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51蛙吖蛙元宇宙电脑版入口
  • 51蛙吖蛙官网
51蛙吖蛙 – 3D社交空间

51蛙吖蛙 – 3D社交空间

投稿、社交、聊天就来51蛙吖蛙元宇宙

  • 兼职翻译 / 求职
    • 英语
    • 俄语
    • 德语
    • 日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韩语
    • 小语种
  • 兼职翻译 / 招聘
  • 短视频
  • 即时新闻
  • 生活
  • 亚洲时事
  • 科技
  • 51蛙吖蛙公告
  • 金融
  • 杂谈
  • Toggle search form

分类: 科技

WPeMatico Campaign中添加的类别

苹果 AI 正式上线,iMac 焕新 M4;319亿!腾讯「企鹅岛」一期将竣工;销量大涨,华为跻身手机市场亚军|极客早知道

苹果智能正式上线,同时发布新款 iMac

10 月 28 日,苹果公司宣布,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将随 iOS/iPadOS 18.1/macOS Sequoia 15.1,正式在 iPhone,iPad 和 Mac 上线。同时,苹果公司发布配置 M4 芯片和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新款 iMac,新款 iMac 起售价为 1,299 美元,配备 16GB 内存,将于 11 月 8 日上市。

不过,只有部分苹果设备配备运行新的生成式 AI 产品。这包括 iPhone 15 Pro 和 Pro Max、所有 iPhone 16 机型、配备 A17 Pro 芯片的 iPad(包括新款 iPad Mini)或 M1 及更高版本,或配备 M1 及更高版本的 Mac。下载更新后,苹果将询问是否选择加入该功能,确认以后,用户就会被添加到等待名单中,这个过程不会超过几个小时。 (来源:界面新闻)

苹果公开苹果 AI 背后技术,邀请研究人员访问

10 月 28 日,苹果公司官方近日正式公开了一项名为 Private Cloud Compute(PCC)云端 AI 模型,并邀请所有安全和隐私研究人员访问和研究。

苹果现已开放一本《PCC 安全指南》,该指南包括有关 PCC 各组件的全面技术细节,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为云中的人工智能处理提供突破性的隐私保护。苹果表示,这将帮助其他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 PCC。

PCC 技术可以满足 Apple Intelligence 的计算密集型请求,同时提供了突破性的隐私和安全保护,是苹果 Apple Intelligence 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一。苹果公司声称,Private Cloud Comput 是云端最先进、最安全的 AI 计算架构。(来源:品玩)

 

Meta 据悉正在开发人工智能搜索引擎

10 月 29 日,据 The Information 消息,试图在开发人工智能方面跟上 OpenAI 的步伐,Meta 正在开发一个搜索引擎,该搜索引擎可以爬行网络,为使用其 Meta AI 聊天机器人的用户提供有关时事的对话答案。据一位曾与该搜索引擎团队交流过的人士称,Meta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对谷歌搜索和微软必应的依赖,目前这两家公司为使用 Mete AI 的用户提供新闻、体育和股票方面的信息。(来源:界面)

 

总投资 319 亿的腾讯新总部「企鹅岛」一期年底完工:效果图公布

10 月 28 日消息,「深圳前海」公布了位于前海大铲湾片区的腾讯新总部「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新进展,该项目也被称为「企鹅岛」。据介绍,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标志性建筑腾讯总部大楼将于 2025 年初开工建设。

腾讯深圳前海新总部于 2021 年中旬动工兴建,项目投资 319 亿,用地面积为 80.9 万平方米,总建面积达 200 万平方米。「企鹅岛」园区内主要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商业、生活配套设施、科技展览馆、数据及智慧控制中心等,预计可以容纳 7.5 万名办公人员。腾讯总部大楼位于「企鹅岛」中枢,由 4 座螺旋攀升的塔楼组成,形似一台高速运转的引擎,得名「科技引擎」。

岛上建筑以无障碍环境最高等级标准建设,其中,科技展览馆、文化馆、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将面向公众开放。除了公共服务设施外,「企鹅岛」还将建设学校教育设施、产业园区配套宿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公交首末站、酒店等生活配套,提升园区的宜居性和宜业性。

整体项目预计在 2026 年全部完工,其中,一期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来源:新浪科技)

国产手机最新销量排名:华为销量猛增跃居第二,成唯一大涨品牌

10 月 29 日,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 2024 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数据,该季度销量同比增长 2.3%,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

第三季度,vivo 以 19.2% 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华为紧随其后,以 16.4%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小米以 15.6% 的份额位居第三。

Counterpoint Research 表示,华为在第三季度保持了强劲反弹态势,帮助该品牌在低基数上实现了 30% 的同比增长。

从数据来看,华为是排行中销量唯一大涨的手机品牌,除华为外,小米、vivo 两家销量也有所增长,其他品牌均为下降。(来源:快科技)

 

菜鸟:全面接入京东平台,提供电商快递和供应链服务

10 月 28 日,继京东物流接入淘宝天猫之后,近日,菜鸟也全面接入京东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全球快递和全球供应链服务,双方系统已基本完成对接。菜鸟的自营快递—菜鸟速递、菜鸟大件家装供应链等都在接入之列。据悉,这一消息受到品牌商家和电商卖家们的关注,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新的服务选择。

菜鸟接入后,京东用户未来可以使用菜鸟速递提供的送货上门,半日达、次日达和 2 小时上门取件等服务。预计从 11 月开始,随着菜鸟供应链的深度接入,京东用户还可以使用菜鸟提供的家装电器等大件物流的精准预约、送装一体和取旧送新等服务。(来源:新浪科技)

 

《王者荣耀》再度官宣 DAU 超过 1 亿

10 月 27 日晚,《王者荣耀》于官微对外公布,有超过一亿玩家共同庆祝游戏九周年。这意味着王者荣耀在上线第九年,DAU(日活跃用户数)仍处于亿级水平。

此前,《王者荣耀》曾于 2020 年 11 月对外公布产品 DAU(日活跃用户数)日均 1 亿。(来源:财经网)

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1.97 秒破百,350km/h 极速 Dream Car 上市  

10 月 29 日 19:00,小米将举行年度旗舰发布会,除了小米 15 系列、小米澎湃 OS 2 等多款产品外,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也将正式发布。小米 CEO 雷军表示,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集「巅峰性能、巅峰科技、巅峰驾驭」于一身,是一款「可街可赛」的 Dream car。

从预热海报来看,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的车尾扰流板虽然没有原型车夸张,但整体尺寸依然不小。此外,根据之前的预约海报,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车顶还会搭载激光雷达,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科技感与安全性。

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搭载了 3 台小米超级电机,包括 2 台 V8s 和 1 台 V6s,共同组成三电机四驱系统,总功率高达 1138kW(1548PS),零百加速时间仅 1.97 秒,最高时速超过 350km/h。这一性能表现使其成为目前四门车中最强的马力车型。

 

苹果新 iPad Air 曝光:M3 芯片+Face ID

10 月 28 日,据最新外媒报道,苹果计划于 2025 年春季推出全新 iPad Air,此款平板将迎来多项重大升级。其中,芯片方面成为关注焦点,可能搭载 M3 甚至 M4 芯片,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性能。

除了芯片升级,苹果还为 iPad Air 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妙控键盘,新增功能行,但去除了铝制顶壳,以期为用户带来更轻盈的使用体验。

在功能方面,下一代 iPad Air 可能配备 Face ID,尽管这一功能在 iPad Pro 上已存在多年,但其是否会出现在 iPad Air 上仍存疑。

新款 iPad Air 还可能提升屏幕亮度至 600 尼特,支持 Wi-Fi 7,增加后置 LED 闪光灯、雷雳接口以及更好的麦克风组合,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来源:ITBears)

男子依赖辅助驾驶差点把车撞报废,官方提醒:切勿过度相信系统

10 月 28 日,据「杭州高速交警」最新案例分享,本月 19 日 11 时 29 分,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接到驾驶员报警称在 G56(杭瑞)高速青山湖收费站刚上高速的匝道处,自己的车撞至边护栏,车辆受损严重已无法正常行驶,且占据匝道极易再次引发交通事故。

经询问,驾驶员王某表示自己过了收费站时就开启了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当车辆行驶至匝道拐弯处时,车辆并没有丝毫转弯和刹车的迹象径直撞向边护栏。自己发现状况后,立即踩下了刹车但为时已晚,事发的速度太快致左前车轮都被撞掉。

所幸未造成人员受伤,事后杭州公安高速交警对王某进行了安全宣教,告诫其不能过分相信系统。(来源:快科技)

 

浏览量: 77

推出 AI 耳机,字节真正的野心是什么?

