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科技

上线一年拿下 3000 万日活,2024 年增长最快的 App 是怎么诞生的?

在科技互联网行业,衡量新事物的渗透率一直有个“邪招”:就是看父母或者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是不是已经听过,当他们在饭桌上或者朋友圈里聊起来,就说明这个新事物已经接近渗透到“全民”这个层次。
最近达到“全民级”的是微短剧。8月的最后一周,中老年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横空出门,成为家里七大姑八大姨讨论的热点,其在抖音收获超过4.8亿的播放量,就连央媒都关注起这个现象级的中老年神剧。
今年以来,微短剧行业以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疯狂增长。笔者个人的体感,过去一年里身边看过甚至专门付费解锁微短剧的朋友急剧增长,尤其女性朋友,十个人里就有两三个,而且几乎看过一两次就变成重度用户,每天不刷不行。
行业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根据QuestMobile,今年一季度微短剧刺激了整个移动视频行业的时长增长,抖音、抖音极速版都因此受益,字节旗下的红果短剧更是以一己之力贡献了整个视频行业10%的用户时长增长。
而从整个上半年看,抖音与快手触达的微短剧用户已经达到4.74亿和2.59亿,其中约三成都是观看篇数大于平均值的深度观看用户。
字节跳动可能是这股短剧热潮最大的赢家。一方面抖音依然是今天整个付费短剧行业最重要的投流营销渠道,而营销是今天微短剧行业价值链上最吃香的一环,业内人士估计在将近每年400亿元的付费短剧市场中,营销可以分走超过七成的收入。
另一方面,抖音推出的免费短剧平台红果短剧,正在像当年的番茄小说一样,“收割”短剧产业价值链上的长尾部分。据极客公园了解目前红果的日活已经超过3000万,仅6月红果的总分账就超过1亿。再考虑付费短剧的微薄利润率(平均不到10%),红果给出品方实际创造的收益已经非常接近付费模式。
最近已经不止一次有人和我们说,红果一定会成为字节跳动下一个DAU过亿的产品,其潜力甚至还要在番茄小说之上。所以今天,我们聊一聊红果的故事。
 

短剧红海,杀出一个“红果”

 
抖音集团于去年5月正式推出红果短剧,并在去年8月上线独立App。换句话说,日活已经冲到3000多万的红果短剧,推出也就刚满一年的时间。
「红果现在确实冲出来了,」有业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对于各家的短剧App,不管是付费还是免费,红果是目前唯一一个冲出来的App,而且是一骑绝尘。」
目前微短剧的消费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按集付费解锁的付费制;第二种是订阅VIP才能解锁付费剧集的订阅制;第三种是免费制,但会插播广告。
目前大多数平台主要订阅、按集解锁的付费制与免费制结合的模式,而红果短剧则采用的是完全免费的模式,结合了IAA(应用内广告变现)模式。
即用户需要观看广告才能解锁下一集继续观看,平台获得广告收益;红果也短暂推出过月度10元、年度98元的会员付费模式,用户成为会员后可以免除广告,但很快回归了免费模式。
图片来源:红果短剧App
在投放获客上。红果参考了番茄、趣头条、拼多多的网赚福利模式,即通过看剧领红包的方式来吸引用户。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互联网大厂凭借资金和流量的优势,能够批量收购短剧,推行订阅制,并通过自有流量进行扶持。
尽管这些免费平台在早期利润较低,但因为背后有大厂支撑,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盈利甚至亏损的状态。抖音旗下的「红果短剧」采用的正是免费模式,其运营策略类似于番茄小说:通过网赚等方式烧钱补贴来吸引流量,增加用户沉淀,最终通过广告变现。
在内容层面。起初,红果短剧App的内容来自抖音,后期上面的短剧大部分也是免费获得的,比如由番茄小说IP改编的短剧,在付费期结束后大多会以免费的方式上线红果。
图片来源:红果短剧官网
背靠字节强大的广告体系,加上快速增长的用户活跃和内容消费时长,红果短剧的广告收入快速增长,并通过IAA模式给短剧出品方分享收入。
红果短剧发布的6月月报显示,其旗下短剧6月单月总分账过亿,其中有2家版权方月分账破千万,单剧月分账超20万的作品超百部。这也就意味着IAA模式在短剧领域是行得通的。
做IAA模式的短剧App当然也不止是红果短剧,比如河马剧场,不过后者在采用IAA模式的同时,也结合了会员订阅的模式。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短剧 App 除了字节跳动自己能做起来以外,其他公司的平台很难挑战红果。
她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短剧 App 最重要的东西是剧的储备,必须要有至少 500 部以上的储备,才称得上是一个 App,第二最好市面上所有最好的短剧都能第一时间在这里看到,因为如果这个做不到,用户就会跑去别的平台。目前来看,红果短剧应该是唯一能满足这两点的应用。
「我也挺不希望抖音一家独大的,但事实就是这样」,短剧这个行业一年如果不投入几十亿进去,是达不到上面两个要求的。
而抖音一来先发优势足够大,二来「后继无人」,目前还没有哪家平台有魄力能够烧几十亿跟抖音打擂台,就算能拿得出 100 亿砸一个新的 App 出来,也得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这 100 亿里的 80 亿,恐怕都得花在给抖音的投流上。
作为红果的深度合作方,该资深人士忍不住感叹红果「势不可挡」。
 

