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51蛙吖蛙元宇宙电脑版入口
  • 51蛙吖蛙官网
51蛙吖蛙 – 3D社交空间

51蛙吖蛙 – 3D社交空间

投稿、社交、聊天就来51蛙吖蛙元宇宙

  • 兼职翻译 / 求职
    • 英语
    • 俄语
    • 德语
    • 日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韩语
    • 小语种
  • 兼职翻译 / 招聘
  • 短视频
  • 即时新闻
  • 生活
  • 亚洲时事
  • 科技
  • 51蛙吖蛙公告
  • 金融
  • 杂谈
  • Toggle search form

分类: 科技

WPeMatico Campaign中添加的类别

一台「反科技」的电动皮卡,要做美国版「五菱宏光」

当下提到「电动皮卡」,你或许不会浮现出「实用」、「经济」或「低调」之类的关键词。

 

更普遍的印象里,电动皮卡是未来主义设计下的赛博载具,粗野的用途搭配着一身精致气质。它可能是工程的奇迹,是科技狂热分子和汽车爱好者的终极玩具。但很难想象一辆 Cybertruck 在农场里拉饲料、装化肥、搬家载货。

这种气质的区隔,也体现在价格上——以美国国民皮卡福特 F-150 举例,电动版(54,995 美元起)比燃油版(37,065 美元起)贵了近 18000 美元,接近五成的溢价,这还没算充电桩、更高的保险和税费等额外开销。

对那些真正需要皮卡、靠它吃饭养家的蓝领用户来说,电动皮卡的购置和养护都不够「接地气」。

然而,一家叫做 Slate 的公司,决定把电动皮卡的价格打下来。

他们的目标明确且朴实:造一辆返璞归真、专注于皮卡核心功能的电动皮卡,摒弃那些酷炫造型和眼花缭乱的电气化配置。Slate 目标只有一个:让电动皮卡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多数皮卡用户的实用载具。

灰色看着帅,实则没上漆|图源:Slate

Slate 在近期宣布,计划于 2026 年推出售价(包含联邦补贴后)低于 2 万美元(约合 14.6 万元人民币)的电动皮卡。同时,Slate 也将接受杰夫·贝佐斯的战略投资,并且将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

这波「Make 皮卡 Cheap Again」的操作,别说电动皮卡圈了,美国电车圈也被震撼了,毕竟在美国,一辆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为 55544 美元,Slate 若能兑现承诺,不仅将成为最便宜的电动皮卡,也将跻身美国最便宜的电动车之列。

然而,当看到 Slate 推出的电动皮卡实车配置时,那个低于 2 万美元的价格… 瞬间变得合理了。

因为它压根儿不是在致敬未来主义,而更像是回到过去,减配减到令人发指,连 CEO 都含蓄地表示「它让我想到了我的第一辆车——一辆 1984 年的福特皮卡。」

一辆完全「反科技」的电动皮卡,能扭转热爱燃油皮卡的美国人民,对于电动车的印象,并最终逆袭特斯拉吗?

 

01

 

皮卡界的宏光 MINI

 

在一个连电动自行车都要数千美元、其他电动皮卡动辄五六万美元起步的市场里,「两万美元」这一革命性的起步价,就注定了 Slate 在配置上的「营养不良」。

首先是电池和续航:Slate 提供了 52.7kWh 和 84.3kWh 两种电池组,分别对应 241 公里和 386 公里的续航。作为对比,大部分主流电动皮卡续航都在 430-560 公里区间,像雪佛兰的 Silverado EV 顶配能达到 724 公里。

Slate 的续航用于都市通勤还勉强能行,但放在美国皮卡的使用场景里,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为皮卡一旦使用拖挂(比如挂个拖车)又或是要拉重货,续航能直接掉 30%-50%。

和人(主持人身高 1.9 米)对比 Slate 真的很像大玩具|图源:MotorTrend

好在 Slate 支持 120kW 的直流快充,能在 30 分钟内从 20% 充到 80%。所以开 Slate 跑长途不是没戏,只是要考验美国公路上的充电网络了。

可现实是,根据 2024 年的数据,美国 80% 的主要高速公路平均每 80 公里有一个快充站,在中西部、农村和南部一些地方,快充点之间可能拉到 160 到 240 公里。

相当于一些中西部 Slate 用户,跑高速时既不敢多载货,也得时刻担心趴窝(电动车没电后,被迫停在路上等救援的情况)。

更扎心的是,美国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数量是快充站的 14 倍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J.D. Power 的调查显示,有 74% 的电动皮卡潜在买家担心长途充电难题,Cox Automotive 也发现,近 80% 的电动皮卡意向买家认为高速公路上的快充网络不足,是他们犹豫购买的重要原因。

美国各州每 1610 公里(1000 英里)公路的快充站覆盖率|图源:美国交通统计局

不过牺牲续航后,Slate 在安全方面并未妥协,标配了多项 ADAS 功能,包括牵引力控制、ESC、自动紧急制动、气囊、倒车影像、前碰撞预警和自动远光灯,有望拿到五星的安全评级。

此外,Slate 标配的 5 英尺车斗是标准的短货箱尺寸,也能满足大多数日常装载需求;最大 635 公斤的载重能力,装载水泥、木材、工具甚至搬个小家,当个货拉拉都能胜任。

