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即时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

2024年10月17日,在江苏省宿迁市苏宿工业园区苏州电瓷厂(宿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出口订单产品。视觉中国 图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024年10月12日)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持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结合实际做好网上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抓好主题宣传教育,开展普遍轮训。鼓励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加国情研修,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及时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问题。加强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实“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评选工作中,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支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在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在高等学校设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传活动。

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

(四)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落实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组织开展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引导产业工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

(五)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依法依章程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深化厂务公开,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为产业工人民主参与提供更为精准便捷的服务。

(六)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发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地方政府和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重要议程。完善基层劳动关系治理机制,提升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标准化工作。推进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七)加强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传引导。主流媒体要加大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传力度,创作出版、制作播出更多反映产业工人风貌的优秀文学艺术、网络视听和影视作品等,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

四、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创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九)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十)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大型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战略,健全产业工人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发挥工会系统、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

(十一)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实施产业工人继续教育项目,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举办劳模工匠创新培训营,持续深化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发挥国家各类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作用。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等社会公益阵地作用,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制、普及性技能培训服务。

五、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十二)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支持各地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十三)贯通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计划。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

六、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十四)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布分职业(工种、岗位)、分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信息。

(十五)加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产业工人电子档案,实现培训信息与就业、社会保障信息联通共享、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督促企业与产业工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联动,依法纠治劳动领域违法侵权行为。

(十六)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实施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保护。加强职业病防治。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健全并落实产业工人疗养休养制度,促进产业工人身心健康。

(十七)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研究推动新就业形态领域立法。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加强对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的监管。积极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

七、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

(十八)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各层级多形式的竞赛活动。持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赛事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不断激发产业工人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九)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广泛开展面向生产全过程的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完善发挥企业班组作用的制度。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产业工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产业工人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工作。

(二十)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推动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加强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八、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十一)稳定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统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稳定,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转岗培训,提高产业工人多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二)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持续办好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加强巾帼工匠培养,充分发挥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工匠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按规定开展表彰工作。

(二十三)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制造业岗位对青年的吸引力。搭建产业工人成长发展平台,引导更多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十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进一步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促进进城农民工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公益法律服务惠及农民工力度,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稳定就业。

九、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二十五)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各级工会要牵头抓总,各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推进机构要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

(二十六)发挥企业作用。强化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带动作用。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蓝皮书。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工会等按规定予以表彰和相应政策支持。

(二十七)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建立产业工人队伍数据统计、调查、监测体系。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课题研究。

2024年10月17日,在江苏省宿迁市苏宿工业园区苏州电瓷厂(宿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出口订单产品。视觉中国 图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024年10月12日)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持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结合实际做好网上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抓好主题宣传教育,开展普遍轮训。鼓励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加国情研修,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及时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问题。加强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实“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评选工作中,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支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在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在高等学校设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传活动。

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

(四)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落实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组织开展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引导产业工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

(五)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依法依章程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深化厂务公开,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为产业工人民主参与提供更为精准便捷的服务。

(六)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发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地方政府和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重要议程。完善基层劳动关系治理机制,提升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标准化工作。推进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七)加强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传引导。主流媒体要加大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传力度,创作出版、制作播出更多反映产业工人风貌的优秀文学艺术、网络视听和影视作品等,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

四、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创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九)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十)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大型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战略,健全产业工人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发挥工会系统、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

(十一)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实施产业工人继续教育项目,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举办劳模工匠创新培训营,持续深化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发挥国家各类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作用。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等社会公益阵地作用,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制、普及性技能培训服务。

五、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十二)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支持各地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十三)贯通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计划。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

六、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十四)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布分职业(工种、岗位)、分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信息。

(十五)加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产业工人电子档案,实现培训信息与就业、社会保障信息联通共享、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督促企业与产业工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联动,依法纠治劳动领域违法侵权行为。

(十六)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实施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保护。加强职业病防治。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健全并落实产业工人疗养休养制度,促进产业工人身心健康。

(十七)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研究推动新就业形态领域立法。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加强对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的监管。积极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

七、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

(十八)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各层级多形式的竞赛活动。持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赛事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不断激发产业工人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九)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广泛开展面向生产全过程的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完善发挥企业班组作用的制度。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产业工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产业工人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工作。