从付费到免费

 
一部微短剧全长50-100集不等,每集的时长大约3-5分钟。就是这种看起来像快餐一样的新视频产品,却在过去两年席卷网络视听产业。
回顾最初,微短剧的兴起与短视频有着很深的联系。最初的微短剧可以追溯到2018年前后,那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刚刚开始兴起,一批创作者基于短视频的内容形式创作了一些幽默、搞笑、反转为题材的剧情类短视频,这也被认为是微短剧的起源。
2021年,微短剧创作开始从“草根”走向“正规军”作战。越来越多专业短剧工作室涌现,抖快爱优腾等大平台也陆续加大短剧布局,而从2021年到2023年,短剧开始进入疯狂增长的时期,这背后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一是内容形式。短视频平台兴起后,电影、电视剧解说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内容品类。这背后意味着短平快的剧情类内容,其实在短视频平台有着相当强的消费需求。但电影解说这种二次创作绕不开版权问题,原创(也就是微短剧)才是这类需求的正解。
第二是短视频的引流作用。抖快崛起以后,国内效果类广告的盘子飞速增长,高ROI的品类可以借助平台的力量快速增长。而短剧天然是最适合短视频平台引流的品类,早期的时候ROI一度能达到2甚至更多(一般1.2就很高了)。高ROI吸引越来越多人转向这个赛道,很多当年做小说引流的投流公司,都早早转向短剧并赚到了第一桶金。
行业爆发的特点,也决定了短剧早期的商业模式是付费为主。通常前几集是免费的,之后需要付费几十元不等解锁,出品方利用信息流广告进行推广,引导用户通过点击广告跳转到小程序观看短剧付费。
随着行业的发展,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出现,比如分账剧和定制剧。其中,分账剧由平台按评级*流量(会员拉新、充值)分账;定制剧由客户全额投资,植入广告。这两种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变现手段,推动了短剧市场的发展。
而随着用户量级进一步提升,就像当年的网络小说一样,免费模式的时机已经到来。去年5月,抖音推出「红果免费短剧」,并在三个月后上线独立App。免费短剧时代正式开启,随后其他以免费模式为主的短剧平台如「河马剧场」和「星芽短剧」也相继上线。
有了一定的用户基数和高效的广告等商业化系统,免费平台可以不用向用户直接收费的方式来维持平台运营和分润给创作者,并利用免费本身快速吸引用户,进而吸引广告主、创作者,形成飞轮效应快速增长。
上线以后,红果飞速增长。去年11月,红果短剧的日活用户达到300万,月活用户达1928万;到了12月,日活用户增长至500万,月活用户达2400万;到今年3月,有报道称红果短剧的日活用户已突破2000万,QuestMobile的数据则显示,红果短剧的月活用户已超过5000万,成为短剧行业的佼佼者。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同时,在移动视频App行业使用时长增量TOP10产品中,红果短剧已经位居第三,平均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了约1.38小时,仅次于抖音和抖音极速版两大App。
 

