小英家添置了抽油烟机)

小英介绍,开始带货后,她根据平台的相关规则成立了公司,目前主要运营的是昆明甄宏文化有限公司,寻甸县小英一家土特产店正准备注销,寻甸金所早英百货商店已经注销。她也请了一家公司负责报税,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都专门过来对她进行提醒和辅导,帮助她对货品质量进行把关,对税务申报进行指导。

记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核实,杨早英名下确有以上3个经营主体。记者还从当地住建部门了解到,小英夫妇并没有购买商品房的记录。

送养孩子属实

属民间送养,不构成犯罪  

问到是否送养两个孩子时,小英告诉记者,她的大女儿2015年出生,已经上小学了。2016年曾流产过一次。2018年,她又生了个女儿,当时家里条件非常困难,住院生孩子的费用都是向娘家借的,而且丈夫的外婆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一定让自己生个儿子,便主导把这个新生儿送给他人抚养。2020年,她又生了小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目前,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

(干完农活,小英与小女儿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对于网传小英送养孩子的情况,记者采访当地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得知: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询问当事人及关联人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杨早英家的情况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不构成犯罪。收养方后续办理了相关手续,目前孩子健康成长,其他细节涉及未成年人和养父母的隐私,不便透露。

为此,记者向云南睿信律师事务所李发达律师咨询了相关法律问题,他告诉记者,根据《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法发〔2010〕7号)第17条之相关规定,不是出于非法获利目的,而是迫于生活困难,或者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私自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送给他人抚养,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不构成犯罪。显然,杨早英家属于此类情形。

(现在停播了,小英在整理堆积的货品)

最后,记者问到近段时间停播的原因时,小英说,看到网上关于她的各种猜测和议论,特别是一些不好的声音,确实有些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想停下一段时间静一静。目前,还是踏实带孩子、做农活,调整好后还会继续发视频、做直播。

张志安教授认为,草根网红群体往往缺乏足够的职业准备或心理抗压能力,对其不经意或不自主卷入的争议,部分网民可更加宽容一些,同时主播自身也可学习如何应对质疑。面对网暴风险,网红主播可适度断网,调整状态后再真诚与网民沟通及做好有效澄清。

(面对未来,小英充满乐观)

(原题为《虚假人设?剧本卖惨?记者探访800多万粉丝的网红“小英一家”》)

Posted in: 即时新闻

国企喊4名员工限期返岗背后:长期不到岗没发工资,反复找未找到

日前,国企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喊话4名员工回来上班的公告,受到舆论关注。

这份《关于要求任守志等四名同志限期返回公司上班的通告》称,任守志、王亮、尹世桥、张玉华四名同志未经公司批准擅自离岗,至今一直未到公司上班,在此期间内,公司不断以各种方式与上述同志联系未果。现以公告方式通知上述四名同志于2024年10月21日前返回公司上班,如逾期不归,将按《劳动法》和吉林省国资委《关于开展“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及有关规定处理。

澎湃新闻注意到,4人当中,任守志离岗时间为2020年1月,王亮离岗时间为2018年10月,尹世桥离岗时间为2015年4月,张玉华离岗时间最久,为2008年8月,至今已有16年。

10月17日,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人事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此次通告目的在于清理长期不在岗人员,这些员工不存在“吃空饷”情况,“在长期未到岗情况下,他们是没有薪酬、没有工资的”。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离岗16年的员工情况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清楚当时的情况,像2020年离岗的同志不在岗一天即已停发当天工资。

据她透露,原本这4名员工在2019年就要处理,由于新冠疫情等情况,公司作为国企暂将其搁置。

这名工作人员称,近两年,公司试图找到这些未到岗人员,但问及的同事、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不知道这些人的去向和未到岗原因。由于近期一直找不到人,公司最后决定履行法律程序,走公告流程,响应专项整治的号召。如果通告中的4名同志回来,可以安排工作岗位,如果仍不回来公司将解除合同。

另据极目新闻报道,10月17日上午,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就有处理长期擅自离岗员工的打算,但因故而延后。通告中的4人长期不在岗,公司也一直在联系,但仍未联系上。“估计是换电话了,我们也找了好几年了,就是找不到人,也联系不上家属。”该工作人员表示,自从4人离岗后,就再没有给其发工资。

报道中,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劳动者擅自离岗属于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公司的通告依据在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未及时返岗的,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员工的离岗被认定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存在“吃空饷”等不当行为,公司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员工返还部分或全部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经济所得。

湖北征和律师事务所董文明律师表示,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如果上述4名员工构成旷工的话,一般来说会认定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有权利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相关的人员是否构成旷工,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或者隐情?公司通过在媒体上发布公告的方式要求员工限期返岗,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员工的知情权。避免因为信息沟通不通畅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

日前,国企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喊话4名员工回来上班的公告,受到舆论关注。

这份《关于要求任守志等四名同志限期返回公司上班的通告》称,任守志、王亮、尹世桥、张玉华四名同志未经公司批准擅自离岗,至今一直未到公司上班,在此期间内,公司不断以各种方式与上述同志联系未果。现以公告方式通知上述四名同志于2024年10月21日前返回公司上班,如逾期不归,将按《劳动法》和吉林省国资委《关于开展“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及有关规定处理。

澎湃新闻注意到,4人当中,任守志离岗时间为2020年1月,王亮离岗时间为2018年10月,尹世桥离岗时间为2015年4月,张玉华离岗时间最久,为2008年8月,至今已有16年。

10月17日,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人事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此次通告目的在于清理长期不在岗人员,这些员工不存在“吃空饷”情况,“在长期未到岗情况下,他们是没有薪酬、没有工资的”。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离岗16年的员工情况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清楚当时的情况,像2020年离岗的同志不在岗一天即已停发当天工资。

据她透露,原本这4名员工在2019年就要处理,由于新冠疫情等情况,公司作为国企暂将其搁置。

这名工作人员称,近两年,公司试图找到这些未到岗人员,但问及的同事、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不知道这些人的去向和未到岗原因。由于近期一直找不到人,公司最后决定履行法律程序,走公告流程,响应专项整治的号召。如果通告中的4名同志回来,可以安排工作岗位,如果仍不回来公司将解除合同。

另据极目新闻报道,10月17日上午,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就有处理长期擅自离岗员工的打算,但因故而延后。通告中的4人长期不在岗,公司也一直在联系,但仍未联系上。“估计是换电话了,我们也找了好几年了,就是找不到人,也联系不上家属。”该工作人员表示,自从4人离岗后,就再没有给其发工资。

报道中,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劳动者擅自离岗属于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公司的通告依据在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未及时返岗的,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员工的离岗被认定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存在“吃空饷”等不当行为,公司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员工返还部分或全部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经济所得。

湖北征和律师事务所董文明律师表示,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如果上述4名员工构成旷工的话,一般来说会认定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有权利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相关的人员是否构成旷工,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或者隐情?公司通过在媒体上发布公告的方式要求员工限期返岗,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员工的知情权。避免因为信息沟通不通畅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