然而,一分钱一分货,除了车斗和安全功能外,Slate 其他配置就摆不上台面了。

好听点儿叫简洁风,大实话是毛坯房|图源:Slate

首先就是作为皮卡,它只有 453 公斤的拖曳能力,这水平几乎可以被皮卡界除名了。

对于大多数现代皮卡而言,无论是燃油还是电动,数千甚至上万磅的拖曳能力是其核心卖点之一,比如最畅销的皮卡福特 F150 系列,拖拽范围在 2268 – 6350 公斤,特斯拉 Cybertruck 能拖拽 4990 公斤。

而 Slate 的拖拽力甚至不如市面上一些中小型 SUV,也就能拉一匹成年马,马上坐个人都得超载,拖拽房车、船只或双轴拖车则是完全没戏。

其次,Slate 采用的单独后置电机的后轮驱动,牵引力不如四驱强大,在湿滑、冰雪、泥泞或沙地等低附着力路面性能也将受限。

201 马力和 195 磅-英尺扭矩的性能,相较于其他电动皮卡动辄 400+ 匹马力,扭矩 500 +起步也显得过于「入门」。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 Slate 的内饰。

Slate 没有音响、中控屏甚至没有收音机,因此也没有车机系统,全车也无法联网,仅配备基本仪表盘和手机支架,甚至车窗开合都配的手动摇柄。开车时想听个音乐?司机得自带手机和蓝牙音箱。

为了把价格打下来,Slate 座椅全部针织,按钮全部塑料,甚至车身面板不是钢或铝,而是新型塑料复合板,因为塑料板无需二次上漆,又能省下一大笔钱。

如果说其他电动皮卡是精装修豪宅,Slate 就是墙漆都不刷的毛坯房。

内饰旋钮全部都是塑料的|图源:MotorTrend

为什么都 2025 年了,还要造一款「致敬」上世纪 80 年代的电动汽车呢?

都是成本逼的。

Slate 能做到「两万美金起」的价格,不仅是对成本的极度压缩,它还巧妙地利用了政策。

Slate CFO Jeremy Snyder 就直言「Slate 在美国设计、设计和制造,我们的大部分供应链都位于美国。」

而根据美国政府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北美组装、并符合电池成分标准的电动汽车,可以拿到高达 7500 美元的消费者税收抵免。

如今外媒普遍预计,Slate 起售价是 25000 或 27000 美元,但经由税收折扣,价格就有望达到 20000 美元以内。

结合当下的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制造」对美国消费者(尤其是皮卡目标用户)的情感号召力,以及补贴后「两万美金」的营销噱头,Slate 尚未发售就引来大批媒体报道,甚至吸引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注意和注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美国制造的高成本也迫使 Slate 必须在车辆本身的设计和配置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削减」。这就让 Slate 一切配置设计都围绕着低价策略设计,车身简单、便宜、重量轻,能满足日常通勤和轻度载物需求,性能够用即可,任何用料越省越好。

然而,这种简单到近乎原始的配置背后,Slate 公司对「车」的理念倒显得格外新颖。

与其一直强调自己是电动皮卡,或许 Slate 更应该主打的噱头是:

模块化皮卡。

 

02

 

最便宜的车,最野的 DIY

 

感觉上文提到的 Slate 配置很抽象吗?实际上,这可能是 Slate 公司的一种营销策略。

Slate 不仅仅在卖一辆电动皮卡,他们卖的是一个车的「底座」。连漆都不上的 Slate 被称之为「白板」,在白板 Slate 之上,万物皆可增配,改车仿佛拼乐高。

没有车机?可以选购平板支架;不喜欢手摇车窗?加钱即可换电机;不上漆的塑料太难看?Slate 车身都是分块拼接,后续购买相应颜色的板块,自己就能给车换装。

储物空间、汽车音响、内饰灯条甚至车钥匙都能通过买配件升级。Slate 甚至提供了一个套件,装在车斗上,就能可以把两座皮卡变成 SUV。

Slate 加上汽车套件可以秒变 SUV|图源:Slate

可以说除了电池和核心框架外,Slate 全车皆可换。正如 Slate CEO Chris Barman 所言「这是购车体验的范式转变。」

在 Slate 眼中,他们的典型用户,可能是一位口袋有些捉襟见肘的年轻单身汉。他用两万美元买到一辆电动皮卡的基础功能,随着事业和生活变动,一点点加装需要的舒适性和功能配置。哪怕结婚生子、两座不够坐了,他也不必卖旧车换新,只需加购一个「SUV 套件」,就能把两座皮卡变五座 SUV,再开上好几年。

这种「基础平台+生态配件」的模式,既满足了大众市场的低价需求,又兼顾了细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更不用说,这种类似「改装」的玩法,天然有利于玩车社区的形成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营销。

官方给的 Slate 改装版|图源:Slate

Slate 就像在用造电子产品的思路在造车,或许这也是它被贝佐斯看中的原因。

回顾亚马逊的崛起,也是源于贝佐斯对效率的追求、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以及对用户低价需求的深刻洞察,这才塑造了全美最大的电商巨头。

贝佐斯投注 Slate,他看中的可能正是 Slate 身上那种朴实无华的效率哲学:通过压低价格、触达最广大用户而形成的巨大力量。

Slate 之于皮卡,或许就像亚马逊上那些无数个 9.9 美元起的小商品一样:不炫目,没有复杂的功能,没有大品牌的背书。但它们以不可思议的规模,满足着最基本、最广泛的需求。