(二十)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推动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加强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八、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十一)稳定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统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稳定,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转岗培训,提高产业工人多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二)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持续办好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加强巾帼工匠培养,充分发挥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工匠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按规定开展表彰工作。

(二十三)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制造业岗位对青年的吸引力。搭建产业工人成长发展平台,引导更多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十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进一步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促进进城农民工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公益法律服务惠及农民工力度,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稳定就业。

九、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二十五)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各级工会要牵头抓总,各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推进机构要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

(二十六)发挥企业作用。强化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带动作用。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蓝皮书。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工会等按规定予以表彰和相应政策支持。

(二十七)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建立产业工人队伍数据统计、调查、监测体系。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课题研究。

Posted in: 即时新闻

非机动车“围城”(下)|电动自行车数量居高不下,如何正视需求有效管理?

【编者按】

你有早高峰赶地铁,却找不到地方停共享单车或电动自行车的经历吗?或者,想挤进地铁口,却被非机动车大军“围困”,举步维艰?

如今,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远距离通勤、潮汐式地铁客流已经成为城市运转的常态环节,非机动车也成了许多居民接驳地铁的“新刚需”,地铁口无序停放、道路拥塞等问题便随之而来。

近日,根据上海轨交客流数据及网友反映,澎湃新闻记者兵分多路走访上海泗泾、九亭、莘庄、颛桥、康桥、芳芯路等非机动车站外聚集现象突出的地铁站,推出“非机动车‘围城’”系列报道。

上海松江区泗泾地铁站东侧外的一个非机动车停车点,现场秩序维护员正将违停车辆挪位。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9月4日,浦东新区康桥路地铁站附近“禁止停放”的提示牌下,仍有非机动车停放。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上篇中,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在位于城郊地区的多个大客流站,非机动车的停放矛盾更加凸显,如在松江区九亭地铁站靠南侧的三个出口外,每天早高峰赶来的非机动车超过5000辆。同时,由于站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大面积被占用停车,人车混行现象较为突出。

这背后,是上海非机动车的巨大保有量。据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介绍,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约1150余万辆。这一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共享单车方面,2023年,上海市人大代表洪程栋提出,存在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大量超量投放单车的情况,目前3家共享单车企业在上海市的总投放量达到160万左右,是规定总量规模的2倍左右。

“目前在全国,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难点。”交通规划专家王园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最大的难点在于改变对这一出行方式的认识,“从城市运转的角度,需要充分认识到非机动车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出行中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认为,“目前部分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可能不足,但更多的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她看来,每位出行人都是第一责任主体,停放行为首先需要服从规则,不能无序占用公共空间,管理方也应设计相应制度以规范停车行为。

共享单车扎堆,清运如何赶上“围堵”

8月27日,在松江区的9号线九亭地铁站外,记者看到,在3号口西侧的机动车停车场外,大量共享单车聚集停放,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在此,对共享单车进行规范摆放及装车清运。

“一车接着一车拉,拉走了又来一辆空车,继续拉。”该停车场附近工作的居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每天早高峰开始,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车辆便会停靠在此,对共享单车进行归整和搬运,有些市民甚至直接把共享单车停在搬运车辆的车厢门前。

上海唯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九亭地铁站秩序维护队经理金明介绍称,物业会及时和共享单车运维方进行沟通,若发现地铁站附近有违停的共享单车,物业会第一时间通知共享单车运维方将车辆挪走,以免占道。

“有些市民就是赶时间,因为是共享单车嘛,他们骑到地铁站附近,把车丢下就走,我们也来不及管,有时候单车会被其他市民骑走。那些滞留在地铁口的共享单车,我们拍下照片,发在群里,通知运维人员及时拉走。”该秩序维护队队长李建福告诉记者。

九亭地铁站西侧,共享单车堆集,运维车辆停靠,非机动车道被占据。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发现,即使共享单车运维人员不停歇地搬运,随着早高峰的持续,单车还是慢慢地把停车场所在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占了大半”,虽然各方都很自觉地让出一条路。直至11时,早高峰结束2小时,该路口仍有大量共享单车等待运维人员归整。

泗泾地铁站北侧横港公路,两辆大型货车正在清运违停的共享单车。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同样的情况,在泗泾地铁站也有。在泗泾地铁站北面,泗陈公路的一侧是共享单车的停车位。早上8时45分许,早高峰接近尾声,泗陈公路、横港公路路口的西北拐角处,两辆清运共享单车的大型货车占着机动车通行的车道。