挖掘短剧长尾价值

 
除了免费模式和广告体系的优势,红果快速增长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微短剧有非常高的长尾价值。
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对出品方而言,在付费模式下,一个新剧的生命周期其实很短。今天一个新剧往往会在上线一个月内由免费转成付费,但其实一周左右其付费模式的生命周期就已经基本结束。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盗版。新剧上线几天之后,盗版就已经开始出现。不只是免费的盗版,非法将剧集盗版投流是更大的伤害。
大部分目标用户已被覆盖,加上盗版的泛滥,大多数新剧上线一周以后,投流+转化用户付费的付费模式的ROI就已经不高,所以上线后出品方只会投流数天到一周。最多一个月后,一部短剧的付费生命周期就走到尽头,出品方就会愿意将其转为免费模式,去挖掘更长尾的免费用户的价值。
今天更多人还是愿意“白嫖”短剧,微短剧的长尾价值其实比想象更高,这里面有至少三个原因。
第一,是前文提到的付费周期较短,还有很多可能会对这部剧感兴趣的用户尚未触达,只是继续投流的ROI不高。而挂在免费平台能陆续触达这一批用户,当然这也是所有商业品长尾价值所在。
第二,今天短剧的价格较高。目前一部短剧动辄几十上百集,单集充值解锁费用在几毛到几元钱不等,要想完整看完一部短剧,起码得花几十元到数百元,与看一部电影相当。当然这个价格也不是坑人,与高昂的获客成本有关,但确实不少普通消费者不愿意花这笔钱。
第三,则是供给侧内卷严重。不像电影电视剧需要在电影院或者电视台分时段播出,微短剧投入成本低且没有太多上线渠道限制,爆火的这两年内容供给量远超普通影视作品。
根据腾讯视频的《2023年度短剧报告》,2023年短剧备案拍摄共通过3574部。作为对比,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字,2023年共生产的故事片数量为792部,也就是短剧的1/4。
这些共同决定了免费短剧有着大量的长尾用户,今天红果并不主打自制内容,而是专注于挖掘短剧的长尾价值,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热播过后免费上架。这让红果在推出的早期阶段避免了成本高、不确定性强的短剧制作领域,并通过免费吸引并留住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今天短剧行业跑出的第一个平台App。
但免费短剧模式带来大量用户的同时,也能肉眼可见看到对付费模式的冲击,进而影响上游的供给侧。
这一幕在番茄小说为代表的免费小说兴起时也曾出现过。而相比小说创作,短剧制作投入的成本更高,商业化压力也更大。
当红果短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短剧分销渠道,总有一天,红果也需要考虑自己如何创造更多收益,给整个短剧行业带来繁荣,而不仅仅是一个长尾的价值补充。
免费模式能不能撑起整个短剧生态,还是红果只能成为短剧价值链的一环,最终免费和付费达到一个平衡,这可能是红果冲击超级App路上总有一天需要面对的问题。
 
Posted in: 科技

诺贝尔化学奖颁给DeepMind创始人;小米法务部介入恶搞雷军 AI 配音事件;曝萝卜快跑进军香港

人工智能科学家又获奖: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科学家

当地时间 10 月 9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一半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大卫·贝克(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则共同授予英国伦敦人工智能公司谷歌 DeepMind 公司的丹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乔普(John M。Jumper),以表彰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

诺奖官网称,今年的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破解了蛋白质惊人结构的密码。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主题是蛋白质——生命中精妙的化学工具。化学奖得主大卫·贝克成功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制造出了全新的蛋白质。他的共同获奖者丹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乔普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来解决一个 50 年前的问题:预测蛋白质的复杂结构。这些发现具有巨大的潜力。

此前,诺贝尔化学奖已颁发过 115 次,已颁发给 194 位获奖者。由于英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尔(Frederick Sanger)和美国化学家巴里·夏普勒斯(Barry Sharpless)曾两次获得该奖项。因此,自 1901 年以来,共有 192 人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昨天,两位人工智能先驱获 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地时间 10 月 8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J。Hopfield)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Hinton),以表彰他们「为推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for foundational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that enable machine learning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两位获奖者将平分 1100 万瑞典克朗(约合 745 万元人民币)奖金。(来源:澎湃新闻)