 

头图来源: Ola Friend

 

10月10日上午,字节跳动豆包发布了一款硬件产品—— AI 智能体耳机 Ola Friend。该产品是一款开放式耳机,单耳6.6克同类最轻,可接入豆包大模型,并与豆包 App 深度结合,售价1199元。

用户戴上耳机后,无需打开手机,只需喊出关键词「豆包豆包」,便能唤起豆包进行对话,后者能够在信息查询、旅游出行、英语学习及情感交流等场景为用户提供帮助。

今年以来,大模型应用落地加速的同时,AI 手机、AI 耳机、AI 眼镜等AI硬件新品纷纷涌现,究竟谁能成为AI时代,用户与人工智能交互的第一个入口?

Ola Friend 并不是字节推出的第一款硬件产品,但此前包括大力台灯以及收购PICO后的探索并未出现明朗结果,这次会有所不同吗?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相比之前更为激进的策略,Ola Friend 这款AI耳机的定位回归到基础阶段,在功能上远低于大家想象,但这似乎反而体现了字节思考得很清楚——今天在想象AI硬件的时候,不应该太过于乐观,而是应该更务实地来想这件事。

在Ola Friend 发布当晚,极客公园「今夜科技谈」直播间邀请了极客公园创始人 & 总裁张鹏,和灵宇宙创始人顾嘉唯一起聊了聊,这款这款AI耳机对于字节跳动的意义、以及 AI 硬件产品真正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以下是直播沉淀文字,由极客公园整理。

 

1 字节推Ola Friend:只迈出了0.1步?

 

张鹏:你怎么看字节今天推出的Ola Friend耳机?它在预期之中吗?

顾嘉唯:这款产品的定义方向是正确的,不过它目前只迈出了0.1步,还需要进一步迭代。

从Google Glass到今天的Ray-Ban Meta ,这些终端的探索,实际上是所有科技公司梦寐以求的大目标——打造类似电影《Her》的Personal AI。

过去20年间,争夺入口始终是商业竞争中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交互层面上。字节推出Ola Friend,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先把用户在手机里用“豆包” APP 调到耳机里,离人更近。

值得一提的是,Ola Friend谨慎控制了预期,没有盲目扩展功能。做硬件产品,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在于不断做减法、做收敛。

 

张鹏:所以你认为Ola Friend没有发散功能、控制用户的预期是对的。

顾嘉唯: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很多人认为它跟上一代区别不大,甚至在质疑为何使用传统的TWS耳机来冒充AI硬件。

Ola Friend目前四种配色|图片来源:Ola Friend

 

事实上,字节是在通过这种方式管理用户预期,让用户先认为它只是一个普通耳机,然后当它在软件端的AI能力展现出来时,用户就会感受到超出预期的体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豆包”更容易触达用户,降低用户使用“豆包”的门槛、减少进入层级,以提高活跃率为小目标的。

在我的使用体验中,豆包在电脑端的功能表现还是很出色的,无论是插件、划词、截屏等功能,响应迅速、便捷高效,很好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在移动端的表现就不太尽如人意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在于入口之争的难度所在。

虽然豆包不具备像Google Assistant那样的系统层能力,但在应用层面,它本质上构建的是一个 AI friend的角色,来提供情感交互。

使用“豆包”比较多的话,会发现上面有许多agent,这些agent不仅在文本转语音(TTS)的音色上表现出色,还能通过情感表达让人产生共鸣。这种情感交互的体验,也正是过去半年GPT技术不断发展的成果之一,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文本到视频数据训练涌现出的结果。

如果你使用过 Ola friend这款产品,就会体验到一种“aha moment”,就是那种强烈的陪伴感,就像身边有人在跟你低语交流。这种陪伴感正是吸引用户的重要特质之一。

张鹏:所以它本质上很多交互其实超越了手机的形态。

顾嘉唯:对,只是说它今天还没有做到环境感知、主动理解。

张鹏:做到的话,那就真的是有点往her走了。

顾嘉唯:现在它至少已经实现了“即唤即用”(Instant On)的功能。虽然还没有到“始终在线”(Always On)的程度,但当用户需要时,它的唤醒方式非常便捷——无论是通过轻触,还是使用唤醒词,用户都可以很轻松地启动设备。耳机本来就是手机搭配非常自然的延伸设备了,做到比手机更随时随地更on demand的选择,这是一个最安全低摩擦的一个品类选择。

接下来,我觉得应该再往前一步,把环境感知和主动交互加入进来,这样才能真正与手机的使用区分开来。我们灵宇宙认为下一代 AI 硬件形态可能是各种形式,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可以更多更长时地感知用户周围的环境空间信息,进一步作为输入,从被动地需要用户唤起转变到可以主动感知并且支持用户。同时做了CoT的算法设计,去更深层次理解人的意图,把被动唤醒变成主动理解人意图、能察言观色、有眼睛见儿的深度交互。

和以往交互模式有什么不同呢?我自始至终一直在做“交互”这件事情,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从事的行业就是人机交互,大家一直谈论GUI、TUI、LUI、以及我们主动交互的 NUI,核心都是在于回归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今天Ola friend只迈出了0.1,而后面的0.9还会有极大的变化,我正带着团队锁定NUI的下个代际跃迁。

探寻NUI的同时,在Personal AI和Ambient AI领域中探索AI产品在空间交互技术栈和数据获取的潜力。目标是构建一个可随身携带、交互式的AI产品,无论是任务型、服务型,还是情感陪伴型,都是探索的方向。

 

2 给 AI 加了个硬件?

张鹏:字节推 AI 耳机,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价值的是AI,给 AI 加了个硬件?

顾嘉唯:手机是最大消费硬件,短期内难脱离 “以手机为中心” 环境,你可以理解豆包耳机所有的价值功能几乎都来自于手机上的豆包 APP。AI 给手机带来的不只是功能叠加,而是重新定义运行方式和交互模式。

在场景中用更好软件体验升级可称 “加 AI”,如手机上各类被 AI 赋能升级的应用及功能集成的手机 OS 正被大模型以 SDK 化改造升级,这是商业化落地有效路径。以 AI 为中心重构手机日常使用方式,包括交互流程等;系统级 AI 助手包括意图理解与指令执行。

大模型以 Agent 形式重构用户与手机交互,包括新 AI 硬件变化,人们也在找 “AI 原生” 场景及解决方案,有 AI 后这些场景能打通。

不过,定义这两类产品时思考方式不同。若产品基本能力已占据高频场景,就有机会通过 AI 替代、提效或替代非 AI 完成的功能,这种机会确实存在。

我们今天聊的主要是能成为 AI 交互入口类型的产品对吧。对于“加AI”,在智能音箱出来之前,我们曾经在 2015 年前后定义了一类家庭管家助理类的产品叫Jibo,是基于 rule-based 写的脚本,我们增加了多模态,增加了视觉,他能够看得见,所以他有机会环境感知;而对于AI原生,我在过去的非常多产品尝试,例如 Luka 卢卡出现之前家长给孩子读绘本只能自己读,学习机品类还是一块屏没有摄像头扫题指读,基于Luka卢卡把桌面上的交互场景变成一个可交互的多感官空间。我过去的很多产品,尤其是在软件端,都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的。

