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恒生指数收涨1.37%,恒生科技指数涨1.12%。美的集团香港上市首日涨超7%,理想汽车涨超6%,零跑汽车涨超4%,阿里健康涨超3%,招商银行涨超2%。
9月17日,恒生指数收涨1.37%,恒生科技指数涨1.12%。美的集团香港上市首日涨超7%,理想汽车涨超6%,零跑汽车涨超4%,阿里健康涨超3%,招商银行涨超2%。
投稿、社交、聊天就来51蛙吖蛙元宇宙
9月17日,恒生指数收涨1.37%,恒生科技指数涨1.12%。美的集团香港上市首日涨超7%,理想汽车涨超6%,零跑汽车涨超4%,阿里健康涨超3%,招商银行涨超2%。
9月17日,恒生指数收涨1.37%,恒生科技指数涨1.12%。美的集团香港上市首日涨超7%,理想汽车涨超6%,零跑汽车涨超4%,阿里健康涨超3%,招商银行涨超2%。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人们对购买月饼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除了店铺门前排起长队买月饼自己吃的消费者,企业也纷纷向员工发放月饼券,许多人将月饼券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中秋佳节前夕,市场上各大品牌的月饼券交易迎来了兑换高峰期。“诚信收元×月饼券,秒发秒确认,出券请私信”“2024年月饼券高价回收”“现在××楼月饼券不知道还有人收吗”?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月饼券回收的帖子,涉及元×、星××、美×等知名品牌,收购价格为券面标价的4折至7折不等。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来自江苏苏州的票务账号同时“收票”与“出票”。在收票详情页,该票务称“高价回收月饼票”。记者随机选择了某品牌一款价值318元的月饼券进行咨询,该票务表示,318元的月饼券回收价为150元。
记者点进“出票”页面详情,该页面显示“月饼券批发全国通用,如果你有公司资源可合作,报价发货开票通通帮你搞定,让你躺赚中秋。”记者使用另一账号自称公司采购,向该票务咨询了同一款月饼券的“出票”价格,该票务告诉记者,月饼券售价为248元。
“月饼券是打折的,发票可以开普票原价给你,纸质票和电子票都可以。我们这边开的直接是月饼公司的发票,不是经销商发票。”该票务告诉记者,如果批量下单,其所开具的发票为苏州当地某著名月饼品牌的发票,“保证收到的是月饼的发票”。
除了记者咨询的某品牌月饼之外,该票务还向记者推销了“更为划算的方案”——“你拿×××斯比较好,我们卖得便宜”。该品牌的票券可以打六折,而发票能够开到的数额是原价的八折至九折,甚至表示“你买这些月饼主要是看发票能报销多少,拿×××斯月饼,我给你开的发票能报销得多一点”。
当记者询问为何不同品牌的票券打折力度不同时,该票务告诉记者,“贵一点的是市面上收回来的,便宜的是向票券经销商批量拿的,我们多自然就便宜出了”。
记者调查发现,还有不少个人账户在社交平台上出售自己的“散票”,甚至“盖”起了“月饼券互助楼”。而在这样的“出票”帖子下,往往有许多“收票人”进行报价。在这些帖子的评论区中,有不少昵称为“批发各种月饼票”“收票”等的账号出现,收购“出票人”手中的月饼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月饼券还存在一种情况:月饼券多于相应的月饼实物,即“券比饼多”“月饼券超发”,这是月饼市场存在的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月饼券空转现象,有点类似期货,基本上是厂家——购买人——厂家,或者是厂家——购买单位——购买单位职工——厂家。这个现象存在多年了。”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月饼券背后的经济学”分析,即月饼厂家将月饼券以较低价格出售给经销商,经销商提价批量出售给公司等需要送人情的客户手中。这些月饼券可能会通过赠送、转手倒卖流入票务“黄牛”手中。而“黄牛”低价批量收购经销商的月饼券及散客手头的月饼券后,可能会以稍高一些的价格将其卖给月饼生产厂家,或转卖给其他消费者。
“在没有生产月饼的前提下,月饼厂家、经销商和‘黄牛’都能赚钱,此类现象被戏称为月饼‘证券化’。”对此,曾从事过相关业务的上海人刘娟(化名)给记者解释了月饼券的商业模式——假设月饼厂家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售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又以80元售卖给了消费者A,消费者A将其赠送给了消费者B,消费者B以40元价格卖给了“黄牛”,“黄牛”最后将月饼券以50元的价格又售卖给了月饼厂商。在这一闭环中,即使没有实体月饼被生产出来,但月饼厂商却从中赚取了15元,经销商赚取了15元,“黄牛”赚取了10元。
