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影石Insta360 的时候,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也许是从雪坡上疾驰而下的身影;也许是在海底与珊瑚和浮游共舞;又或者,是那支在B站播放量已经突破千万的视频——跟随着卫星,用全景相机在太空俯瞰地球全貌。
全景、户外、运动、年轻、酷炫……虽然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这些标签,但影石其实已经悄悄布局会议线市场三年。从 2022 年推出首个针对在线会议和直播场景的 Link 后,2024 年影石在办公场景全面发力,不仅在 9 月推出第二代 Link 摄像头,更在近日推出了新一代 AI 双摄视频会议一体机产品 Connect。
影石全新的企业级会议线产品 Connect | 来源:影石Insta360
对任何一家硬件企业而言,从 ToC 的运动拍摄切入到在线会议这样的 B 端场景都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选择,但如果了解影石这家公司的话其实就不会觉得奇怪。
正如几天前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讲过的那样,在他看来,开辟一个新市场的关键在于目标客户能否选择你的产品,而这取决于企业能否做到三点:
第一,你能解决竞争对手不为目标客户解决的问题;
第二,你相比于市场上其他方案没有明显的短板;
第三,你的目标客户知道前面两件事,也就是能否做好营销、渗透和传播。
以这样的标准审视影石此次发布的新品 Connect。先不说第三点营销,以前两点的标准来看,这其实是一款符合影石经营哲学的典型新品。不仅洞察了线上会议场景的用户痛点,影石创业九年来积累的软硬件技术能力,让其具备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的同时,又保证其产品相较于传统在线会议解决方案没有明显的短板。
线上会议进入智能 4K 时代
疫情期间,线上会议时长以惊人的速度的增长。今天线上会议已经从一部分科技和跨国公司的专属,变成了绝大多数现代企业的标配。
海外的 Zoom、微软、苹果,国内的腾讯会议、飞书、钉钉等都在加快这一板块的布局,功能也在不断丰富。但软件的表现毕竟要依靠于硬件的硬实力,所以依然会有很多现有解决方案搞不定的棘手状况。
举个例子,现在绝大多数的多人线上会议,都是通过电脑+线上会议软件+有线投屏的方式进行的。人一多,收音首先就会一个大问题。如果用电脑本身的麦克风,那隔得远的同事讲话就基本只能靠喊;如果外接一个有线麦克风,人数少一点的时候,就可以像桌游发牌那样,谁说话把麦克风传到谁面前。但如果桌子一大,线也不够长的时候,可能还是会回到最原始的方法:换位置。
「我现在换了个位置,能听清了吗?」一场线上会的智能速记,打开一看「能听清吗」都成为了高频词。
再举个例子,如果是团队内部正在举行一场脑暴,需要用到会议室里的白板手搓一张思维导图,那线上的同事基本就没啥参与感了。即使把会议切到手机端,调用像素更高的手机后置镜头,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你想看具体某个细节的时候,可能镜头太「广」了;你想看整个导图的时候,可能镜头又太「特写」了,只局限在了会议室的某个角落里。
这种时候,你甚至希望这种线上会议有一个幕后的导播团队来调度现场的各种音视频表现,给线上会议这个效率工具本身提提效。
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推出新功能来优化这些不佳的线上会议体验,比如各种文档的线上投屏等,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但影石的思路却是革新远程会议的「眼睛」和「耳朵」,让远程参与者能够看清、听清会议室,真正意义上身临其境的参与会议。
同时,由于 Connect 提前与会议软件进行了高度集成设计,所以不再单独连接设备,甚至不需要把电脑带进会议上,也可以「一键入会」,再也不担心开会时电脑没电了。
Insta360 Connect 解决了过往线上会议的诸多痛点,也和飞书、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进行了深度合作 | 来源:影石Insta360
Insta360 Connect 搭载了两颗 4K 摄像头,一广角一长焦的搭配,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视角的取景需求;音频方面则采用了 14 颗麦克风阵列的分布,可以做到 10 米范围内超远距离的无差别拾音。
两颗 4K 摄像头,广角特写视角智能切换 | 来源:影石Insta360
一广角一长焦的双 4K 摄像头配置,搭配影石自研的 AI 算法,可以做到多模态的发言人跟踪,即自动识别发言人并切换镜头。另外,Connect 还支持在遥控器或者平板上选择「智能白板模式」,开启后系统就会调用合适的镜头,自动识别会议室里的白板并给出清晰的画像。
Connect 上的智能白板模式 | 来源:影石Insta360
在音频方面,Connect 可以实现「智能降噪」和「回声消除」两个声音方面的优化,以往线上会议时经常出现的炸麦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
而以上的影像能力,其实都来自影石过去累计的智能全景影像技术——也就是一边拍摄一边计算的并行处理模式。同时,在影石还把影像和音频、AI 能力进行了融合,用在了类似于实时直播的线上会议里,几乎起到了和广播电视导播一样的能力。
智能画廊模式,可在多人同屏时实现屏幕等分 | 来源:影石Insta360
以后,当年轻人们周一再走进公司时候,可能会看到前两天周末自己去户外时用来拍照的品牌,就这样出现在了会议室里,显得班里班气的。除了一肚子疑惑之外, 4K 摄像头带来的仪式感,可能也会让他们下周开会前额外再补个妆。
影石如何从户外走进办公室?