很多创业者在上一个周期前仆后继地进入这个领域,现在大概率也逃不出这个循环。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类我定义成“容器属型”的产品可能并不是完全的AI原生,而是上一个周期的产品基础上“换 AI”,例如从 rule-based 换成了 LLM Agent,场景交互真实升级后,催生了原本需求的激活,带来了更高的市场天花板。这个逻辑套到现在我们陆续看到的成功的 AI 硬件产品上都是适用的。

张鹏:总体来看,目前还没有那种能够稳定成长的目标级产品。不管是TPF(技术可行性)还是PMF(产品市场契合),都没有真正实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我们越来越有机会找到结合TPF和PMF的AI硬件。

字节跳动今天推出了一款在功能上远低于大家想象的AI耳机,但反而体现了字节思考得很清楚,今天在想象AI硬件的时候,还是不应该太过于乐观,还是应该更务实地来想这件事。

顾嘉唯:我认为在未来一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内,AI硬件创业者拥有巨大的机会,前途无量。这些机会源于底层技术能力的进步在今天真正实现了有价值的落地。

张鹏:未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AI native 的硬件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与用户的互动时长吗?如果这些产品只是短暂使用,是否意味着它们仅解决特定问题,从而变成一种目的性的硬件,也就变成了硬件+AI。

而真正抓住未来机会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如何深入融入用户生活,延长使用时长,不断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持续的价值体验。

 

3 离个人助理还有多远?

Ola Friend可以当作「随身百事通」使用|图片来源:Ola Friend

 

张鹏:从情绪价值这个层面去切,我其实也非常认同,因为我觉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整个大模型领域印证了一点,大模型能够确定交付的一个价值就是情绪价值。

那继续往下走,是不是就是要在系统侧做一个assistant?也就是从目前的情感搭子逐渐转变为一个更加实用有效的助理。你觉得这种发展路径存在吗?

顾嘉唯:豆包其实已经在电脑端上无论是浏览器还是屏幕权限都拿捏得很好,不断提升使用率和触发率的各种场景,但在手机上实现这一点就很难。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从手机的复杂环境中提取出一个能够更高频使用助理和情感互动功能的场景。通过推出这款耳机,字节至少找到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很多人期待这款耳机能够具备的一些功能,事实上并没有,比如说讯飞耳机已经支持的电话录音和语音摘要这些功能,但这款豆包耳机却并没有具备,这其实就是产品在做“减法”的结果。

Ola Friend现在更专注于在某些垂直场景中打磨出色的用户体验。比如英语口语陪练、汽水音乐与字节私有音乐生态结合等主打场景,都是适合大模型现阶段 “笨任务”相对稳定可靠的技术低垂果实,应先将一两个核心功能做到 80-90 分,而非在多个功能上平均用力致每个仅 50-60 分。在 AI 创新产品开发 PMF 多年,吃过最多的亏就是以前总习惯于去挑“聪明任务”去做,前沿技术 “不稳定” 致创新体验不足以支撑替换成本的情况很多。

这是对于定义 AI 硬件,或者任何以软件驱动为核心的消费级硬件来说,非常重要的策略。

再回到个人助理的这一点,目前距离要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助理还相当遥远。要知道现在在豆包里想要打电话都还不行。这不光是涉及技术本身的进程,还包括商业生态的打通。

在新兴的技术入口之争中,首先入局的往往是手机厂商,紧随其后的是像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也就是说,一旦AI Agent助理技术发展到一个高度成熟的PMF阶段,手机厂商和这些超级应用巨头都会迅速涌入,字节推出Ola Friend,算是抢跑了一步。不过若是各家手机厂商的 TWS 耳机都联调适配好了自家 AI-OS 以后,届时豆包 inside 生存空间会是什么样呢?

 

4 真正的目标:掌握交互入口

张鹏:我在想,对于字节跳动这样的公司来说,这款耳机是否能够赚钱,或者能赚多少钱,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它更像是豆包的一个辅助工具,这样理解对不对?

顾嘉唯:如果我们猜测张一鸣特别想要全面投入AI这个入口,那么他可能不会把硬件作为商业模式,因为无论是PICO还是大力台灯,字节已经走过一遍路径了。

除了耳机,眼镜、项链这些形式都是有机会的,只要能离人的五官,也就是离人类天生的传感器更近,比人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晰,拥有第二大脑,无缝地提供AI Agent 服务,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 AI入口。这种交互方式实际上更有可能实现从即时启动(instant on)到始终开启(always on)的转变。交互方式创新了,就会产生新场景。

可能字节真正的目标还是想要掌握超级应用的入口。如果把交互入口作为第一性原理来看,那么肯定要通往her,要做一个高度个性化的AI助手,这也是所有科技大佬的梦想。

张鹏: 那基本可以预料未来 AI 耳机这个品类一定会有更多的品牌进来做。核心问题在于,AI耳机的竞争力到底是体现在其AI技术上,还是耳机的硬件质量上?另外,AI耳机真的是一个值得投入资源去竞争的赛道吗?

顾嘉唯:我非常相信 Mark Weiser 对人机交互的未来发展路径规划——ubiquitous computing隐形计算。手机之后,更轻、更小、更随身的个人穿戴终端将成为Personal AI核心价值的延伸。在这一过程中,耳机、眼镜、项链等产品形态是创业者需探索的方向,关键在于后端交互体验的承载,是各家需深耕之处,也是资本市场有较高期待的领域。

我们来看当下人交互的主流媒介还是“接触式”的,例如手机、电脑,体验最好的交互方式还是手机;而“非接触式”的,例如体感游戏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通过手势、语音、声控;可穿戴设备介于这两者之间,属于“嵌入式”,这里面的产品形态和匹配的交互方式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张鹏:那回到AI耳机,它的长期竞争力是不是更多地依赖于其软件和AI能力,而不是硬件本身?

顾嘉唯:对。

张鹏:AI眼镜会是更好的选择吗?字节这次推出了AI耳机而不是AI眼镜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顾嘉唯:字节肯定是有在做AI眼镜的,无论是头盔式 VR,还是其他轻量型设备,例如BB和光波导等光机画幅技术实现透视效果的设备,字节都有在积极探索和做迭代。

对于像字节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来说,选择做硬件不仅是基于情怀,更是对构建入口的持续追求,探索和试错都是必经之路。

尽管目前还没看到字节发布类似 Ray-Ban Meta 这样的硬件产品,但可以预见,他们必然会沿着这条路径寻找机会并逐步推出相关设备。

在今天,探讨耳机与摄像头结合的必要性很明显。提升 AI Agent 助理功能,从 instant on 到 always on,成为更好的独立 AI 硬件或手机辅助配件以支持更多交互和 AI 功能,一定要轻薄便携,不应笨重,更不应去跟日渐普及的手机折叠屏 PK 显示效率。

张鹏:不要低估字节在布局硬件上的资金、动力以及决心。不过就眼镜来说,如果想让智能眼镜成为取代下一代手机的终端,在今天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实现。但如果目标不是从手机屏幕上争夺用户的使用时间或屏幕使用量,那可能就会是另一个讨论方向?

顾嘉唯:从长期来看,比如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替代手机,成为新的交互中心的可穿戴设备。

这种设备应该具备显示功能、支持多模态交互,能够感知环境,还能够进行成像和有良好的画幅显示表现。

张鹏:重要的是至少五年,不要想明年。不过光机方面最近还是会有一些进展。

 

5 AI硬件的真正机会在哪里?

张鹏:怎么理解在眼镜上面加摄像头这件事它真正的意义?