据刘娟介绍,月饼券的“黄牛”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大黄牛”,有能力囤价值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月饼券,相当于经销商角色。他们每年五六月份开始跟商家谈当年的预订量,同时争取部分返还;另一种是“小黄牛”,从散户手里买月饼券、不囤货,根据市场行情再转卖出去。
刘娟坦言,月饼“证券化”背后随之而来的是月饼券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厂商无法精准预估当年的供需数量,有可能多印或者少印月饼券。
记者注意到,有网友称,自己收到了某门店名为“玲珑心意”的中秋礼盒。但居住地所在区域门店并不能领取礼品,必须前往其他区域,而且能否当天领到也是未知,无奈之下只能将月饼券转卖出去。
对此,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告诉记者,月饼券以礼品卡的形式替代实体月饼,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品浪费,节省运输成本,并在理想状态下实现厂商、经销商等多方盈利,看似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从现实层面看,月饼券的“证券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者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
在常莎看来,月饼券的销售规则都是由商家制定,为了规避自身义务,商家规定了各种免责条款,而对消费者则强加了诸多义务。比如,如果消费者遭遇月饼券提货难,商家无须负责;持月饼券提货月饼也不能保证品质,如商家向消费者提供临期月饼,消费者往往无可奈何;月饼券有期限,消费者不及时使用则过期无效;有的月饼券还设定了预约提货、定点提货等限制,给消费者造成了不便;消费者如果遇上指定产品缺货,只能补差价换购等。
“购买月饼券的消费者在与商家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常莎说。
同时,有业内人士透露,有商家重点针对“送礼市场”,提供“纸月饼”发行、销售、回收“一条龙”服务。由于交易隐秘、收受方便、变现便捷等特点,可能为滋生腐败提供条件。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治理月饼券灰色交易乱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从多个维度形成合力。监管部门需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不管是黄牛炒作,还是商家故意对消费者设置促销套路,踩踏法律红线的就该依法惩处,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层面应成立自律组织,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另外,消费者也要擦亮眼,在理性消费前提下,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按需购买,避免浪费,让月饼回归商品本身应有价值,避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人们对购买月饼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除了店铺门前排起长队买月饼自己吃的消费者,企业也纷纷向员工发放月饼券,许多人将月饼券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中秋佳节前夕,市场上各大品牌的月饼券交易迎来了兑换高峰期。“诚信收元×月饼券,秒发秒确认,出券请私信”“2024年月饼券高价回收”“现在××楼月饼券不知道还有人收吗”?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月饼券回收的帖子,涉及元×、星××、美×等知名品牌,收购价格为券面标价的4折至7折不等。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来自江苏苏州的票务账号同时“收票”与“出票”。在收票详情页,该票务称“高价回收月饼票”。记者随机选择了某品牌一款价值318元的月饼券进行咨询,该票务表示,318元的月饼券回收价为150元。
记者点进“出票”页面详情,该页面显示“月饼券批发全国通用,如果你有公司资源可合作,报价发货开票通通帮你搞定,让你躺赚中秋。”记者使用另一账号自称公司采购,向该票务咨询了同一款月饼券的“出票”价格,该票务告诉记者,月饼券售价为248元。