对于影石而言,从户外到室内不只产品应用场景的变化只是表现,背后代表着公司正在深入对 ToB 端业务的探索。毕竟,无数商业故事都证明,造办公用品比只做相机赚钱多了。
影石创始人刘靖康近期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描述过影石寻找 PMF(Product Market Fit)的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是:「在该场景里,市场上目前的产品并不能满足用户完整且核心的需求」。
所以,进入线上会议这个场景完全就是顺理成章。
目前尽管线上办公赛道火热,但核心玩家飞书、腾讯会议、Zoom 等基本都是软件服务商;而针对这一细分场景的硬件产品,要不就是不够智能,要不就是价格太贵。总之,目标客户的需求的的确确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这种寻找 PMF 的经营思路,可以说贯穿了影石这家年轻公司从创立到现在的每一步。7、8 年前,影石团队也是照此思路,把成熟的全景影像技术应用在了运动相机上,成为了众多户外玩家的心头好。
作为一位从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刘靖康说过:要实现最好的软件功能,就需要非常 customize 的硬件提供计算平台。如果没有的时候,他的团队可能就会考虑自己造一台。
因此,尽管影石的不同产品线可能对应着不同的使用场景,但我们依然可以在软件能力或是技术栈上找到同源的线索。
在企业级会议产品 Connect 推出前,影石还推出了针对个人用户的会议线产品 Link2。前文介绍的基于 AI 能力的面部识别、人脸追踪、自动对焦等功能,Link2 上都有。
Insta360 Link2 的人脸追踪功能 | 来源:差评X.PIN
而且在实际的观察里,我们发现除了会议场景以外,其实已经有很多用户把 Link2 发展成了「创作型的生产力工具」。
例如,对于知识类博主来说,它可以替代手机成为一个视频博主的拍摄主力机:支持手势操控,可以直接切换到板书特写,让教学流程的拍摄的演示更思维。
又如,它甚至可以参与到直播带货的场景下。单反级的画质为直播保底,而自动快速对焦的能力,让手里的商品/食物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
Insta360 Link2 的快速对焦功能 | 来源:影石Insta360
在 AI 时代,个体价值被逐渐放大的当下,Link 2 为个体创作者降低了生产制作的门槛和成本,成为了全新的生产利器。在京东、天猫等购物平台上,Link 2 已经超越了罗技、海康威视等,成为了销量最高的高端智能摄像头产品。
走近影石:进化是如何发生的?
最后,让我们回到影石这家公司本身。
从前文的描述里,我们不难看出,在为新技术寻找商业落地场景的时候,他们有着球场上最高效前锋那样把握机会的敏锐嗅觉。但问题是,这些技术又在从哪里来的呢?
近期,我们正好借助体验 Connect 和 Link2 两款产品的机会,和影石团队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个很核心的关键词便是:借「势」。
也就是说,作为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拿出和寻找 PMF 一样的敏锐度,捕捉到宏观产业变化里可能为自己所用的溢出效应。
影石Insta360 创始人刘靖康(左)介绍产品背后的创新理念 | 来源:极客公园
第一轮的溢出效应便是随着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带来的器件小型化趋势。
2016 年,影石推出第一款产品 Insta 360 Nano,当时之所以能实现边拍边算的全景影像能力,主要依赖于让 Nano 以一个扩展件的方式物理连接在 iPhone 上,以调用内置在 iPhone 里的计算能力。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计算单元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小、功耗也越来越低,智能相机的画质、计算甚至 AI 等能力也就因此可以以独立设备的形式得到释放。
第二轮的溢出效应来源于 AI 行业,准确来说是起源于 2018 年前后的「AI 1.0」时代。在那波技术浪潮里,人脸追踪等技术逐渐成熟,大量人才和算法能力都得到增强。影石也受惠于此,积累了自己的 AI 人才团队。
所以,当下我们看到的影石在产品层面的新品动作,实际是这家年轻的公司多年来技术+市场判断的一次阶段性集中汇报展示,底层的愿景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希望用最好的智能影像技术,让更多人更好且更容易地记录和分享生活。」
在生活中如此,在工作中也如此。
在这个无比强调出片和分享的时代,也许再过几年你会发现这家年轻公司的产品,还会出现在你生活里的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