黄仁勋对谈 Arm 首席执行官 Rene Haas:AI 未来在于「推理」,芯片成本大降是关键!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最新表示,人工智能(AI)的未来将是能够「推理」的服务,但要达到这样的阶段需要先把计算成本降下来。

芯片设计公司 Arm 周三(10 月 9 日)在官网发布了 Arm 首席执行官 Rene Haas 与黄仁勋的交谈音频,讨论话题涵盖了黄仁勋的创业历程、AI 的未来,以及英伟达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 2013 年加入 Arm 前,Haas 曾在英伟达工作了 7 年,最高升任至英伟达副总裁兼负责计算产品业务的总经理,可以说是黄仁勋的长期同事。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还曾尝试过收购 Arm。

黄仁勋在播客中告诉 Haas,下一代工具将能够通过数百或数千个步骤并反思自己的结论来响应人类提出的问题。

黄仁勋表示,这将使未来的软件具有推理能力,与当前他每天都在用的、OpenAI 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 完全不同。

他说道,英伟达将通过每年把芯片性能提高到两至三倍,同时保持相同的成本和能耗水平,来为这些进步奠定基础。

这将改变 AI 系统处理推论的方式——从数据中识别出规律或模式,并基于这些模式得出合理的结论。

「我们能够推动智能成本的大幅降低,我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我们就可以在推论时做一些推理的事情。」(来源:财联社)

 

OpenAI 寻求驳回马斯克的诉讼,称其为「咆哮式」骚扰活动

OpenAI 周二请求驳回马斯克对该公司的联邦诉讼,该诉讼指控 OpenAI 是为了推动这位亿万富翁自己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 而进行的骚扰。两个月前,马斯克提起诉讼,指责 OpenAI 放弃了开发开放式人工智能平台以「造福人类」的创始使命,转而追求利润最大化。

OpenAI 在周二向加州联邦法院提交的驳回动议中表示,马斯克的诉讼是「马斯克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日益嚣张地骚扰 OpenAI 的活动」的最新举措。该公司表示,马斯克曾支持其寻求「安全有益地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目标,但据称这位亿万富翁「在其主导地位的努力失败后放弃了这一冒险」。(来源:星球日报)

 

沃尔沃汽车副首席执行官将离职,领导层进行大调整

沃尔沃汽车(Volvo Car)副首席执行官 Bjorn Annwall 将离职,这是该公司领导层大调整的一部分,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正准备迎接日益严峻的汽车市场挑战。由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控股的沃尔沃汽车表示,该公司正在实施一系列组织变革,旨在提高业务的简洁性、速度和协作性,降低商业方面的复杂性。

该公司表示,这些变革旨在让最接近客户的员工承担更多的决策责任。并表示,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商务官 Annwall 将离职,并在离开公司前为过渡提供支持。

另外,Arek Nowinski 将担任国际市场业务总裁,领导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亚太经合组织、拉丁美洲和全球进口商业务,以及数量规划和全球报价。沃尔沃汽车全球营销团队负责人 Gretchen Saegh-Fleming 将领导客户体验与营销部门,Oscar Bertilsson Olsborg 将成为全球商业运营主管,首席产品与战略官 Erik Severinson 将领导商业战略。(来源:新浪财经)

小米法务部介入恶搞雷军 AI 配音事件

日前,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雷军」配音视频,但实际上这些视频中的声音并非出自雷军本人,而是 AI 配音。

各种配音模仿、恶搞视频层出不穷,截稿前,仅一家短视频平台上的「雷军 AI 配音」话题音频播放量就已过亿。

今日,有网友在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的微博评论区留言称,「把雷军 AI 语音骂人的事情先解决一下吧」并 @ 小米法务部。

对此,王化回复称,「已经转给他们。」

短视频平台显示,「雷军 AI 配音」相似话题还有「雷军 ai 配音怎么做」「雷军 ai 配音教程」「雷军 ai 配音制作教程」等等,播放量最高超过 200 万次。

对于配音恶搞一事,雷军本人也做出了回应,他用三个愤怒的表情符号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据媒体报道,有律师表示,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声音进行配音创作,已侵犯了声音权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包括使用他人的声音作品,如歌曲、朗诵、特定场合下的语音说话等。(来源:快科技)

 

苹果资深高管丹・里奇奥即将退休,Vision Pro 成其最后作品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长期员工丹・里奇奥(Dan Riccio)将于本月晚些时候从该公司退休。