“月饼券是打折的,发票可以开普票原价给你,纸质票和电子票都可以。我们这边开的直接是月饼公司的发票,不是经销商发票。”该票务告诉记者,如果批量下单,其所开具的发票为苏州当地某著名月饼品牌的发票,“保证收到的是月饼的发票”。
除了记者咨询的某品牌月饼之外,该票务还向记者推销了“更为划算的方案”——“你拿×××斯比较好,我们卖得便宜”。该品牌的票券可以打六折,而发票能够开到的数额是原价的八折至九折,甚至表示“你买这些月饼主要是看发票能报销多少,拿×××斯月饼,我给你开的发票能报销得多一点”。
当记者询问为何不同品牌的票券打折力度不同时,该票务告诉记者,“贵一点的是市面上收回来的,便宜的是向票券经销商批量拿的,我们多自然就便宜出了”。
记者调查发现,还有不少个人账户在社交平台上出售自己的“散票”,甚至“盖”起了“月饼券互助楼”。而在这样的“出票”帖子下,往往有许多“收票人”进行报价。在这些帖子的评论区中,有不少昵称为“批发各种月饼票”“收票”等的账号出现,收购“出票人”手中的月饼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月饼券还存在一种情况:月饼券多于相应的月饼实物,即“券比饼多”“月饼券超发”,这是月饼市场存在的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月饼券空转现象,有点类似期货,基本上是厂家——购买人——厂家,或者是厂家——购买单位——购买单位职工——厂家。这个现象存在多年了。”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月饼券背后的经济学”分析,即月饼厂家将月饼券以较低价格出售给经销商,经销商提价批量出售给公司等需要送人情的客户手中。这些月饼券可能会通过赠送、转手倒卖流入票务“黄牛”手中。而“黄牛”低价批量收购经销商的月饼券及散客手头的月饼券后,可能会以稍高一些的价格将其卖给月饼生产厂家,或转卖给其他消费者。
“在没有生产月饼的前提下,月饼厂家、经销商和‘黄牛’都能赚钱,此类现象被戏称为月饼‘证券化’。”对此,曾从事过相关业务的上海人刘娟(化名)给记者解释了月饼券的商业模式——假设月饼厂家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售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又以80元售卖给了消费者A,消费者A将其赠送给了消费者B,消费者B以40元价格卖给了“黄牛”,“黄牛”最后将月饼券以50元的价格又售卖给了月饼厂商。在这一闭环中,即使没有实体月饼被生产出来,但月饼厂商却从中赚取了15元,经销商赚取了15元,“黄牛”赚取了10元。
据刘娟介绍,月饼券的“黄牛”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大黄牛”,有能力囤价值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月饼券,相当于经销商角色。他们每年五六月份开始跟商家谈当年的预订量,同时争取部分返还;另一种是“小黄牛”,从散户手里买月饼券、不囤货,根据市场行情再转卖出去。
刘娟坦言,月饼“证券化”背后随之而来的是月饼券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厂商无法精准预估当年的供需数量,有可能多印或者少印月饼券。
记者注意到,有网友称,自己收到了某门店名为“玲珑心意”的中秋礼盒。但居住地所在区域门店并不能领取礼品,必须前往其他区域,而且能否当天领到也是未知,无奈之下只能将月饼券转卖出去。
对此,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告诉记者,月饼券以礼品卡的形式替代实体月饼,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品浪费,节省运输成本,并在理想状态下实现厂商、经销商等多方盈利,看似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从现实层面看,月饼券的“证券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者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
在常莎看来,月饼券的销售规则都是由商家制定,为了规避自身义务,商家规定了各种免责条款,而对消费者则强加了诸多义务。比如,如果消费者遭遇月饼券提货难,商家无须负责;持月饼券提货月饼也不能保证品质,如商家向消费者提供临期月饼,消费者往往无可奈何;月饼券有期限,消费者不及时使用则过期无效;有的月饼券还设定了预约提货、定点提货等限制,给消费者造成了不便;消费者如果遇上指定产品缺货,只能补差价换购等。
“购买月饼券的消费者在与商家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常莎说。