而那些我们看来简陋到抽象的配置,在潜在用户那里却收获了大量的共鸣。

翻看任何一条 Slate 的车评或新闻评论区,鲜有人抨击 Slate 配置的简陋,大多是对 Slate 思路的认可与期待。

出乎意料,潜在用户对 Slate 的设计思路非常买账|图源:MotorTrend Channel

「如果这款车能够成功并持续销售,这将是我购买的第一辆电动汽车」

「我一直都在说这句话。别把电动汽车做成航天飞机。让它简单实惠,人们就会买。」

「这才是汽车该有的样子,无论它是不是电动汽车。入门级汽车应该可定制、价格实惠、易于维修。人们想要的是简单、基础,而不是繁琐复杂的配置,而汽车制造商根本不理解这一点。我不需要通过触摸屏来开关,我不在乎塑料质感是否廉价,只要它开起来好用,而且维修起来也方便。」

这种专注于极致成本和基础功能的策略,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

当年五菱宏光 MINI EV 以「人民的代步车」作为定位,席卷了低价电动车市场,至今累计销量已突破 150 万量。

或许我们已经被国内的电车市场「卷麻了」,又或许无论在哪国哪地,对消费者来说,「足够便宜」本身就是颠覆市场的强大力量。

相比于外形炫酷、但长期滞销的特斯拉 Cybertruck,2 万美元的 Slate 减配电动皮卡,或许是那个让贝佐斯有机会「打脸」老对手马斯克的银子弹。

浏览量: 2

黄仁勋:失业风险不来自 AI,而是用 AI 的人;iPhone 16 Pro 首次加入国补;特斯拉启用 AI 改善车主服务|极客早知道

iPhone 16 Pro 首次支持国补,5499 元起

5 月 11 日消息,在苹果渠道官方降价后,iPhone 16 Pro 叠加「国补」后到手价降到 5499 元起。

京东自营今日 0 点起官宣 iPhone 16 Pro/Max 直降至高 2000 元,iPhone 16 Pro 128G 首次参与国补,到手仅需 5499 元起。

iPhone 16 Pro 256GB 到手价降至 7299 元起,以旧换新可以再补贴 400 元;iPhone 16 Pro Max 256GB 到手价降至 8199 元起,以旧换新可以再补贴 400 元。

此前,媒体报道,苹果向渠道商下发了调价通知,苹果 iPhone 16 Pro/Max 系列所有容量版本降价 160~176 美元。

苹果降价,可能和 iPhone 市场份额下滑有关。Canalys 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 7090 万部,同比增长 5%。苹果出货量 980 万台排第五,同比下滑 9%。(来源:IT之家)

苹果供应链公司称首款折叠屏 iPhone 关键部件已送样

5 月 11 日,据中证金牛座报道,供应链公司消息人士称,苹果给供应商提供的出货目标指引为 2026 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是一款「大折叠屏 iPhone」。据报道,该供应链公司是苹果手机的多个零部件供应商,希望进入折叠屏 iPhone 的关键部件供应商名单,近期相关部件已送样测试。

关于苹果折叠屏新品,陆续已经有非常多爆料。上月,外媒报道,苹果正在开发两款 20 周年纪念版 iPhone,一款是用户期待已久的苹果可折叠 iPhone,另一款据说是以玻璃为中心的 Pro 版。据报道,目前苹果首款折叠屏稳步推进,预计 2026 年下半年就会开始量产。(来源:新浪科技)

 

特斯拉启用 AI 改善车主服务:可检测沟通延误、监控对话情绪

5 月 11 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实施一项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新战略,以改善车主的服务体验。尽管近年来特斯拉的服务水平已经显著提升,但服务问题仍然是车主投诉的焦点之一。

特斯拉的 AI 和 IT 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及车辆服务负责人 Raj Jegannathan 在本周的 X 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推出一款专门用于处理客户沟通服务的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他指出,这款新的服务 AI 代理能够检测公司与客户之间沟通的延迟,监测对话的情绪,并自动将某些重要诉求直接上报给管理层。

此外,该 AI 代理还将在客户与公司的沟通中提供更便捷的反馈机制。客户如果在手机应用的消息中心部分输入「Escalate」(升级)一词,系统将在两周的延迟后自动将问题上报给高级管理人员。这一功能的推出将帮助客户更轻松地接触到公司高层,有望解决过去几年中车主们频繁遇到的沟通不畅问题。(来源:IT之家)

 

OpenAI 与微软就重置高风险合作关系展开谈判

5 月 11 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OpenAI 和微软公司正在修改双方的合作条款,这将使 ChatGPT 的开发公司能够在未来上市,同时保证这家软件巨头能够获取人工智能技术。

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微软提出放弃其在 OpenAI 新的营利性业务中的部分股权,以换取在 2030 年一项关键合同到期后能够使用新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来源:新浪财经)

 

蔡崇信:「电商和云+AI」是阿里巴巴两大核心战略方向

5 月 11 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 510 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表示,公司聚焦两大核心战略方向「电商、云+AI」,并提到了闲鱼、夸克、高德、钉钉、1688 等创新业务。蔡崇信称,阿里要把 AI 融入每一块业务、每一块环节,未来三到五年,所有业务都应以 AI 为驱动。

「电商的业务并不占领对互联网的入口,因为电商是一个垂类,有更多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占取了对用户的入口。但如果我们能聚焦在 AI 上的话,能够对整个入口的突破,也许我们可以把新的入口用 AI 的方式做出来,让我们增加更多的用户。」(来源:科创板日报)

多多买菜快递代收业务命名「拼多多驿站」,加速开城扩张

5 月 11 日,Tech 星球报道称,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快递代收业务已正式定名为「拼多多驿站」,支持 24 小时全天自助取件以及送货上门。