Riccio 在苹果工作了 26 年,最近作为工程副总裁负责 Vision Pro 的开发,向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汇报工作。

Riccio 于 1998 年 6 月加入苹果,担任产品设计总监,并在 2012 年 8 月晋升为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担任该职位超过八年,然后于 2021 年转到一个未公开的项目,这个未公开的项目后来被证实是 Vision Pro 头显。

约翰・特纳斯(John Ternus)接替 Riccio 担任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Ternus 还将接管 Vision Pro 的开发和 Vision Products Group 的数千名工程师。在 Riccio 手下工作的迈克・洛克威尔(Mike Rockwell)将继续监督 Vision Pro 和类似头显的日常工作。

除了参与 Vision Pro 的开发,Riccio 也是苹果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关键支持者,该项目今年早些时候被苹果公司最终放弃。在苹果工作期间,他还负责监督 AirPods、iPad Pro 和初代大屏 iPhone 的开发。(来源:IT 之家)

 

李彦宏出手!百度萝卜快跑计划落地香港

马斯克正在为特斯拉 Robotaxi 首秀日做准备之际,李彦宏出手了。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独家获悉,萝卜快跑将计划在香港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这也有望成为其首个内地市场以外的业务落地。

根据百度财报,2024 年第二季度,百度自动驾驶服务萝卜快跑供应的自动驾驶订单约 89.9 万单,同比增长 26%。截至 2024 年 7 月 28 日,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 700 万单。

6 月 19 日,萝卜快跑在几乎整个武汉开始提供 100% 的全无人驾驶叫车服务。百度的第六代自动驾驶汽车 RT6 已开始进行规模化全无人道路测试。除武汉外,萝卜快跑还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测试。

《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获悉,百度仍在积极拓展国内其他城市的萝卜快跑服务。此外,萝卜快跑也在布局出海。有消息称,百度已开始与外国汽车制造商、网约车平台和其他科技公司讨论通过当地合作伙伴将萝卜快跑部署到境外。但海外合资企业的时间和地点尚未最终确定。对此,有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确实有相关布局规划。

据此前消息,百度在 2016 年已经获得了美国加州颁发的第 15 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2018 年 1 月初,百度搭载 Apollo 2.0 无人车第一次在加州公路上进行测试。此外,百度还曾与 SB Drive(日本软银集团旗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金龙客车开发日本版「Apolong(阿波龙)」无人驾驶汽车。(来源:财联社)

 

特斯拉 Robotaxi 发布会临近,门票已发出

当地时间 10 月 10 日周四 19:00(北京时间 11 日上午 10:00),特斯拉将在洛杉矶华纳兄弟工作室举行「Robotaxi Day」(机器人出租车日)演示活动。

届时,预计特斯拉将公布其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进展。对于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而言,他当天要担负起一项艰巨的任务:让投资者相信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

这场人们期待已久的活动原定于 8 月举行,旨在进一步强化特斯拉一直在宣传的一个理念:它首先是一家科技公司,其次才是一家汽车公司。9 月底,马斯克在社交平台 X 上发布了题为「我们,机器人」(We,Robot)的消息,称这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活动」(one for the history books)。由于人们对这次活动高度期待,当初被推迟时,特斯拉的股票一度受到了重大打击。(来源:IT 之家)

 

新款大众速腾上市:售价 12.79 万至 17.29 万元

2025 年款大众速腾已经上市,售价区间为 12.79 万至 17.29 万元,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此次改款主要集中在配置的调整和选装配置的增加。

外观方面,300TSI 自动飞越版新增了镀铬门把手作为选装配置。内饰方面,300TSI 自动超越版新增了 8 向电动调节司机座椅的选装配置,并且部分车型还增加了前后排门板氛围灯。安全配置方面,300TSI 自动卓越版新增了泊车后视影像系统,并提供高级泊车后视影像系统作为选装。功能配置方面,300TSI 自动飞越版新增了无钥匙进入和一键启动的选装配置。