和九亭地铁站一样,这里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早在7点之前就至此清运堆积的共享单车,但清运的速度始终比不过堆积的速度,大量共享单车将机动车道也占了。“早上6点多就过来,那个时候还没停满,反正上班时段车不停地来,我们不停地搬(走)。”一位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忙得很,急得一身(汗)。”

莘庄地铁站南广场,人行道停放了4排非机动车,共享单车蔓延到机动车道。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在闵行区莘庄站,记者走访时发现,转到莘庄地铁站南口,一出站便是浩浩荡荡的非机动车群,沿街商铺面对的人行道上挤了至少4排非机动车,共享单车几乎都是靠最外边停,甚至直接停在机动车道上。南广场往东南方向200多米的一处十字路口,记者看到,一片停放的共享单车占据了斑马线。

8月30日,在莘庄地铁站南广场往东南方向200多米的一处十字路口,共享单车占据斑马线。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对于“乱停放”问题,闵行区正在试点新技术解决。

据“今日闵行”微信公号10月10日消息,闵行现在营运有18万辆共享单车,活跃的共享单车近14万辆,每天骑行量近30万单次,乱停车、乱投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轨交站、医院、商圈等热点区域尤其突出。

面对治理难题,区交通委与美团、哈啰等单车企业携手,推出闵行区单车运营管理指挥系统及共享单车智能管理微信小程序。该系统创新采用蓝牙嗅探物联技术,对停放区车辆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向指挥系统推送调度建议,自动派发工单进入清淤小程序流转,实现单车的精准治理。小程序推送任务更加简单、高效,也能直观反馈运维员每天的工作成果。

单车运营管理指挥系统。图片来自“今日闵行”微信公号

共享单车智能管理微信小程序。图片来自“今日闵行”微信公号

收费停车场,市民接受程度不一

对使用电动自行车的部分市民来说,要面临的还有停车收费。

早上8时许,上海莘庄地铁站,毛女士骑着电动车驶向北2口外的停车场。“这个停车场大概十几年了。收费从5毛、1块、1块5涨到2块,涨得飞快。”

莘庄地铁站北2口收费停车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莘庄站是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车站,《2023年闵行交通运行年报》显示,莘庄地铁站日均进出站总客流7.1万人次,在全区55个轨道站点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虹桥火车站。

10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时看到,莘庄地铁站北2口外的停车场,张贴着图示收费标准。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吴芳(化名)负责看守莘庄站北2口外的停车场,守着出入口,每个走出来的人须扫码缴费。“自行车1.5元/次,电动车2元/次,摩托车3元/次,过夜另外收费。”

吴芳说,每天早高峰时段来往的人最多,9点后就少了,“很多人是因为外面停不下了,才停进来,这里面要收费”。

北2口出入客流较大时,交警指引人群从北1口进站,两个进站口相距仅100米,北1口外也有一个露天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北2口收费标准一致。两个停车场外围分别是哈啰、美团共享单车停放区域。

距离地铁站还有200米,赵女士就匆匆停下电瓶车,“再往前停不下了,里面的停车场是收费的,我宁愿停远一点”。她每天早上骑10分钟电瓶车,再转坐地铁。

颛桥站外的收费停车棚。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颛桥站外的非机动车停车棚,张贴着《调价通知》。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位于闵行区的5号线颛桥地铁站东侧,也有一处收费的非机动车停车棚。该处张贴的一份2022年12月的《调价通知》显示,颛桥站非机动车收费标准自2010年以来实行,自行车0.5元/辆,电动车1.0元/辆。由于物价上升,原有收费标准不足以支付非机动车看管员工的工资支出,收费标准上调为自行车1.0元/辆,电动车1.5元/辆。该通知的落款为上海德良市容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看守停车棚的吴军(化名)介绍,工作日8点多进出停车棚的人最多,基本都是骑车来坐地铁的,到晚上下班后,车辆陆续骑走,过夜车辆很少。“(电瓶车)放里面总归安心点,外面的不收费都拼命挤。”他说,工作日一天约停放300辆电瓶车,到周末只有100多辆,棚内空间相对宽裕,进入基本都有停车位。