在此前已开通省市的基础上,拼多多驿站进一步拓展至青海、吉林、浙江、湖北、江西、黑龙江、云南、福州等地,已在上海、江苏、山东、广西、湖南等多地取得经营许可证。

公开报道显示,多多买菜 2022 年开始试水快递代收业务,2024 年开始在部分省市地区小范围试水驿站服务,并于下半年加快拓城速度。

据悉,拼多多去年 9 月份在贵州、宁夏、四川、河南、合肥等 5 个省市地区获得服务站经营快递业务的许可证,10 月则达到 6 地。(来源:IT之家)

 

宇树科技王兴兴透露:非常缺人

5 月 10 日,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 50 人论坛期间,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创始人王兴兴发表主旨演讲。

在论坛上,王兴兴称,目前宇树科技所有岗位都非常缺人,欢迎年轻人加入。「上海的创业环境过去几年一直热火朝天,今年肯定会更好,包括今年的具身机器人行业,大家的订单都很好。」据他介绍,目前宇树科技已经在上海建立分公司,未来公司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合作将更紧密。(来源:上海证券报)

 

乘联分会: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

5 月 11 日,乘联分会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目前我国在俄罗斯市场的自主销量份额仍保持在 55% 的高位,出口减量压力不太大。(来源:华尔街见闻)

 

 苹果「产品复兴」计划曝光:折叠屏 iPhone、AI 眼镜与机器人将登场

5 月 11 日,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苹果公司正筹备一场「产品复兴」计划,预计在 2027 年左右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

打头阵的将是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预计在 2026 年底与 iPhone 18 系列一同亮相。这款折叠屏手机将采用「无折痕显示屏」和钛金属框架等独特设计,定位高端市场。随后,苹果还将推出一款 20 周年纪念版 iPhone,据称将采用全玻璃曲面设计,屏幕无刘海或开孔。

苹果还计划于 2027 年推出 AI 智能眼镜,将配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麦克风,能感知环境并集成类似 iPhone 的视觉智能功能。此外,苹果还计划推出内置摄像头的新款 AirPods 和 Apple Watch,进一步扩展视觉智能技术的应用。

备受期待的 Siri 也将迎来重大升级。到 2027 年,Siri 有望凭借苹果自研芯片的 AI 服务器芯片以及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全新重写版本,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体验。同时,Siri 的对话式用户界面预计将在 iOS 20 中推出,此前该功能的发布曾被推迟。

苹果的创新蓝图还包括全新的机器人产品,预计将在 2027 年正式亮相。这款机器人被描述为一款桌面设备,配备机械臂和具有「个性」的 AI 助手。苹果还计划在 2028 年或之后推出融合「可折叠 iPad 与触摸屏 Mac」概念的全新产品。古尔曼同时强调,所有这些产品的发布时间表均存在变动的可能性。(来源:新浪科技)

 

松延动力发布新一代女性仿生机器人小诺

5 月 11 日,人形机器人创企松延动力发布新一代仿生机器人全新女性形象小诺。据介绍,其具有多模态具身交互、超高自由度(32DOF)、近乎真人的面部表情,开放人设定制和底层接口,支持个性化妆容。记者现场获悉,松延动力 N2 机器人大定已突破 1000 台。

同时,「小诺」还支持个性化人设定制与底层接口开放,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妆容及功能需求。(来源:科创板日版)

黄仁勋:你失去工作不是因为 AI,而是因为使用 AI 的人

5 月 11 日,英伟达的创始人兼总裁黄仁勋在米尔肯研究所会议上谈及劳动力市场状况,他表示原因「你失去工作不是因为 AI,而是因为那些使用 AI 的人。」他还补充道:「我建议大家百分百地利用 AI 的优势,不要做忽视它的人。」

黄仁勋建议那些不了解 AI 或刚刚开始接触 AI 的人,使用基于 AI 的解决方案,比如 Perplexity、谷歌的 Gemini Pro 以及 OpenAI 的 ChatGPT,同时朝着这个方向学习,了解更多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用 AI 的方式。

黄仁勋解释说,他自己每天都会使用 AI,主要是把它当作在未知领域的导师或向导。「在我不熟悉的新领域,我会问聊天机器人:『像给 12 岁的孩子讲解一样给我解释某些东西。』 最后我会让它按照专家的水平给我讲解。」黄仁勋说道。(来源:网易科技)

浏览量: 2

雷军隔月首发声:创立小米以来最难的日子;Altman向马斯克服软「AGI比恩怨重要」;酷玩等明星抗议AI滥用

雷军时隔月余首度发声:系小米创办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5 月 10 日消息,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在其个人微博发布动态,这是其自小米 SU7 事故后首次公开表态(平时会有运营人员打理账号),也是其停止互动一个多月后的明牌回归。

雷军表示,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长期低落,所以也暂停了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好在有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他也因此逐渐找回勇气和信心、恢复状态。(来源:IT 之家)

来自 FCC 代表的信函显示 SpaceX 星际飞船第九次测试发射即将启动

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发给 SpaceX 公司代表的电子邮件,SpaceX 即将发射星际飞船 9 号 (Starship Flight 9)。

自上个月底在测试场测试了星际飞船上面级火箭并两次点火以来,该公司加快了 9 号飞行的发射速度。SpaceX 已将星际飞船再次运回测试场,这似乎是在为 9 号飞行前的另一次静态点火做准备。

过去几周,海岸警卫队的两份通知都表明,9 号航班即将升空。最新一份通知列出了从 5 月 20 日开始的发射时间,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送给 SpaceX 的电子邮件中也提到了 5 月 19 日,表明星际飞船将很快再次升空。