2025 年款大众速腾搭载了 200TSI 和 300TSI 系列发动机。其中,200TSI 系列搭载 1.2T 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85 千瓦,峰值扭矩 175 牛•米(手动挡车型)、200 牛•米(自动挡车型),传动系统匹配 5 速手动变速箱、7 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300TSI 系列采用 1.5T 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 7 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 118 千瓦,峰值扭矩 250 牛•米。此外,该车仍然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与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的组合,最高车速可达 200 公里/小时。

总结起来,2025 年款大众速腾在外观、内饰、安全配置和功能配置上都有所升级,并且价格与之前版本保持一致。(来源:中关村在线)

 

未发布的苹果 M4 MacBook Pro 现身俄罗斯网站,遭高价售卖

继疑似 M4 MacBook Pro 包装盒的照片和开箱视频曝光后,这款未发布的机型现在已经在俄罗斯分类广告网站上出售。

据称,有大约 200 台这样的机器流出。Avito 上的其中一个广告似乎是基础版 14 英寸 M4 MacBook Pro,具有 16GB 统一内存、512GB SSD 和三个 Thunderbolt 4 端口,要价高达 720000 卢布(IT 之家备注:当前约 52832 元人民币)。不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出售,而是多台。目前,广告已经被删除,因为根据网站的规则,禁止出售「不存在」的商品。

 

根据彭博社此前报道,预计苹果将在月底发布这款机器,新机将于 11 月 1 日开始销售。(来源:IT 之家)

Posted in: 科技

围剿 Model Y:「安卓包围 iOS」故事重写,这次谁是诺基亚?

2024 年的国庆假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定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争夺。
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家国产新势力汽车品牌的新车上市。最疯狂的时候,同一个晚上就有 3 场不少于 500 人规模的新车发布会。很多新车甚至还来不及邀请媒体拍摄介绍车型的视频,就已经发布了。不少汽车媒体从业者都表示:光是参加发布会都没时间,很多新车自己也还不熟悉。
一些车企高管也表示,新车上市的时间的确「经过了调整」。但调整并不是为了避其锋芒,而是导向了一个针锋相对的局面。
原因并不复杂:每家企业都一定要赶在十一国庆假期前,把最新款的试驾车摆进线下门店里
汽车是一个决策周期较长的大型消费品,线下门店对于销售环节至关重要。近年来,新势力品牌的门店又大多扎堆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超,出了这家门,又进那家店,谁都不愿自家新品损失国庆这波泼天的线下流量。
针锋相对还体现在产品本身。
9 月下旬上市的新车型,大多都是中型五座新能源 SUV,彼此直接产生竞争关系。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要共同面对这个细分市场里一个最大的对手:2023 年中国以及全球市场的销冠,特斯拉 Model Y
国产新能源 SUV,这次 2024 年的「围攻光明顶」式的举动,意味着什么?而他们,这次能成功吗?
 