张女士和朋友是第一次骑电瓶车来地铁站,进入车棚后才发现收费,朋友说换个地方,她想想“1块5,算了算了”。“没地方停,不然谁想停在收费的地方。”张女士有些不满。

早高峰开始后,在颛桥站附近无需付费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做市容管理的老郭得不停地整理车辆。“整理好了,哪怕有一点点空,都有人想往里塞,不想去那边花钱的车棚,有的(后视镜)镜片都挤烂了。”

专家:正视需求,有效管理

上海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也关注到了非机动车堵塞地铁站门口道路的情况。“每天可能有上百万市民骑电瓶车到地铁口换乘,应该先问问他们是否有地方停车,民生工作要做好,也应该注重这些衔接段的细节。”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轨交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给外环以外地区的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短程接驳的需求。“就目前情况而言,非机动车接驳是最为便利的方式之一。”

“目前在全国,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难点。”交通规划专家王园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最大的难点在于改变对这一出行方式的认识,“目前管理角度往往把非机动车视为一个‘问题’,但是从城市运转的角度,需要充分认识到非机动车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出行中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那么,应如何破“围堵”之局?

陈小鸿表示,“目前部分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可能不足,但更多的是缺乏有效的管理。”

陈小鸿认为,每位出行人都是第一责任主体,停放行为首先需要服从规则,不能无序占用公共空间,管理方也应设计相应制度以规范停车行为;其次,参考机动车停放,非机动车停车场作为公共资源,应同样遵循“用者付费”的规则,即在停车资源紧张的区域,可通过适当收费的方式,利用价格调节(居民自有)非机动车停放的供需平衡。

在王园园看来,轨道交通的“大运量”特征,导致了接驳产生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巨大,“相关部门需考虑增加停放设施供给,但前提是有规范的空间和清晰的管理规则”。

关于管理难点,施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居民自有的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目前普遍系由政府兜底,“选择第三方机构或是委派志愿者管理,都是现行的临时性方式,是否可持续或值得全域推广,仍值得商榷”。

针对共享单车的潮汐式聚集停放引发的占道现象,三位受访者均认为,管理主体责任应由共享单车平台方承担。陈小鸿表示,对于该种单向性、潮汐性的停放占道情况,需要平台方进行“一点一策”的专项研究,以提供针对性的收运方案,做好精细化管理。

目前,共享单车的新型管理实践已在一些区域落地。如,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的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于今年8月推出了共享单车治理平台,形成了车辆堆积问题小程序上报、城管工作人员后台甄别、派工单给对应企业、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处置并拍照上报的处理流程。截至10月13日,该区域由共享单车导致的投诉量相比往年同期降低了70%。

那么,能否通过增加更多出行选择供给,减少居民对非机动车的依赖?对此,王园园表示,增加“公交接驳车或者接驳线路会有一定的替代效果,但要完全或者大量替代非机动车,估计很难”。他解释道,非机动车具有成本低、时间空间灵活的巨大优势,并且市民出行习惯已经形成,车辆自持的成本已经投入,短期内不容易有较大的改观。

施政则认为,从长期看,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现在反映出来的非机动车接驳需求,在未来或将转移至对公交接驳的需求,所以对公交线网的优化和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对市民出行的托底保障。

非机动车的停放问题,是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一个代表性问题,陈小鸿表示,上海非机动车保有量巨大,即代表着这类需求存在的合理性,而解决这类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管理者投入研究的人力和成本,充分调研,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描述具体点位的具体问题,最终以“一站一策”、“一点一策”的原则解决问题。

白浪 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李佳蔚、陈逸欣、邹佳雯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者按】

你有早高峰赶地铁,却找不到地方停共享单车或电动自行车的经历吗?或者,想挤进地铁口,却被非机动车大军“围困”,举步维艰?