当地媒体的画面显示,SpaceX 已将上面级飞船运送至其地面测试设施,很可能进行静态点火测试。如果静态点火测试成功,SpaceX 将能够在星际飞船计划试飞间隔较长时间后,继续推进即将到来的发射窗口。(来源:cnBeta)

 

阿里内部人士称马云回归「绝不可能」:其作为创始人「从来没离开过」

5 月 10 日消息,新京报贝壳财经援引多位阿里巴巴内部人士消息称,阿里巴巴已全面打通了内网(内部论坛)权限,并调整员工跨业务流动机制、启动工牌焕新。

针对「马云 5 月 10 日回归阿里巴巴,将要重启大集团模式」相关消息,阿里巴巴集团截至发稿暂无回应。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向表示,「马云回归是绝不可能的,并且马云是创始人也从来没离开过」。同时,上述人士也否认了「取消 2023 年实行的 1+6+N 模式,重回大集团模式」的相关传闻。

有人猜测马云可能要重回阿里巴巴,甚至一度传出「马云 5 月 10 日回归阿里板上钉钉了」,而且「阿里要取消 2023 年实行的 1+6+N 模式,重回大集团模式」。对于这一消息,马云本人对财视传媒回应称「没听说」。(来源:IT 之家)

「AGI 比恩怨更重要」:Altman向马斯克示好

5 月 10 日消息,OpenAI 首席执行官 Altman 近期表态,愿意与马斯克化解矛盾、重修旧好,共同推进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

Altman 与马斯克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两人曾是 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如今却在 AI 领域各自为战,成为针锋相对的竞争者。

两人最新的争执起于昨日,焦点围绕他们过去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批评。马斯克转发了 Y Combinator 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的一条推文,称「击败特朗普这件事上,几乎没人比Altman 做得更多」。

Altman 随即回复:「我们俩当时确实看走眼了,至少我肯定是。不过那是 2016 年的事,现在谈的是 2022 年。」他所说的是一篇新报道,文中引用了马斯克在 2022 年的一条推文:「我不讨厌特朗普,但是时候让他功成身退了。」

Altman 还主动示好,表示两人应该重归于好:「总之,下周见吧,做朋友吧。AGI 太重要,不能被这种小摩擦耽误。」(来源:IT 之家)

 

OpenAI 的企业应用正在加速,竞争对手份额受到挤压

根据金融科技公司 Ramp 的交易数据,OpenAI 在争夺企业人工智能支出的竞争中似乎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根据 Ramp 的 AI 指数(该指数通过利用 Ramp 的信用卡和账单支付数据来估算 AI 产品的企业采用率),截至 4 月份,32.4% 的美国企业正在为 OpenAI AI 模型、平台和工具付费订阅。这一比例高于 1 月份的 18.9% 和 3 月份的 28%。

Ramp 经济学家 Ara Kharzian 在周二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OpenAI 的客户增长速度持续快于 Ramp 平台上的任何其他企业。我们的 Ramp AI 指数显示,OpenAI 的商业应用增长速度快于其竞争对手。」

需要明确的是,Ramp 的 AI 指数并非一个完美的衡量标准。它仅考察了约 3 万家公司的企业支出数据样本。此外,由于该指数使用商家名称和明细项目详情来识别 AI 产品和服务,因此很可能漏掉归入其他成本中心的支出。

不过,这些数据表明 OpenAI 正在加强对庞大且不断增长的 AI 企业市场的控制。(来源:cnBeta)

 

淘宝推出「桌面版」客户端:主打 AI 购物助手功能、暂仅支持 Windows 平台

5 月 10 日消息,淘宝现已悄悄上线一款「桌面版」客户端,目前暂时仅提供 Windows 版,macOS 版显示为「即将发布」。

参考官图,该客户端整体采用网页浏览器风格布局,其中界面左侧整合了 AI、阿里旺旺聊天功能,顶部为商品选项卡,号称可实现「分屏展示、丝滑浏览」。

官方重点强调了该客户端引入的 AI 导购助手功能,号称整合了 Qwen 3 和 DeepSeek,主要帮助用户挑选商品,官方展示了「3000 元以内的高性能手机」、「支持快充的 20000 毫安时充电宝」等,不过也可以利用其他提示词让 AI 输出各种内容。(来源:IT 之家)

2025 款奥迪 Q6 车型新增 quattro 纪念版羽林套装 7 座车型上市,售 46.76 万元

5 月 10 日消息,奥迪宣布为旗下 2025 款 Q6 车型新增一款「40TFSI quattro 纪念版羽林套装 7 座」版本,该版本车型搭载 2.0T 低功率发动机,定价为 46.76 万元。

外观方面,该车延续了家族式经典的巨型六边形前格栅设计,格栅下方标有「quattro」字样,车身腰线流畅,使用传统造型门把手,车尾提供贯穿式流光 LED 尾灯;配备 20 英寸轮毂。

座舱方面,该车提供 12.3 英寸液晶仪表盘、10.1 英寸中控屏以及 8.6 英寸功能控制屏,采用四辐式方向盘,提供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自适应巡航和方向盘加热等特性。

规格方面,IT 之家获悉该车尺寸为 5099x2014x1784 毫米,轴距为 2980 毫米,搭载 2.0T 低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170 千瓦,最大扭矩为 370 牛・米,传动系统匹配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并配备适时四驱系统。(来源:IT 之家)

 