「老」销冠,新机会

Model Y 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如今智能电车时代的「一朵奇葩」。
自 2020 年 3 月开启全球交付以来,除常规的年度改款外,特斯拉几乎还没有对它进行过重大升级。
但就是这样一款被很多人认为「卖了 4 年的旧车」,却始终保持着超高的市场增长率:乘联会数据显示,从 2021 年国产 Model Y 交付开始,过去三年,Model Y 在国内市场的年销量分别为 16.98 万、31.53 万、64.68 万——几乎每年都是翻倍增长
到 2023 年底,Model Y 也超越了日系丰田的两款经典车型 RAV-4、卡罗拉,成为全球市场上最畅销的年度车型。
Model Y 是 2023 年中国最畅销的车型 | 图片来源:特斯拉微博
相比国内的新竞品们,Model Y 在生产端拥有一套更成熟的体系优势。它基于特斯拉 2016 年发布的另一款大众车型 Model 3 打造,两者不仅可以复用大约 75% 的零部件,而且前者过往在车型研发、规模化生产方面累计的经验和踩过的坑,也都可以为后者所用。
具体落实在产品上,研发优势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电耗管理。此前,为了达到和 Model Y 同样的续航,国内的同级产品大约需要使用至少大 20度的电池包——按照 2024 年电芯低至 0.4 元/Wh 计算,20 度电池包的 BOM 成本大概也在 1 万元左右,前些年还应该更贵。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特斯拉也是纯电车型中毛利率最高的那个。于是,它也就可以轻松地应对甚至主动发起价格战。
但相比起国产新势力们,特斯拉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听劝」。绝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喜欢配置更丰富的大车,为此,很多合资品牌这些年里也专门推出了更长轴距、更大空间的「特供车型」。但无论消费者怎么吐槽特斯拉的「毛坯房」内饰,马斯克始终没有对它做出任何改变。
此外,作为一家全球化科技公司,特斯拉在智能化上的优势也始终无法完全在中国市场兑现成产品力——得到业内一致认可的智能驾驶功能 FSD 迟迟无法在国内落地,特斯拉的智能语音也和苹果的 Siri 一样,始终和中文用户之间缺乏足够默契。
Model Y 的「缺点」,就是国内新能源车的机会。
李斌和艾铁成亲自为乐道L60首批用户交付新车 | 图片来源:乐道汽车
国内的竞品们显得更懂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体贴的智能体验。在更流畅的中文语音助手外,还挖掘出了一系列细微的功能。例如,最近新上市的乐道 L60 和极氪 7X 上,都推出了可以和车机连通的智能儿童座椅。前排乘客可以直接通过车机打开儿童座椅的通风功能,也可以直接调用车内摄像头观察后排宝宝的情况。这些功能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细微但加分十足。
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曾经说过,为了了解用户需求,过去 3 年时间里光是他自己就亲自入户调研了超过 550 个家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有过一批依靠精准洞察用户需求的企业赢得市场的故事。如今,同样的战略打法似乎也正在智能电车行业里继续上演。
在智能驾驶层面,随着研发的投入以及端到端带来的技术变革基于,国内新势力车企们也纷纷交出优秀答卷。目前,华为、小鹏、蔚来们都已经推送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智能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至于在 Model Y 上没有搭载的 800V 快充、座椅通风按摩等其他配置,竞品们也都几乎全系标配。这是国产新势力们近年来熟悉的「越级打法」,即相同的价格里给出更好的配置,包围 Model Y,在产品软硬件实力上,国内玩家们又更进了一步。
 

小米SU7 的启示

其实,在此次「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前,国内新势力们此前也推出过一些对标 Model Y 的产品。
2023 年发布的小鹏 G6 和极越 01 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产品力本身来说,无论是空间、能耗管理还是智能驾驶的体验,二者也都做到了媲美 Model Y 的程度。前者还搭载了 800V 超快充架构,在补能速度上率先做到了同级领先。
然而,从实际销量来看,此前的竞品们都没有实际动摇 Model Y 在纯电 SUV 里的领先地位。
外界有时会简单地将 2021 年开始交付的 Model Y 形容为「领先 3 年」,但领先优势可能还不止于此。作为全世界第一波重注电动汽车的玩家,马斯克和特斯拉有着显著的先发优势。
早在 2014 年,进口特斯拉 Model S 进入中国市场,雷军、李想、李斌等均为特斯拉早期车主。可以说,特斯拉一开始就借着马斯克的超级极客个体形象打造了高端创新的品牌形象,并且到现在都还享受着先行者的红利。
另一方面,特斯拉在产品布局上也明显掌握着时机上的优势。
2021 年 1 月,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 Model Y 首次在国内交付。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只有 6.8%(如今已达到 53.6%),蔚来和小鹏分别只有 3 款和 2 款在售车型,前者定位高端,后者尚无同级别 SUV 车型,而其他玩家诸如极氪、智己、鸿蒙智行等还没有正式入场。
在很长时间里,Model Y 几乎是中国新能源市场里纯电 SUV 车型的唯一选择,长期以来建立了牢固的品牌形象和认知。因此,只靠比拼产品本身的参数和配置就想卷赢 Model Y,难度很大。
小米SU7 已经成为目前纯电轿车市场上特斯拉 Model 3 的劲敌 |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
相反,比起正面硬碰硬,雷军和小米 SU7 反而给出了另一条竞争的思路:绕开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的 SUV 车型,先在更「小众」的轿车领域发力,建立起新品牌足够的认知力。
这样的选择,在产品上市之前自然会遭到诸多质疑。因为从过往的市场经验来看,中国消费者普遍喜欢空间更大的 SUV,轿车市场体量太小。
在前一个 10 年里,小米极其擅长结合大量产品调研进行产品定义。但关于第一款应该怎么选方向,雷军这次主打一个不听劝,坚决不做 SUV。
雷军事后在复盘里,把这种策略形容为「对角线战术」。他认为如果按照传统思路,从大空间的 SUV 做起,那不仅要面对 Model Y,大概率还会一头撞进理想、华为的包围圈——两者虽然以增程作为主要动力形式,但凭借着大空间、智能化、舒适化配置,牢牢占据着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销量前列。
「对角线战术」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卡住一个好的产品实际。小米 SU7 上市的时候,市面上同级产品(即纯电轿车)并不多,除了 Model 3 之外,只有蔚来 ET5、小鹏 P7 等少数竞品,大家普遍月销量以千为计量单位,市场空间巨大。
这一点,和 2019 年理想发布理想 ONE 的思路很接近,当时市面上没有新能源 SUV,也没有人看好增程技术,理想 ONE 正是在那个时候率先进入,抢占了先手。
确定方向后,最后再慢慢释放小米洞察用户的营销能力。既然空间比不过 SUV,那么小米 SU7 重点就讲颜值;普通用户听不懂电池技术里复杂的名词,小米 SU7 就讲防晒。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打法,实则都抓住了目标用户的核心用车痛点。而在随后的诸多车型里,各发布会的主讲人也都沿袭了「雷学」的精髓,尽可能把车辆的每一个细小功能拆解,以求赢得用户更多好感和认同。
2024 年 7 月,乘联会数据显示小米 SU7 的单月交付超过了特斯拉 Model 3,成为 20 万元以上纯电轿车的销售冠军。小米依靠着「对角线战术」,取得了国产品牌和特斯拉对决的阶段性开门红。
 