顾嘉唯:空间智能和空间交互是技术演进中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它的第一步是看今天的大模型能否从文本能力涌现出更多的认知,进而朝着CoT(Chain of Thought,思维链)和推理能力的方向发展,然后引入更多的空间认知。

百度2014年推出了BaiduEye,一款穿戴式产品原型|图片来源:百度

 

之前我在百度选择开发BaiduEye与Meta现在选择推出Ray-Ban Meta是出于相同的目标。BaiduEye 欲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大脑,第三只眼睛”,打通物理世界空间交互数据集以索引真实世界,其产品原型受以色列 AI 视觉公司 OrCam 的 MyEye 启发,其创始人 Ziv 也是 Mobileye 创始人,了解自动驾驶历史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推动此目标过程中,已见大模型在前端意图理解和后端自动化执行有显著突破,中间缺失数据源可由 AI 眼镜这类载体补充以完成空间智能构建。

张鹏:摄像头其实能起到第一人称视角的数据源的输入。

顾嘉唯:关系算法和空间交互是通向Personal AI的必经之路,通过这条路的核心是数据集。

今天占据 “空间交互” 数据闭环是竞争关键。未来做具身智能或通用人形机器人,所需数据源既要像第三视角,如游戏过肩视角,观察人在真实场景互动,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交互;又要以人本身视角完成第一视角操作。

从数据源的价值角度来看,大家在未来的发展路径应是相似的,关键在于谁的数据构建速度更快,但这波核心在于感知。感知指什么?AI 硬件叠加多模态能力后搜集大量多模态数据,此多模态非原有文字或屏幕二维维度所具备,先有感知再有交互升维是 AI 迭代重要条件。当前具身领域正在经历硬件的迭代,但最终硬件能力可能会相差无几,核心在于感知交互及由此带来的能力差异。灵宇宙针对随身 AI 场景积累大量感知的空间交互数据,使 AI 交互进化出不同体验。

张鹏: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如果未来我们想要基于AI为用户交付价值,就需要给AI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而不仅仅依赖用户的指令。只有这样,AI才能更默契地与用户互动,通过更简单的交互提供更大的个性化价值。如果一切都依赖于用户来提供信息,那用户会非常疲惫。

从手机中抽取时间,本质就是要为用户提供超越以往的价值。这意味着要在一些手机无法实现的场景中,提供更好的体验。虽然手机积累了大量数据,但仍然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在数据维度上做得更加丰富,才能真正交付出AI的个性化价值。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AI硬件的真正机会。

顾嘉唯:今天屏幕上,多模态任务操作简洁直白,为流式交互路径,可同时多模态、多任务并行操作。但耳机和语音场景只有线性操作,任务高效性不足,那怎么改变?需让 AI 先完成主动处理部分,即我们灵宇宙要做的 Proactive Intention 主动意图交互。

原来所有功能靠调 API 操作,如今大模型能中控调度持续获取服务和调用信息,跳过 GUI 应用层写脚本,模型更小、执行效率更高,推动了 agent 发展,能更灵活产生价值。

张鹏:交互这件事儿,过去是人机交互,是人在将就机器,因为机器不懂人的东西,我们就是哄着人们说你用这种方式让机器理解你的意图。但未来终于到了,机器应该主动去理解人的这个阶段。

顾嘉唯:传统人机交互模式是基于信息流和服务流的推送,这是早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人们更多是通过学习如何与机器互动,来获取信息或服务。

现在,随着AI技术的驱动,交互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的交互将不再是单纯的人与机器的交互,而是基于“思维链”来重塑 AI,基于”关系链”来塑造内容。这意味着,未来的AI交互将会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属性及人与环境空间关系,而非仅依赖机器功能服务。

随着这种转变,传统人机交互可能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与“类人”智能体的交互。这种交互方式不再是简单命令执行,而是更接近于人际关系中的互动——包含情感陪伴、任务完成、结果交付等方面的社会化属性。未来的 Agent智能体将会模拟人的行为和情感,与人类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存在。届时,或许由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等构建起来的人机交互也就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法律、社会学等构建的人“人”交互。

6 创业者要避开哪些坑?

张鹏:上一波的AI硬件,其实没有特别成功的东西出来,这一波AI加到硬件上,可能会面临什么坑?

顾嘉唯:今天占据空间交互,数据闭环是竞争关键。从数据源价值看,未来发展路径相似,关键是谁的数据构建速度更快。这波 AI 硬件公司最大的坑可能是忽视这一点,或没有能力做到这点——谁都知道数据价值,但就是“启动无数据优势,过程无价值数据”。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智能硬件产品实际上无法真正被称为“智能”。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对其“智能”功能寄予厚望,期待它们能带来颠覆性的用户体验,但在实际交付时往往远低于这些预期,导致许多用户失望。

例如今天的语音交互产品中,用户“可感知”的智能之一就是“Barge-in随时打断”,NUI 自然对话智能里最大的摩擦是用户已经开口说了,机器 AI 还没反应过来还在那自说自话的违和感,然后机器 AI 说话时出现冲突,要不抢话,要不跟不上节奏,就显得很弱智,不像跟身边的人讲话那么自然流畅。其实,只要用户必须迁就机器,就不是一个好的的人机交互。

过往我们迭代语音产品时,就是典型的需要攻克的一个技术项“全双工打断”。通过 VAD语音活动检测,结合通道降噪,以及音视频各通道的信息理解做融合策略和对话控制管理。

相比于原来智能音箱类场景,其实这个技术难点在耳机场景已经好解决很多,因为耳机贴近人的感官耳朵和嘴巴,语音采集的信号更清晰,话音起止更易判别,麦克风阵列与用户出声位置距离相对固定,又避免了环境噪音和语音衰减等影响。

目前已知的无论是 GPT-4o 还是豆包,全双工打断体验都不佳,主要还是误打断居多。原本的ASR 语音识别 – NLP 语义理解 – TTS 语音合成多阶段的做法,迟早会被“端到端”取代掉,Transformer 架构能够并行处理句子中的各个部分,大大提高语义理解的效率,LLM Agent智能体也应该充分利用之前对话的上下文信息,通过构建对话历史的知识图谱或记忆网络,在理解用户打断意图时参考之前的话题信息等。总之,用 LLM 大模型来实现“流式交互”是这一轮语音类产品的共同目标。

另一个大坑,就是基础硬件的“基本功”没做到位。

我们来区分下是用蓝牙或者内建网络协议等仍旧以手机为中心的“周边硬件”,还是独立计算能力不依赖手机以自己为中心的“独立硬件”,今天我们谈论的豆包 AI 耳机属于前者,智能音箱属于后者。

今天我们用大模型创造“独立AI硬件”的话,除非智能算力能完全跑到本地,不然首先得要做好联网基本功,AI 硬件在这个时间点首先需要把硬件基本功给做好,你以为我们要讨论的都是高大上的 AI,实际上消费者往往还卡在“上一步”呢。AI 硬件在用户实际使用中的场景往往非常极端。如何在这些极端情况下优化 AI 的容错性,是 AI 硬件开发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特别是在我们讨论的下一代的个人穿戴设备作为 AI 入口,通常没有屏幕或小屏幕的终端上,联网功能的实现变得尤为复杂,尤其是当产品需要通过Wi-Fi连接时,用户在每个步骤的错误操作反馈都可能影响整体体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硬件配置和成本之间做出取舍,并且需要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积累大量的经验教训。

开发过程始终面临一个关键的权衡点——如何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而且,硬件即便价格便宜,仍然需要物流和一系列的交付流程,这对用户来说也构成了一定的心智门槛。要跨越这个门槛,对于那些没有积累的新公司来说,定义和推出一款新的产品,确实是极具挑战的。开发过程面临成本与性能的权衡点。硬件即便便宜,物流及交付流程对用户有心智门槛。对无积累的新公司,定义和推出新产品极具挑战。

硬件产品的首次交付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市场表现和用户预期的管理。若首次交付时表现不佳,即使后续进行多次迭代,可能也难以彻底挽回用户对产品的信任。但如果首次交付能达到至少70分,企业就有机会通过后续改进来提升用户体验。

硬件产品由于其高成本和生产周期的限制,容错率极低。硬件的几次错误决策就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的失败,甚至需要重新考虑是否将产品推向市场。

张鹏:做硬件产品相对软件可能难了不止十倍,那涉及到AI硬件,可能里面又有一堆新问题。那这次灵宇宙的思路是怎么样的?跟你之前在做的事儿有什么区别?