英伟达首款 ARM 超级芯片 GB10 曝光:3.9 GHz 主频,多核跑分破万

5 月 10 日消息,科技媒体 notebookcheck 5 月 9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英伟达首款 ARM 架构的「超级芯片」GB10 Grace Blackwell 现身 GeekBench 跑分库,性能数据虽有波动,但单核性能已能与高端 ARM 和 x86 处理器一较高下。

该媒体认为从现身 GeekBench 数据库来看,这款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英伟达有望在COMPUTEX 2025(5 月 20~23 日)上正式发布该芯片。

GB10 的单核性能表现亮眼,跑分数据表明其能与顶级 ARM 和 x86 处理器抗衡。

跑分库中目前共有 4 条记录,其中多核跑分最高的记录中,单核成绩为 2960 分,多核成绩为 10682 分。数据还揭示,GB10 的 Cortex-X925 核心主频高达 3.9 GHz,但关于 Cortex-X725 核心的信息尚未披露。

GB10 定位工作站级芯片,主要面向高性能计算需求。但有消息称,Nvidia 并不止步于此。他们或将在 2025 台北国际电脑展上推出面向桌面和笔记本市场的 N1 和 N1X 芯片,意味着英伟达正在加速布局 ARM 架构产品线,试图覆盖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来源:IT 之家)

 

供应链公司称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关键部件已送样,将是「大折叠」机型

5 月 10 日消息,中证金牛座援引供应链公司人士消息称,苹果给供应商提供的出货目标指引为 2026 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是一款「大折叠屏 iPhone」。

该供应链公司是苹果手机的多个零部件供应商。其表示,希望进入折叠屏 iPhone 的关键部件供应商名单,近期相关部件已送样测试;但要拿到折叠屏 iPhone 关键部件的增量业务订单,还需经苹果审厂。

预计苹果完成折叠屏 iPhone 供应商选择后,将会进入 NPI(新产品导入)流程。一位产业链人士分析,苹果手机客户基础量大,预计苹果折叠屏 iPhone 市场需求大,但销量将取决于最终定价。(来源:IT 之家)

酷玩乐队、保罗・麦卡特尼等数百名艺人呼吁英国政府:尊重版权,反对 AI 滥用

5 月 10 日消息,据英国《卫报》报道,酷玩乐队、保罗・麦卡特尼、杜阿・利帕、伊恩・麦凯伦以及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等英国创意产业的数百位领军人物和机构联名向首相发出呼吁:保护艺术家的版权,反对在大型科技公司压力下「把我们的作品轻易送出去」。

在给首相基尔・斯塔默的公开信中,众多知名艺术家表示,创作者的生计正面临威胁,因为政府计划允许 AI 公司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相关争议尚未平息。

信中指出,版权是艺术创作者生计的「命脉」,并警告斯塔默,这一提议将威胁英国在全球创意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如果我们听从少数海外科技公司要求,免费赠送我们的作品,我们不仅会失去巨大的增长机会,还将损害未来的收入、英国作为创意强国的地位,甚至有可能丧失我们日常生活中技术所体现的英国价值观和法律。」

信中呼吁政府接受比班・基德隆提出的修正案,要求 AI 公司在使用版权作品时,明确告知创作者其作品被使用的具体情况。

超过 400 位艺术界人士签署了这封信,签名者包括埃尔顿・约翰、石黑一雄、安妮・莱诺克斯等人,以及代表《卫报》等 800 多家新闻机构的新闻媒体协会。

基德隆的修正案将于下周一在上议院投票,但政府已表示反对,认为当前的版权法咨询程序应是调整版权法的正确途径。(来源:IT 之家)

 

浏览量: 2

中国汽车,开始「量产博世」

2025年的上海车展,没有了往日的「喧嚣」。

回顾一年前的北京车展,更像是一个show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是雷军和周鸿祎。他们不仅去到友商展台「串门」,成为了媒体和公众争相追逐的焦点。甚至带动了原本内敛和低调的车企大佬,纷纷走出展台,与友商同框。

一时间,「大佬同框」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但今年流量潮水褪去,车展开始回归技术和产品。今年的上海车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原本位居幕后的零部件供应商们,越来越多地和车企打成一片,甚至有一种「反客为主」的态势。我们看到,华为智能、宁德时代、地平线、Momenta、小马智行等供应商,都以独立展商的身份亮相,成为展会现场新的关注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出现在乘用车展馆?这背后是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供应商从幕后走到台前

车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各大厂商新品发售的战场,也是汽车行业发展状况的缩影。

逛完今年的上海车展,轻松完成微信两万步后,我也对这次车展有了一些感受:一个是大家这几年都在吆喝的「内卷」。在上海车展的前两天,就有193场有关新战略、新车型、新技术的发布会。各大车企,在设计、硬件配置、智能化体验的比拼,真是「神仙打架」。

另外一个肉眼可见的显著变化是,供应商走到台前——它们正从i人变成e人。最直观的数据是,2025年上海车展整车展馆内的供应链展位数量,从2023年的12家跃升至2025年的23家,几乎翻了一番。单独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面积,从2023年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增长了两倍。

上海车展宁德时代展台,带来了三款硬核电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中,华为系在这次车展有两个展区:除了5.2馆的鸿蒙智行,带来了尊界S800、问界M8和25款问界M9等新车。6.1馆则将带来了华为充电/电驱和乾崑智能技术解决方案,设立一块面积可观的展位;宁德时代的展台紧靠着小米,它带来了充电峰值达到12C,兼具800公里纯电续航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能在-40℃的极寒环境运行的钠电池,以及灵活搭配不同电芯的骁遥双核电池。