电车互殴,死掉的可能是油车

在本轮出牌结束后,各家都发布了最新的销售数据:
 
  • 鸿蒙智行旗下的智界 R7 和搭载华为鸿蒙智驾智舱系统的阿维塔 07,上市一周内,大定数据均突破 1.1 万台
  • 更早一周发布的乐道 L60 和极氪 7X,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各自高管都在不同场合下表达过「爆单」了、「超预期」
 
看起来,各家都取得了自己满意的开局。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的订单上涨并没有直接影响到特斯拉的销量。据第三方机构「车 FANS」透露,上周特斯拉的订单不降反升,本月有望继续维持在 4.5 万辆左右的销量;更有趣的是,上一轮对标 Model Y 的「老车型」小鹏 G6 上周订单也快速增长,超过了 4000 台,接近该车型整个 8 月销量的 60%。
所以,在汽车这个庞大的市场里,新玩家入局带来的未必是短期快速而直接的竞争。相反,它们带来的关注度和流量,往往还能影响到一些对智能电车持观望的新用户。
同样的故事在去年问界 M7 和今年小米 SU7 上市前后也曾经发生过,华为和小米各自的巨大流量,也带动了更多用户在线下进店了解产品。
2024 北京车展上,人气火爆的小米汽车展台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线下的流量,恰恰是这些新势力品牌最需要的。
因为从产品力来说,新势力们相信,至少相比于同价别的油车,都可以做到「遥遥领先」。不怕消费者对电车有成见,就怕你不给「秀肌肉」的机会。
蔚来董事长李斌是个爱拿油车做对比的人,在乐道 L60 发布的第二天,他在媒体沟通会上再次提到了 BaSS 方案(即车电分离的购车方案)对于蔚来和乐道争取油车换购用户的优势。用 BaSS 方案购买乐道,就相当于买了一台 14.99 万元的油车,每月 480 元的电池租赁费用相对于一箱油钱,而在 14.99 万元的传统油车里,李斌对自己产品在智能化、大空间等方面的空间有着绝对的信心。
所以,合围 Model Y 只是一个公开的阳谋,真正的竞争已经在和传统合资燃油车抢占市场中展开了。2024 年 8 月,中国每卖出 100 台里,就有超过 53 辆的新能源车型。如今的市场,早已不再讨论「油电同价」,智能电车正以全新的产品能力,冲击着传统燃油汽车的价格体系。
这像极了 10 多年那场国内安卓阵营合围 iPhone 的竞争。当时最先倒下的,是在智能化时代里掉在了后面的诺基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