最右为顾嘉唯此前推出的社交机器人Jibo和绘本阅读机器人Luka|图片来源:灵宇宙

 

顾嘉唯:我一直在坚持的一个梦想,交互类的机器人。其实,机器人的核心构件无外乎三种:物理层面的移动(依赖轮或足)、任务的操作执行(依赖手臂和身体)、以及意图理解后的交互(头和脑)。最终,这些都归结到交互本身——让一个设备有一个界面,有一个“脸”来与你互动,本质上就是交互的核心所在。

这个路径上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有效的数据积累方式。

张鹏:创业者应该选择什么领域?

顾嘉唯:今天占据空间交互这一层的数据闭环是竞争的关键,数据构建速度是影响未来空间智能、AI陪伴软硬件等诸多领域的最关键的因素。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都取决于此。

灵宇宙是基于大模型对意图理解的升维,通过传感器收集life streaming data全天候场景数据,实现空间交互,重新定义「万物有灵」,构建机器人的灵魂,在Personal AI和Ambient AI结合的领域,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探索AI产品的发展潜力。关系算法和空间交互,也是我认为通往Persona AI必经的路径。

要实现这一点,核心问题就是数据集的构建。通过垂直人群收集空间交互的数据,就像特斯拉通过大量司机真实驾驶数据构建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一样。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不依赖高精度地图,而我们灵宇宙则试图通过相似的路径,为 Personal AI 构建闭环数据集,尤其针对那些最原生的 AI 交互智能终端使用者。

从策略上来说,如果我还在大厂里,可能会选择眼镜或耳机这样的超级品类较量,但作为创业者,我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一些看似边缘甚至鸡肋的领域,恰恰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能够保障初创公司真正做到位。越细分的市场,越能解决明确的特定价值,越容易取得成功。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还在努力挣扎于 TPF 阶段,都没有真正迎来的 PMF 时刻,但创业那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旦跨越 PMF 只要是生意必然会面临复杂竞争格局中如何定位找到自己的 7 Powers 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之前一直在做连接内容和交互的产品,创业选择做内容型产品的好处其实是,不太会像那些纯工具类的产品大多会被巨头清出局。像监控摄像头、智能音箱这类产品,就容易在大公司的平台生态中被卷得无路可走。但如果产品有足够深的内容厚度,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界定它的受众范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选择这些赛道反而更有优势,因为它不会被轻易取代。

在大模型出现之前,我们谈交互和内容的关系时,总觉得交互是辅助的,想靠它来提升内容的体验,真的挺难的。虽然我们有技术优势,能创造更好的交互方式,但因为内容生产投入占的比重大,交互撬动的效果并不好。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大语言模型及相关技术带来的 AIGC 技术进步其实在悄悄改变着交互和内容的平衡,让我们这些深耕交互技术的公司看到了新的机会。

我们坚持“先数据后 AI”的原则,结合我们Luka 卢卡品牌过往近千万台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收集了百亿参数用户交互行为数据,为后续的模型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鹏:今天 AI 硬件要去往前走,即使只是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场景中,但如果真的交付了足够的价值,即使不是行业的“白马骑士”,至少是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存在,而且解决的问题比过去的方式更好了,只要能够在这些细微的场景中创造价值,创业团队就可以沿着这条路径往前走。

那未来在像耳机、眼镜这种显然可能会成为某种交互入口的领域,会不会有新的补贴大战?

顾嘉唯:除非未来出现像当年智能音箱那样的激烈竞争,并且所有大厂都把它视为“明牌”,否则很难看到再次出现大规模的补贴大战。

当时智能音箱至少被认为是明显的「明牌」。但如今硬件产品并没有出现同样的“明牌”路径,市场更多样化了。

另外,补贴的本质是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方式。现在的大型模型则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补贴很难产生根基效应的复利。

回头来看,怎么定义创业公司创造出独有的稀缺性能力?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有效的数据积累方式,这些数据源其实就是我们灵宇宙今天在核心投入的地方,希望能够通过空间交互来完成更多样的交互视角的数据闭环,然后来构建一条类似于通往 Robotaxi路径过程早期特斯拉FSD 的“南坡”路径。同时明确所擅长的、能够深入理解并持续钻研的垂直人群的需求,才能来构建一款以人为核心AI产品的核心轴线。

今天空间交互的数据闭环建设,尤其是高速建设是竞争的关键。只有行业竞争到了这一层面的阶段,才有可能还会出现补贴大战。

浏览量: 107

雷军:小米 15 涨价,但贵得有理;微软考虑投资比特币;传任天堂 Switch 2 本周发布

雷军保证小米 15 系列手机即便涨价依旧物超所值,让大家觉得「贵得有理由」

10 月 27 日消息,小米 15 和澎湃 OS 2 发布会将于 10 月 29 日晚 7 点举行,雷军就发布会、小米 15 手机、汽车销量等答网友问。

雷军保证小米 15 系列手机即便涨价依旧物超所值,让大家觉得「贵得有理由」。他表示:「去年我跟大家说过,小米 14 肯定是最后一次定价 3999 元。今年 3nm 工艺升级,同时供应链 RAM 和 ROM 成本涨幅很大,我们在研发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 15 确实需要涨价。」

本次发布会有 16 款新品,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成果集中展示。除了小米 15 系列、小米澎湃 OS2、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还有小米平板 7 系列、小米手表 S4、小米手环 9 Pro,另外还有全新大家电高端 Pro 系列、智能门锁、Wi-Fi 7 路由器等。(来源:IT 之家)

字节跳动加速全球化布局,欧洲 AI 研发中心或将落地

据最新报道,字节跳动正积极布局全球 AI 研发,其中,欧洲成为其重点关注的区域。公司已开始在欧洲搜寻大语言模型及 AI 领域的高端人才,为设立 AI 研发中心做准备。

字节跳动在欧洲的战略布局还体现在其董事会的人事变动上。今年 9 月,法国富商泽维尔・尼尔加入字节跳动董事会,这被视为公司拓展欧洲市场的一个重要信号。(来源:ITBEAR)

 

苹果开放研究人员访问 Private Cloud Compute——「苹果牌 AI」背后云端模型框架 

近日,苹果公司正式公开邀请所有安全和隐私研究人员访问该公司「苹果牌 AI」Apple Intelligence 背后的 Private Cloud Compute(PCC)云端 AI 模型(框架)。

苹果公司将旗下设备的 AI 服务分为设备端运行和云端运行,所谓 Private Cloud Compute 其实就是「苹果牌 AI」的云端模型,苹果公司声称,Private Cloud Comput 是云端最先进、最安全的 AI 计算架构。(来源:IT 之家)

 

「币圈」将迎大金主?SEC 文件显示 微软将于 12 月考虑是否投资比特币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一份最新文件显示,市值超 3 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微软正在考虑入局比特币。10 月 26 日,据雅虎报道,微软计划在 12 月的年度会议上就「评估投资比特币」的提案进行投票。

这一提案由与「2025 计划」有关的保守派智库国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提出,理由为「比特币是极好的对抗通货膨胀的工具」。包括 Vanguard、BlackRock 和 State Street 在内的股东将有资格在 12 月对这一提案进行投票。(来源:华尔街见闻)

全球首个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启动建设 

据小鹏汇天消息,10 月 27 日,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式动工,这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将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规划年产能 1 万台。(来源:证券时报)

 

英特尔前 CEO:拆分制造业务对英特尔和美国不利

英特尔近期因晶圆代工业务巨额亏损而陷入财务困境。多份报道称,英特尔正考虑将制造业务拆分为独立实体,类似于 AMD 曾将 GlobalFoundries 分拆的做法。