上海车展地平线展台,带来了 L2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地平线展台在奥迪附近,它推出了 L2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地平线 HSD,是国内首个自研软硬一体、可量产落地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Momenta除了带来了辅助驾驶方案,还展示了面向L4级自动驾驶的MSD(Momenta Self-Driving)系统,该方案已在国内5个城市完成超过50万公里的影子模式验证。

除了单独的展台,供应商也不再满足于幕后支持,他们开始频繁地现身新车发布会并登台互动。

上海车展期间,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两次拥抱,共同为上汽与华为共同打造的全新品牌「尚界」站台;AUDI品牌的首款车——E5 Sportback首秀时,Momenta CEO曹旭东受邀上台演讲。车展期间,Momenta还一口气宣布了与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智己六大品牌的深入战略合作。

这些背后,是中国智能技术提供方,与中国汽车公司,组成了汽车界的「Wintel」。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微软和英特尔组成了著名的Wintel联盟。每当微软推出功能更强的软件后,英特尔集成芯片的需求就上升。同样,当英特尔拿出更高性能的芯片后,微软的软件也能拿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今在汽车行业,供应商们也在走着类似的路。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表示,「我们要做Wintel,但是我们不做整机。」地平线想做机器人时代的微软和英特尔,智能汽车是第一步。这意味着逐渐成为一个to C的品牌,将是2025年地平线的重点。

跟地平线相似的还有宁德时代,也在C端努力转型。宁德时代也希望用To C去撬动To B业务。2024年,宁德时代陆续在一些城市的机场、高铁站等投放了大量C端广告,广告语是「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希望强化用户选电车就选宁德时代的认知。

谁能定义下一代汽车?

这些主流供应商从幕后走到前台,并不只是展示空间的变化,而是汽车产业一场深刻变革的显现。

这一方面表现在供应商地位提升与话语权增强。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传统燃油车供应链体系。它是一个森严的金字塔体系,整车厂是汽车供应链毫无疑问的「链主」。然后通过一级供应商(Tier 1)、二级供应商(Tier 2)乃至更下层供应商(Tier 3等)层层分包,构建起庞大而固定的供应链体系。

然而,伴随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加速转型,动力电池、芯片、智能驾驶等新供应商的加入,产业链转向了网状结构。其中,一级供应商原本是产业链中最具话语权的供应商,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也最大。原来不起眼的芯片、动力电池供应商,已经直接跳过一级供应商走到台前,与整车企业直接合作。

华为超充,最快一秒一公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次走到前台的供应商,他们提供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部件」,而是核心技术、平台或解决方案。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直接决定了电动车的续航和性能;华为、地平线、Momenta的辅助驾驶方案,则直接影响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而且他们还有个共同点,技术门槛高,对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们已经不再是车企的附属,而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喊了多年的「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现实。这次走到台前的供应商,很多是软件和芯片公司,比如华为、地平线、Momenta。在智能化开始加速的当下,功能迭代、体验提升,更多地是依靠软件和算力,智能汽车也正在走智能手机曾经走过的路。

同时,中国市场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最初它是全球最大的潜力市场,接着成为最大、最赚钱和最具成本及效率的市场演进。而现在,它成为了全球车企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健身房」——一个必须快速迭代、供应链有韧性的竞技场。接下来,能否更快地把中国纳入全球研发体系,将是决定跨国车企未来10年、20年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几乎所有合资车企都在喊「在中国,为中国」,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海外供应商也在加速本土化。

比如这次安波福推出多款100%的本土化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基于中国本土芯片的跨域融合解决方案,深度集成了智能座舱系统、L2+ ADAS、自动化泊车功能以及车身控制系统,有效缩减成本、简化了设计与验证流程。

目前来看,供应商特别是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从幕后走到台前,是汽车产业转向智能化的必然。曾经毋庸置疑的「链主」——车企的核心价值正在向那些掌握电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的供应商倾斜。因此,未来的汽车竞争,已远不止于品牌之间的单维较量,而是一场多维度的综合博弈:既是对核心供应链的掌握,也在于对关键技术生态的选择。谁能在新价值链中占据关键位置,谁就能拿到通向未来的钥匙。

浏览量: 2

纽北专为小米设置「小米弯道」;马斯克 xAI 估值超 1200 亿美元;智元办机器人比赛奖金 50 万美元

xAI 据称洽谈新一轮融资 估值有望超过 1200 亿美元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世界首富伊隆·马斯克旗下的 xAI 公司正在与投资者洽谈,计划筹集约 200 亿美元的资金。

数据提供商 PitchBook 的数据显示,如果达成,这将成为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初创公司融资,仅次于人工智能(AI)研究公司 OpenAI 今年早些时候获得的 400 亿美元融资。

知情人士透露,凭借此轮洽谈中的融资,xAI 的估值有望超过 1200 亿美元。(来源:财联社)

英伟达开源多个代码大模型,以阿里通义千问为底座

近日,英伟达近日开源其代码推理模型(Open Code Reasoning model),包括 32B、14B 和 7B 三个参数。该模型以阿里通义千问 Qwen2.5-32B、Qwen2.5-14B、Qwen2.5-7B 为底座模型。(来源:科创板日报)

 

苹果智能眼镜最快有望 2026 年年底推出,早于预期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在 2023 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头显产品 Vision Pro,已于去年 2 月份开始在美国市场上市,6 月份推向了国际市场,目前上市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但从外媒最新的报道来看,已推出头显产品 Vision Pro 的苹果,也在研发智能眼镜。