如今,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远距离通勤、潮汐式地铁客流已经成为城市运转的常态环节,非机动车也成了许多居民接驳地铁的“新刚需”,地铁口无序停放、道路拥塞等问题便随之而来。

近日,根据上海轨交客流数据及网友反映,澎湃新闻记者兵分多路走访上海泗泾、九亭、莘庄、颛桥、康桥、芳芯路等非机动车站外聚集现象突出的地铁站,推出“非机动车‘围城’”系列报道。

上海松江区泗泾地铁站东侧外的一个非机动车停车点,现场秩序维护员正将违停车辆挪位。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9月4日,浦东新区康桥路地铁站附近“禁止停放”的提示牌下,仍有非机动车停放。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上篇中,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在位于城郊地区的多个大客流站,非机动车的停放矛盾更加凸显,如在松江区九亭地铁站靠南侧的三个出口外,每天早高峰赶来的非机动车超过5000辆。同时,由于站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大面积被占用停车,人车混行现象较为突出。

这背后,是上海非机动车的巨大保有量。据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介绍,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约1150余万辆。这一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共享单车方面,2023年,上海市人大代表洪程栋提出,存在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大量超量投放单车的情况,目前3家共享单车企业在上海市的总投放量达到160万左右,是规定总量规模的2倍左右。

“目前在全国,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难点。”交通规划专家王园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最大的难点在于改变对这一出行方式的认识,“从城市运转的角度,需要充分认识到非机动车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出行中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认为,“目前部分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可能不足,但更多的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她看来,每位出行人都是第一责任主体,停放行为首先需要服从规则,不能无序占用公共空间,管理方也应设计相应制度以规范停车行为。

共享单车扎堆,清运如何赶上“围堵”

8月27日,在松江区的9号线九亭地铁站外,记者看到,在3号口西侧的机动车停车场外,大量共享单车聚集停放,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在此,对共享单车进行规范摆放及装车清运。

“一车接着一车拉,拉走了又来一辆空车,继续拉。”该停车场附近工作的居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每天早高峰开始,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车辆便会停靠在此,对共享单车进行归整和搬运,有些市民甚至直接把共享单车停在搬运车辆的车厢门前。

上海唯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九亭地铁站秩序维护队经理金明介绍称,物业会及时和共享单车运维方进行沟通,若发现地铁站附近有违停的共享单车,物业会第一时间通知共享单车运维方将车辆挪走,以免占道。

“有些市民就是赶时间,因为是共享单车嘛,他们骑到地铁站附近,把车丢下就走,我们也来不及管,有时候单车会被其他市民骑走。那些滞留在地铁口的共享单车,我们拍下照片,发在群里,通知运维人员及时拉走。”该秩序维护队队长李建福告诉记者。

九亭地铁站西侧,共享单车堆集,运维车辆停靠,非机动车道被占据。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发现,即使共享单车运维人员不停歇地搬运,随着早高峰的持续,单车还是慢慢地把停车场所在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占了大半”,虽然各方都很自觉地让出一条路。直至11时,早高峰结束2小时,该路口仍有大量共享单车等待运维人员归整。

泗泾地铁站北侧横港公路,两辆大型货车正在清运违停的共享单车。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同样的情况,在泗泾地铁站也有。在泗泾地铁站北面,泗陈公路的一侧是共享单车的停车位。早上8时45分许,早高峰接近尾声,泗陈公路、横港公路路口的西北拐角处,两辆清运共享单车的大型货车占着机动车通行的车道。

和九亭地铁站一样,这里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早在7点之前就至此清运堆积的共享单车,但清运的速度始终比不过堆积的速度,大量共享单车将机动车道也占了。“早上6点多就过来,那个时候还没停满,反正上班时段车不停地来,我们不停地搬(走)。”一位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忙得很,急得一身(汗)。”

莘庄地铁站南广场,人行道停放了4排非机动车,共享单车蔓延到机动车道。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在闵行区莘庄站,记者走访时发现,转到莘庄地铁站南口,一出站便是浩浩荡荡的非机动车群,沿街商铺面对的人行道上挤了至少4排非机动车,共享单车几乎都是靠最外边停,甚至直接停在机动车道上。南广场往东南方向200多米的一处十字路口,记者看到,一片停放的共享单车占据了斑马线。

8月30日,在莘庄地铁站南广场往东南方向200多米的一处十字路口,共享单车占据斑马线。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对于“乱停放”问题,闵行区正在试点新技术解决。

据“今日闵行”微信公号10月10日消息,闵行现在营运有18万辆共享单车,活跃的共享单车近14万辆,每天骑行量近30万单次,乱停车、乱投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轨交站、医院、商圈等热点区域尤其突出。

面对治理难题,区交通委与美团、哈啰等单车企业携手,推出闵行区单车运营管理指挥系统及共享单车智能管理微信小程序。该系统创新采用蓝牙嗅探物联技术,对停放区车辆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向指挥系统推送调度建议,自动派发工单进入清淤小程序流转,实现单车的精准治理。小程序推送任务更加简单、高效,也能直观反馈运维员每天的工作成果。