然而,英特尔前 CEO 克雷格・巴雷特在《财富》杂志撰文指出,此举将损害英特尔并削弱美国在半导体领导地位方面的目标。他将此与 2008 年 AMD 和 GlobalFoundries 的拆分进行了比较,并表示,如果英特尔(或美国政府)将其制造部门拆分为独立公司,GlobalFoundries 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在英特尔身上。(来源:IT 之家)

 

参与 SpaceX 载人航天任务的一名宇航员出现「医疗问题」并住院 

当地时间 10 月 26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表示,一名宇航员在参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rew-8」任务后出现「医疗问题」并住院,目前情况稳定。

SpaceX「龙」飞船于 25 日早上返回地球,落入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海域。「Crew-8」的四名机组人员结束了为期 235 天的国际空间站任务,并被送往当地一家医疗机构接受评估。经过医疗评估后,其中三名机组人员离开医疗机构,抵达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员在消息中并未指出具体哪位宇航员出现「医疗问题」。(来源:央视)

Claude 上新 JavaScript 沙盒:AI 编程+自定义代码上传 

Anthropic 公司近日宣布,其人工智能平台 Claude AI 新增了一款 Java 沙盒工具,该功能现已面向所有用户开放预览。该工具允许用户编写 Java 代码,并在一个安全的沙盒环境中上传和运行,自动生成结果。(来源:ITBEAR)

 

2025 款吉利星瑞东方曜车型上市:FlymeAuto 车机系统,9.97 万元起

10 月 27 日消息,2025 款吉利星瑞・东方曜迎来上市,新车推出 5 款车型,分别为 1.5TD+7DCT(惊鸿版、昆仑版、扶摇版)、2.0TD + 8AT(望月版、揽星版),官方指导价为 9.97 万元起。

这款车型采用全新内外饰设计语言,车头采用与星瑞 L 相同的银色车标,采用竖向镀铬装饰格栅、下包围两侧 T 字形装饰。该车的长宽高分别为 4785/1869/1469 毫米,轴距达到 2800 毫米。

座舱方面,该车将采用 14.6 英寸中控屏及 10.2 英寸液晶仪表,搭载 FlymeAuto 车机系统,配备 6 扬声器音响,拥有方向盘 4 向调节、打孔皮革座椅及双温区自动空调,主驾座椅 6 向电动调节。

此外,该车高配版车型还升级支持智能车载高级香氛系统、12 扬声器哈曼 Infinity 音响系统、无级变色呼吸氛围灯、方向盘换挡拨片等配置。(来源:IT 之家)

 

消息称任天堂 Switch 2 主机即将公布

10 月 27 日消息,据知名任天堂爆料人 PH Brazil 透露,备受期待的任天堂 Switch 2 有望在 10 月 28 日或 10 月 29 日正式亮相,不过这一点并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仅是 PH Brazil 根据现有信息进行的推测。

PH Brazil 表示任天堂下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将于 11 月 5 日举行,但目前 Switch 即将发布的游戏阵容有点疲软,股东们不能在没有任何内容向他们展示的情况下参加股东大会,所以下周,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之前公布 Switch 2 显得很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位知名爆料者 Pyoro 近日对其社交媒体账号进行了神秘的改动,将用户名改为眼睛表情符号,并更换了头像为任天堂的 Alarmo 标志。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 Switch 2 即将发布的猜测。

抖音出手整治:严打 AI 骗取老年人互动行为

抖音平台近期发布了一则公告,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骗取老年人互动的行为。公告指出,尽管平台鼓励采用 AI 技术进行内容创作,但所创作内容必须严格遵循平台规范。

据抖音官方透露,平台已发现一些账号不当利用 AI 技术,生成虚拟形象如小和尚、军人及 AI 女性,通过特定话术引诱老年人进行互动,甚至进行导流获利。这些行为均未在内容中进行 AI 标注提示。(来源:ITBEAR)

 

浏览量: 96

雷军晒小米 15 发布会首次彩排合影;全华班 BLG 晋级 S14 决赛;阿里同意支付 4.335 亿美元和解美股集体诉讼案

许斐确认:小米 15 发布会三个半小时,雷军晒小米 15 发布会首次彩排合影

小米 15 系列发布会将于 10 月 29 日晚 7 点召开。这是小米的年度重磅旗舰发布会,将推出一大波旗舰产品,被网友称之为「科技春晚」。

雷军昨日日晒出第一次彩排合影,并称「这次发布会内容非常丰富,也将有小米历史上最豪华的主讲人阵容。」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除了小米创始人雷军外,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小米集团 CMO 许斐以及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金凡也现身彩排,预计将分讲不同的产品内容。

根据此前的官方预热,小米 15 系列、小米平板 7 系列、小米手环 9 Pro、小米手表 S4、澎湃 OS 2 等产品都将在本次发布会亮相。此外,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汽车也将在发布会上一同公布,现已开启预约。

今日早些时候,小米集团 CMO 许斐曾发文称「每个产品都难以割舍」「大家能接受三个半小时吗」,暗示了发布会的时长。(来源:快科技)

阿里巴巴同意支付 4.335 亿美元和解美股集体诉讼案

阿里巴巴 2020 年被美股投资者起诉,称其明明要求商家「二选一」却口口声声称自己没有违反反垄断或不正当竞争法。

当地时间周五,阿里巴巴发布公告,宣布同意支付 4.335 亿美元(当前约 30.89 亿元人民币)以解决一桩由美国投资者发起的集体诉讼案。

该诉讼案指控阿里巴巴存在垄断行为,但阿里巴巴否认其存在任何不当行为,并强调和解只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诉讼带来的成本和干扰。

该和解协议涵盖了 2019 年 11 月 13 日至 2020 年 12 月 23 日期间持有阿里巴巴美股的投资者。原告律师在法庭文件中称,拟议的协议是「一项非凡的成果」,远远超过了类似投资者损失超过 100 亿美元的证券集体诉讼案中的平均赔偿金额。

律师强调:如果继续维持诉讼,阿里巴巴投资者最高可能获得 116.3 亿美元(当前约 828.81 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来源:IT 之家)

 

SpaceX 新一代星舰首飞箭 S33 亮相,已被转运至 Massey 测试场

10 月 27 日消息,从 @Starship Gazer 及 @LabPadre 提供的照片来看,代号 S33 的星舰已于当地时间 26 日早上转运至 Massey 测试场(Massey 公司已于 2022 年被 SpaceX 收购),即将进行低温加注测试。

这是 SpaceX 下一代星舰(Starship V2)的首飞箭,这也是它的首次公开亮相,预计将作为二级部分,搭配 B14 超重型助推器执行星舰第 7 次试飞任务。

从外观来看,其最显著的改进是前襟翼向背风面移动,有望解决星舰最近两次试飞中再入大气层时暴露出来的前襟翼被烧穿问题。(来源:新浪财经)

 

鸿蒙智行:问界 M9 上市 10 个月累计大定突破 16 万台

鸿蒙智行官微昨日上午宣布,问界 M9 上市 10 个月,累计大定突破 16 万台,持续蝉联中国市场 50 万元以上车型月度销冠。

而就在不久前的 10 月 10 日,问界 M9 累计大定突破 15 万台,意味着大约半个月内该车的新增大定量超过 1 万台。

问界 M9 发布于去年年底,定位全景智慧旗舰 SUV,也是目前问界家族定位最高、价格最贵的产品,目前指导价 46.98-56.98 万元。据 IT 之家此前报道,今年 3 月,M9 正式开启规模交付,余承东在 9 月 20 日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时表示,搭载华为科技的问界 M9 销量已经突破 14 万辆,并称这是「现象级表现」。(来源:IT 之家)

BLG 3:0 战胜 WBG,全华班时隔 11 年再次晋级《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最终决赛

在刚刚结束的《英雄联盟》2024 全球总决赛半决赛中,BLG 战队以 3:0 横扫 WBG,成功晋级 S14 冠亚军决赛,届时将会对阵到明天 T1 与 Gen.G 中的胜者。