同时,有业内人士透露,有商家重点针对“送礼市场”,提供“纸月饼”发行、销售、回收“一条龙”服务。由于交易隐秘、收受方便、变现便捷等特点,可能为滋生腐败提供条件。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治理月饼券灰色交易乱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从多个维度形成合力。监管部门需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不管是黄牛炒作,还是商家故意对消费者设置促销套路,踩踏法律红线的就该依法惩处,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层面应成立自律组织,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另外,消费者也要擦亮眼,在理性消费前提下,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按需购买,避免浪费,让月饼回归商品本身应有价值,避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近日,辛选客服称,在三只羊团队直播间购买了争议商品兔年生肖茅台的消费者,需要提供广州中九检测机构出具的电子溯源码,该机构将会提供7天免费鉴定服务。
上述检测机构法人等方面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9月12日至14日,已检测出72瓶“三只羊争议茅台”不符合正品特征。其中一些是“拔头酒”(通过将酒瓶瓶盖拔出,将酒水掉包的方式作假),也有一些是“假盖假喷”酒,以及拔完头,将内盖换掉的酒。
据天眼查APP,广州中九检测成立于2024年1月,其控股股东是广州九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法人均为谢智锋,前者主要业务为鉴定茅台酒,后者则主要销售茅台酒及其它优质酱香型白酒等。
此前,据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报道,有男子称在小杨哥直播间买到假茅台,去年5月该男子通过 “疯狂小杨哥” “玖到家酒类专营店”购买了10瓶兔年生肖茅台酒,经茅台武汉打假办鉴定为真后,该男子又陆续购买了14瓶兔年生肖茅台酒,共计24瓶。再加上该男子在其它店铺购买的茅台酒,合计为32瓶,每瓶价格在3000元左右,总花费接近十万元。今年,该男子将这些酒送到了第三方平台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32瓶茅台酒中有13瓶已被拔过头,还有7瓶使用了假瓶盖和假喷码。“玖到家酒类专营店”也显示“被退店”。
据电商网报道,上述情况已全额仅退款,24瓶酒不用寄回。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质疑,网友们纷纷对三只羊网络的商品质量产生了怀疑。
对于这场真伪争议,三只羊网络也迅速做出了回应。他们发布声明称,直播间所售商品从未发生过官方鉴定为假酒的案例,任何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不具有权威性和法效性。同时强调,鉴定茅台酒应当按照茅台官方公布的打假维权电话到所在的官方鉴定机构鉴别真伪。然而,这一声明却引发了更多的争议。一方面,消费者认为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能完全否定;另一方面,三只羊网络将鉴定责任推给官方机构,也让消费者感到维权的难度增加。
在茅台真伪鉴定机构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茅台公司表示,官方在各省市的专卖店可以接受预约鉴定,且官方并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茅台酒品进行鉴定。然而,辛选指定的广州中九检测机构却对争议茅台进行免费鉴定。虽然该机构表示所有鉴定结果只能指向被鉴定酒品存在造假痕迹,至于是否造假并不能得出明确结论,但这依然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安。
目前,三只羊网络对于茅台真伪争议的后续处理仍在进行中。面对消费者的投诉,三只羊网络采取了全额退款且不需要退回茅台酒的处理方式。虽然解释称退货是因为授权问题,而非酒的真伪问题,但这种处理方式也遭到了网友的质疑,有人猜测是为了避免后续麻烦而尽快平息事件。
“疯狂小杨哥”原名张庆杨,2015年注册该网络账号,成为一名互联网短视频创作达人。2019年,他转型直播带货,凭借搞笑幽默的“反向带货”方式收获众多粉丝。
(原标题:《三只羊所售茅台72瓶不符合正品特征》)
近日,辛选客服称,在三只羊团队直播间购买了争议商品兔年生肖茅台的消费者,需要提供广州中九检测机构出具的电子溯源码,该机构将会提供7天免费鉴定服务。