而对于苹果的智能眼镜项目,有外媒在当地时间周四的报道中提到,可能会在 2026 年年底或 2027 年年初出货,早于此前预期的不会在 2030 年左右推出。(来源:TechWeb)

 

小米成为纽北赛道高级合作伙伴,赛道将设置「小米弯道」

5 月 9 日消息,据纽博格林赛道官网官宣,小米与纽博格林达成了深度合作关系。

小米将成为纽北赛道的高级合作伙伴,并将在那里安装广告装置。这些装置包括大奖赛赛道上的全新小米弯道和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上的全新广告装置。

去年,小米凭借一款车型和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单圈成绩吸引了国际关注。这辆动力近 1500 马力的 SU7 Ultra 原型车以 6 分 46 秒的成绩跑完了 20.8 公里的赛道,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来源:TechWeb)

马云现身阿里音乐会,挥手致意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5 月 9 日晚间消息,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510 阿里日」现场,出席「2025 阿里巴巴十年馨专场音乐会」,并向阿里员工微笑挥手致意,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据悉,「阿里日」是为了纪念 2003 年 5 月的「非典」时期阿里人的激情和信念。因此阿里巴巴决定,今后每年的 5 月 10 日定为「阿里日」。每年的这一天,公司都会有庆祝活动,并开放公司为「亲友日」,让阿里人的亲属和朋友走近阿里巴巴、感受阿里精神。(来源:新浪科技)

 

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5 月 9 日,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科技司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主要技术内容上,文件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来源:中新经纬)

 

智元将主办机器人比赛:奖金池 6 万美元,冠军 1 万美元

5 月 9 日消息,智元机器人宣布与 OpenDriveLab 联合主办的机器人赛事 AgiBot World Challenge 开启报名,比赛将于 5 月 26 日正式开启。

据介绍,本次赛事基于智元的技术矩阵及 OpenDriveLab 的经验优势,通过开放核心基础设施与创新资源,号召全球开发者突破具身智能的边界,以参与赛事为契机,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无限可能。

围绕考验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精细操作能力、聚焦具身场景下世界模型的生成能力两大赛道,现金奖池达 6 万美元,冠军单项奖金 1 万美元。

此外,比赛将为表现突出的队伍提供价值总额为 50 万美元的智元机器人采购代金券。(来源:IT 之家)

三星最薄旗舰 Galaxy S25 Edge 手机渲染图再曝,售价 1299/1419 欧元

5 月 10 日消息,科技媒体 ytechb 发布博文,分享了三星最薄旗舰 Galaxy S25 Edge 手机的高清渲染图,并透露有 256GB 和 512GB 售价版本,售价分别为 1299 欧元(约合 10595 元)和 1419 欧元(约合 11574 元)。

外观方面,机身采用扁平化设计,这款超薄旗舰机型仅重 163 克,厚度 5.8mm,配备双摄像头系统,前置摄像头居中开孔,屏幕边框极窄且均匀。

影像方面,Galaxy S25 Edge 机身背面配有 2 亿像素主摄,支持 2x 光学质量变焦,搭配 12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前置摄像头同样为 1200 万像素。

硬件方面,该机搭载高通骁龙 8 至尊版 for Galaxy 高频版(4.47GHz)芯片,配备 6.7 英寸 AMOLED 显示屏,支持 120Hz 刷新率,此外手机具备 IP68 防尘防水认证。(来源:IT 之家)

 

2999 元起,大疆发布 DJI Power 1000 V2 全新 1 度电户外电源

5 月 9 日消息,大疆发布了 DJI Power 1000 V2 全新 1 度电户外电源,定价 2999 元起。

该户外电源的电池容量为 1024 瓦时,能在 2600 瓦输出功率下能保持稳定输出直至电量耗尽,为 99% 常用设备稳定供电。家庭备电及应急场景中,最高可连接 5 个加电包,扩容至 11 度电。

DJI Power 1000 V2 支持市电、太阳能以及车充三种方式充电,充电时音量低至 26 分贝。市电快充模式下,官方宣称从零电量到充满电最快只需 56 分钟,充至 80% 电量仅需 37 分钟。

DJI Power 1000 V2 从机身结构、电芯硬件到系统软件都采用了安全设计,官方标称 4000 次循环后还有 80% 容量,每天充放一次,也能用 10 年。(来源:IT 之家)

「小孩」曾卓君获得 EVO Japan 2025《饿狼传说:群狼之城》总冠军

5 月 10 日消息,在昨晚举行的 EVO Japan 2025《饿狼传说:群狼之城》总决赛中,中国选手「小孩」曾卓君对阵日本选手 Fenritti 并获胜,拿下该项目冠军。同时,曾卓君也因此获得了电竞世界杯和 SNK 世界锦标赛的双门票。

SNK 格斗游戏《饿狼传说:群狼之城》于 4 月 24 日正式发售,登陆 PC、PS5、PS4、Xbox Series X|S 以及 Epic 平台,Steam 国区售价 268 元,港区 500 港币。

虽然这场比赛距离《饿狼传说:群狼之城》发售还不到三周,但现场一众选手依然带来了非常高水平的对局表现。

官方资料显示,SNK《饿狼传说:群狼之城》总单项赛事的总奖金高达 250 万美元(约合 1809.9 万元人民币)。在今年晚些时候在北美举行的终极角逐中,最终的冠军将独得 150 万美元(约合 1086 万元人民币)。(来源:IT 之家)

 

浏览量: 2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5 6 7 … 135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4 51蛙吖蛙 – 3D社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