这是 BLG 队史首次打进 S 赛决赛(而 BLG 也成为了第十七支打进 S 赛决赛的队伍),也是全华班时隔 4045 天再度打进世界赛决赛,上一次还要追溯 2013 年 9 月 29 日 RYL 在 S3 半决赛 3:1 战胜 FNC,最终不敌当时名为 SKT 的那支队伍。

这也意味着在今年的 LPL 春季赛决赛、2024MSI 决赛、LPL 夏季赛决赛和 S14 世界赛决赛里均有 BLG 的身影,这一年里他们打进了国内联赛和国际赛事的所有决赛,只可惜在 MSI 决赛不敌 Gen.G 获得亚军。(来源:IT 之家)

 

消息称谷歌将推出「Project Jarvis」:可实现网页任务自动化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谷歌计划在 12 月预览其大型动作模型「Project Jarvis」。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将帮助用户执行诸如「收集研究、购买产品或预订航班」等任务。

报道称,「Jarvis」将由未来版本的谷歌 Gemini 驱动,专门针对 Chrome 浏览器进行优化。该工具旨在通过截取屏幕截图、解析内容并自动点击按钮或输入文本,帮助用户「自动化日常的网页任务」。目前,该工具在执行不同操作的时候,中间会有几秒钟的间隔时间。

报道称,谷歌展示「Jarvis」的计划也可能会有所变动,预计将首先向少量测试者发布,以帮助公司修复潜在的 Bug。(来源:IT 之家)

 

极越 CEO 夏一平:三年左右的极越智驾将无限接近自动驾驶

极越 CEO 夏一平昨晚在微博发布视频称,三年左右极越的智驾,将无限接近自动驾驶。夏一平表示,「现在的智驾不是像以前一样是个单机智能的问题,靠的是大模型,靠的是算力。」

极越 ASD 智驾系统于今年 8 月正式发布,当时号称全球唯二 / 中国唯一纯视觉高阶智驾。据介绍,极越 ASD 智驾系统 PPA 累计渗透率>90%,PPA 覆盖里程>52 万公里,2024 年上半年智驾开城超 300 座,提供 ASD 避障、ASD 通过路口以及 ASD 变道同时避让等功能。(来源:IT 之家)

微软《我的世界》宣布停止支持 VR 及 MR 设备,2025 年 3 月后将不再为其提供更新

10 月 27 日消息,Mojang 本周三发布了《我的世界:基岩版》 1.21.40 版本更新,并在更新日志中悄悄提到结束对 VR / MR 的支持,2025 年 3 月后提供的更新将不再支持 VR 和 MR 设备。

当然,玩家仍可在电脑上继续游玩所有已购买的内容。另外,第三方 MOD 如「QuestCraft」和「Vivecraft」(仅限 Java 版)将继续支持 PC 版的 VR 体验。(来源:IT 之家)

消息称 AMD 锐龙 9000X3D 处理器将颠倒 CCD 和 3D 缓存芯片,以改善散热效果

IT 之家 10 月 26 日消息,AMD 新一代「游戏传奇」处理器 R7 9800X3D 将于 11 月 7 日发布。

AMD 爆料者 @Hoang Anh Phu 前几天就表示,AMD 将锐龙 9000X3D 处理器上使用的技术称为第二代 3D V-Cache 技术,这意味着它将与 Zen 3/4 上的使用的第一代 3D 缓存技术有所不同。

@HXL 今日爆料称,AMD 锐龙 9000X3D 处理器采用了「倒置」的 CCD 与 3D 缓存,简单来说就是把 3D 缓存层放在了 CCD 的下面,而老款则是放在 CCD 上面,这样可以让 CCD 和顶盖充分接触,从而改善散热表现,从而让超频成为可能(AMD 在推出初代 X3D 处理器时就直言是因为温度过高才限制超频)。

就目前已知信息,AMD R7 9800X3D 将采用 8 核 Zen 5 配置,加速频率达 5.2GHz,具备 96MB L3 缓存,总计 104MB 缓存。相比 R7 7800X3D,9800X3D 游戏性能提升 8%,多核创作性能提升 15%。(来源:IT 之家)

 

上汽荣威 D7 DMH 世界冠军版轿车下月初上市:搭超级混动系统、新增「晨曦金」车漆

近日,上汽荣威宣布旗下荣威 D7 DMH 世界冠军版轿车将于 11 月(下月)初上市,该车主要在车漆和内饰细节方面进行调整,继续搭载荣威 DMH 超级混动系统。作为比较,荣威 D7 DMH 当前在售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为 12.58 万-14.58 万元。

外观方面,荣威 D7 DMH 世界冠军版新增全新「晨曦金」车漆颜色(该版本配色车型官方暂未公布图片),车身本身设计保持不变,不过轮毂有所调整。(来源:IT 之家)

腾讯研发全球首个大熊猫模型:实时识别、统计、分析大熊猫行为并生成报告

腾讯近日日宣布,为了帮助饲养员全方位观察大熊猫,腾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打造了全球首个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及智慧系统。

据悉,该模型可以识别大熊猫进食、喝水、睡觉等日常行为,并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等可视化数据报表。项目组通过优化 SlowFast 算法,大幅提升了系统在遮挡环境下的行为识别能力,目前室内遮挡场景下的大熊猫行为识别准确率提升到了 80% 以上。

为了更精细化地照料熊猫,学生还在此基础上升级了系统,让 AI 能识别大熊猫每次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种类,包括竹子、竹叶和人工辅食等。

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研发期间,腾讯云基于公有云、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 TI 及一站式研发管理平台 CODING DevOps 等产品和资源,为项目组提供从底层算力、训练环境部署、数据标注到模型训练的全链路技术与平台支持。

项目组计划未来将「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部署到大熊猫保护与研究基地,实时识别、统计、分析每一只大熊猫的行为并生成报告。作为全球首个大熊猫模型,未来将结合大熊猫专业饲养知识,它还能辅助饲养员进行疾病预测、疾病捕捉。(来源:IT 之家)

 

 

浏览量: 78

传谷歌 12 月发布 Gemini 2.0;顺丰计划 11 月港股上市;Lucid CEO:自动驾驶短期难实现 | 极客早知道

传谷歌计划 12 月发布 Gemini 2.0 模型

北京时间 10 月 26 日消息,The Verge 报道称,随着 OpenAI「正计划」在 12 月推出其下一代旗舰 AI 模型的同时,消息人士称谷歌也将在当月发布下一代的 Gemini 2.0 模型,AI 竞赛将因此变得愈发激烈。

据悉,OpenAI 的 CEO 阿尔特曼正逐步推出 GPT-4 的升级版本,首批使用者将是其商业合作伙伴;谷歌计划直接广泛发布 Gemini 的新版本。

同时,也有消息指向,由 Demis Hassabis 领导的团队所期待的性能提升「未在该模型中如愿实现」,这似乎是开发顶尖大型模型的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有关 Gemini 2.0 的具体功能细节尚未披露。(来源:IT 之家)

 

顺丰计划 11 月港股 IPO,募资 10 亿美元

北京时间 10 月 25 日消息,据彭博社消息,物流巨头顺丰控股计划于 11 月招股,预期将于 11 月 27 日挂牌上市,募资或达 10 亿美元。

今年 9 月 13 日,顺丰曾公告,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已审阅 IPO 申请,但截至目前并未有进一步消息。此外,顺丰在 10 月 10 日宣布了香港上市前的大手派息计划,总计派 67 亿元。

此前,顺丰先后于 2023 年 8 月、2024 年 6 月两次递交上市申请,于 2024 年 5 月 31 日获中国证监会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约 6.25 亿股,高盛、华泰国际、摩根大通联席保荐。(来源:新浪科技)