上述检测机构法人等方面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9月12日至14日,已检测出72瓶“三只羊争议茅台”不符合正品特征。其中一些是“拔头酒”(通过将酒瓶瓶盖拔出,将酒水掉包的方式作假),也有一些是“假盖假喷”酒,以及拔完头,将内盖换掉的酒。
据天眼查APP,广州中九检测成立于2024年1月,其控股股东是广州九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法人均为谢智锋,前者主要业务为鉴定茅台酒,后者则主要销售茅台酒及其它优质酱香型白酒等。
此前,据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报道,有男子称在小杨哥直播间买到假茅台,去年5月该男子通过 “疯狂小杨哥” “玖到家酒类专营店”购买了10瓶兔年生肖茅台酒,经茅台武汉打假办鉴定为真后,该男子又陆续购买了14瓶兔年生肖茅台酒,共计24瓶。再加上该男子在其它店铺购买的茅台酒,合计为32瓶,每瓶价格在3000元左右,总花费接近十万元。今年,该男子将这些酒送到了第三方平台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32瓶茅台酒中有13瓶已被拔过头,还有7瓶使用了假瓶盖和假喷码。“玖到家酒类专营店”也显示“被退店”。
据电商网报道,上述情况已全额仅退款,24瓶酒不用寄回。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质疑,网友们纷纷对三只羊网络的商品质量产生了怀疑。
对于这场真伪争议,三只羊网络也迅速做出了回应。他们发布声明称,直播间所售商品从未发生过官方鉴定为假酒的案例,任何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不具有权威性和法效性。同时强调,鉴定茅台酒应当按照茅台官方公布的打假维权电话到所在的官方鉴定机构鉴别真伪。然而,这一声明却引发了更多的争议。一方面,消费者认为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能完全否定;另一方面,三只羊网络将鉴定责任推给官方机构,也让消费者感到维权的难度增加。
在茅台真伪鉴定机构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茅台公司表示,官方在各省市的专卖店可以接受预约鉴定,且官方并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茅台酒品进行鉴定。然而,辛选指定的广州中九检测机构却对争议茅台进行免费鉴定。虽然该机构表示所有鉴定结果只能指向被鉴定酒品存在造假痕迹,至于是否造假并不能得出明确结论,但这依然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安。
目前,三只羊网络对于茅台真伪争议的后续处理仍在进行中。面对消费者的投诉,三只羊网络采取了全额退款且不需要退回茅台酒的处理方式。虽然解释称退货是因为授权问题,而非酒的真伪问题,但这种处理方式也遭到了网友的质疑,有人猜测是为了避免后续麻烦而尽快平息事件。
“疯狂小杨哥”原名张庆杨,2015年注册该网络账号,成为一名互联网短视频创作达人。2019年,他转型直播带货,凭借搞笑幽默的“反向带货”方式收获众多粉丝。
(原标题:《三只羊所售茅台72瓶不符合正品特征》)
9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台湾提供飞机零部件维修等军事援助,并已通知国会。此次军援规模达2亿2800万美元。美国政府表示,“这将提高台湾针对当下和未来威胁的应对能力”。
台湾外交部称,这是拜登总统任内美国政府第16度宣布对台军售。台湾外交部对美国此次宣布对台实施军事援助表示欢迎,并表示:台湾将提升自我防卫能力,同时深化台美密切的安全伙伴关系,促进台海及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国大陆方面的军机等频频超越台湾海峡“中线”及其延长线,在靠近台湾一侧的空域飞行,试图将在该空域的活动常态化。据分析,美国此次实施对台军援,意在对中国大陆予以牵制。
为了让人们享受9月17日、旧历八月十五晚中秋明月带来的乐趣,一个亲子一起制作赏月装饰品的活动在札幌市的一家博物馆举行。
这一活动由札幌市厚别区的博物馆“北海道开拓村”举办,有9组家长和孩子等共约20人参加。
参与者们用剪刀分别剪下3根生长在博物馆院内的芒草,然后又剪下结着栗子果实的树枝,收集了用来制作装饰品的材料。
随后,他们将芒草和栗树枝放入约30厘米长的竹筒中,制作出各自不同的赏月装饰品。
一名参加该活动的札幌市的小学六年级女生表示:“因为是自己收集材料制作的,所以感受到了自然,特别开心。中秋夜我想一边看着装饰品和月亮,一边吃赏月米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