Alphabet 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完成 56 亿美元融资

10 月 25 日消息,Alphabet 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 Waymo 刚刚完成一轮 56 亿美元(约 398.81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用于在美国扩展其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这也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融资。

本轮投资由母公司 Alphabet 领投,风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和知名金融集团 Fidelity Investments、T. Rowe Price Group 等参与其中。

Waymo 目前在旧金山、凤凰城和洛杉矶三地运营着一个无人驾驶打车平台,而且最近还与优步达成协议,从明年开始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的等地通过其该平台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来源:IT 之家)

 

文远知行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开盘涨幅达 27%

北京时间 10 月 26 日消息,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于美东时间 10 月 25 日正式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本次公开发行的价格为每份美国存托股票 15.5 美元,总计将公开发行 8903760 份美国存托股票。结合先前已披露的 3.2 亿美元的同步私募配售,文远知行此次公开发行的总募资金额或达 4.585 亿美元。

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中国、阿联酋、新加坡、美国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已在全球 7 个国家 30 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运营天数超 1700 天。

开盘后,文远知行股价大涨 10%,触发熔断。后涨幅达到 27.29%,再次触发熔断。(来源:新浪科技)

 

支付宝成立医疗健康科技公司,含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北京时间 10 月 25 日消息,天眼查 App 显示,近日,安诊儿(杭州)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俊杰,注册资本 100 万元,经营范围含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电子产品销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零售等。

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蚂蚁逸康(广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来源:界面)

英特尔宣布投资 280 多亿美元建两家芯片厂,扩大代工业务

北京时间 10 月 25 日消息,英特尔公司宣布,计划在俄亥俄州利金县投资 280 多亿美元建设两家新的尖端芯片工厂,以推进其扩大代工业务的计划。

英特尔表示,这项投资将有助于提高产量,以满足对先进半导体激增的需求,为英特尔新一代创新产品提供动力,并满足代工客户的需求,这也是英特尔 IDM 2.0 战略的一部分。

为了支持新工厂的开发,英特尔承诺额外提供 1 亿美元,用于与教育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建立人才管道,并支持该地区的研究项目。(来源:IT 之家)

 

小米:SU7 订单严禁转售,或致车主身份无法认定

10 月 25 日,小米汽车发文称,注意到现在非小米官方平台存在兜售小米 SU7 订单的现象,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市场秩序,特别提示,小米汽车订单严禁转售,请不要相信包括不限于微信群、非官方平台、门店外兜售等任何途径的售卖行为。请通过小米汽车 APP 或小米汽车微信小程序下单购买小米汽车。

通过其他渠道下单或违规收售、转售订单可能导致消费者遭受定金诈骗、黄牛临时加价、车主身份无法认定、车控账号认证失败、车主权益损失、财产受损等不利后果,甚至连带违法。(来源:界面)

 

传保时捷正扩充中国研发团队,新增智驾、座舱部门

10 月 25 日消息,据「36 氪汽车」援引多个信源消息称,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正在扩建,目标之一是补齐智能座舱、ADAS 高级辅助驾驶等智能化研发能力的短板。

有保时捷人士表示:「研发团队是保时捷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这个团队未来将负责智能化应用在中国的适配开发工作。」

据称,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于 2022 年成立,但此前仅负责进口车型在华上市的测试准备工作,团队规模不足 50 人。此次招聘是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来源:36Kr)

 

Lucid CEO「唱衰」自动驾驶:2030 年前无法实现

北京时间 10 月 25 日消息,据 Benzinga 周三报道,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 的 CEO 彼得·罗林森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表示出一定的怀疑,他认为在下个十年,即 2030 至 2040 年,才能突破一些关键障碍。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汽车预计「要到 2030 年代」才会普及,并认为人们「严重低估了」完全实现自动驾驶的难度。「这就像精炼纯金到 99.9999% 的纯度——前几个百分位相对容易,但最后的 0.01% 尤为棘手。我预计这要到 2030 年代才可能实现。」

罗林森多次强调 Lucid Air 的高效电池技术,并表示特斯拉和其他车企已被超越。Lucid 今年推出的 2025 款 Lucid Air 纯电轿车于 7 月被美国环保署(EPA)评为「全球最高效的电动汽车」,1 度电能跑 5 英里(约 8.05 公里)。(来源:IT 之家)

 

腾讯 QQ 纯血鸿蒙原生 SDK 发布,首次支持授权、扫码登录 

10 月 25 日消息,腾讯 QQ 互联官网 24 日上线了 HarmonyOS SDK 的首个版本 1.0.2,为第三方鸿蒙原生应用支持了 QQ 授权、扫码登录场景。

QQ 互联 SDK 是腾讯公司提供的一套软件开发工具包,主要用于帮助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或网站中集成 QQ 互联的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登录授权、获取用户昵称头像等信息、分享、互动等。

腾讯 QQ 鸿蒙原生版于 10 月 15 日首次开启小范围内测,目前可支持的主要功能为单聊、群聊、双人音/视频通话,以及支持浏览空间动态、短视频、频道。(来源:搜狐科技)

 

吉利调整智驾体系,传极氪副总裁、电子电气架构负责人谢保军离职

10 月 26 日消息,据雷峰网报道,极氪副总裁、电子电气架构负责人谢保军已于日前离职,电子电气架构转由极氪副总裁、智能座舱负责人姜军兼管。

谢保军在加入极氪之前,曾在沃尔沃有 10 年的工作经历,负责自动驾驶、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智能网联等研发工作。

报道称,极氪研发内部一直存在「沃尔沃系」「华为系」,前者以谢保军为代表,谢保军所管辖的是软件及电子中心,后者则以姜军与智驾负责人陈奇为代表,两人分别负责智能互联网中心与智驾中心。

谢保军此次离职或与吉利近期内部大整合有关,包含吉利中央研究院和各子品牌背后的智驾、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电动力、整车平台等团队,以及后端的采购和供应链。(来源:IT 之家)

消息称苹果正研发糖尿病预防应用,非侵入式血糖监测 Apple Watch 未来可期

10 月 26 日消息,据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报道称,苹果公司内部正开发测试一款新的健康 App,重点在于预防糖尿病。

报道称苹果公司在开发该应用的过程中,已经邀请了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员工参与测试,通过应用帮助其选择恰当的食物以及推荐改变生活方式。参与的员工通过血液检测确认他们患有前驱糖尿病,然后积极使用血糖监测设备监测他们的饮食和血糖水平。

苹果公司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致力于为 Apple Watch 添加非侵入式血糖监测功能,目前已进入「概念验证」阶段,只是原型设备仍然较大,尚无法融入 Apple Watch。(来源:IT 之家)

 

华为公布新专利,使自动驾驶避障策略更具类人性 

北京时间 10 月 25 日消息,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避障的方法、智能设备以及系统」专利公布。

根据专利摘要,该方法包括获取环境信息,包括当前路段的道路信息、障碍物信息和障碍物信息对应的置信度;根据环境信息,确定避障约束条件,该避障约束条件包括车辆的横向避障幅度区间和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区间;在满足避障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规划避障策略,以控制车辆避障。

该方法能够避免自动驾驶车辆在避障过程中出现避障不足或者发生非预期转向等问题,使自动驾驶车辆的避障策略更具备类人性。(来源:搜狐科技)

哈佛大学最新报告:LLM 等价于众包,只是在输出「网络共识」

哈佛大学研究了大型语言模型在回答晦涩难懂和有争议问题时产生「幻觉」的原因,发现模型输出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

研究结果指出,大模型在处理有广泛共识的问题时表现较好,但在面对争议性或信息不足的主题时则容易产生误导性的回答。

对于具有广泛共识的主题,例如 Barack Obama 名言等,模型通常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对于更具体的问题,例如有关铁电性的科学论文,大模型虽然能提供正确的引文格式,但内容基本都是错的,或是将真实存在的作者与不存在的论文结合起来。(来源:新智元)

浏览量: 25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118 119 120 … 157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4 51蛙吖蛙 – 3D社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