单车运营管理指挥系统。图片来自“今日闵行”微信公号

共享单车智能管理微信小程序。图片来自“今日闵行”微信公号

收费停车场,市民接受程度不一

对使用电动自行车的部分市民来说,要面临的还有停车收费。

早上8时许,上海莘庄地铁站,毛女士骑着电动车驶向北2口外的停车场。“这个停车场大概十几年了。收费从5毛、1块、1块5涨到2块,涨得飞快。”

莘庄地铁站北2口收费停车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莘庄站是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车站,《2023年闵行交通运行年报》显示,莘庄地铁站日均进出站总客流7.1万人次,在全区55个轨道站点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虹桥火车站。

10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时看到,莘庄地铁站北2口外的停车场,张贴着图示收费标准。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吴芳(化名)负责看守莘庄站北2口外的停车场,守着出入口,每个走出来的人须扫码缴费。“自行车1.5元/次,电动车2元/次,摩托车3元/次,过夜另外收费。”

吴芳说,每天早高峰时段来往的人最多,9点后就少了,“很多人是因为外面停不下了,才停进来,这里面要收费”。

北2口出入客流较大时,交警指引人群从北1口进站,两个进站口相距仅100米,北1口外也有一个露天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北2口收费标准一致。两个停车场外围分别是哈啰、美团共享单车停放区域。

距离地铁站还有200米,赵女士就匆匆停下电瓶车,“再往前停不下了,里面的停车场是收费的,我宁愿停远一点”。她每天早上骑10分钟电瓶车,再转坐地铁。

颛桥站外的收费停车棚。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颛桥站外的非机动车停车棚,张贴着《调价通知》。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位于闵行区的5号线颛桥地铁站东侧,也有一处收费的非机动车停车棚。该处张贴的一份2022年12月的《调价通知》显示,颛桥站非机动车收费标准自2010年以来实行,自行车0.5元/辆,电动车1.0元/辆。由于物价上升,原有收费标准不足以支付非机动车看管员工的工资支出,收费标准上调为自行车1.0元/辆,电动车1.5元/辆。该通知的落款为上海德良市容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看守停车棚的吴军(化名)介绍,工作日8点多进出停车棚的人最多,基本都是骑车来坐地铁的,到晚上下班后,车辆陆续骑走,过夜车辆很少。“(电瓶车)放里面总归安心点,外面的不收费都拼命挤。”他说,工作日一天约停放300辆电瓶车,到周末只有100多辆,棚内空间相对宽裕,进入基本都有停车位。

张女士和朋友是第一次骑电瓶车来地铁站,进入车棚后才发现收费,朋友说换个地方,她想想“1块5,算了算了”。“没地方停,不然谁想停在收费的地方。”张女士有些不满。

早高峰开始后,在颛桥站附近无需付费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做市容管理的老郭得不停地整理车辆。“整理好了,哪怕有一点点空,都有人想往里塞,不想去那边花钱的车棚,有的(后视镜)镜片都挤烂了。”

专家:正视需求,有效管理

上海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也关注到了非机动车堵塞地铁站门口道路的情况。“每天可能有上百万市民骑电瓶车到地铁口换乘,应该先问问他们是否有地方停车,民生工作要做好,也应该注重这些衔接段的细节。”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轨交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给外环以外地区的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短程接驳的需求。“就目前情况而言,非机动车接驳是最为便利的方式之一。”

“目前在全国,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难点。”交通规划专家王园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最大的难点在于改变对这一出行方式的认识,“目前管理角度往往把非机动车视为一个‘问题’,但是从城市运转的角度,需要充分认识到非机动车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出行中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那么,应如何破“围堵”之局?

陈小鸿表示,“目前部分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可能不足,但更多的是缺乏有效的管理。”

陈小鸿认为,每位出行人都是第一责任主体,停放行为首先需要服从规则,不能无序占用公共空间,管理方也应设计相应制度以规范停车行为;其次,参考机动车停放,非机动车停车场作为公共资源,应同样遵循“用者付费”的规则,即在停车资源紧张的区域,可通过适当收费的方式,利用价格调节(居民自有)非机动车停放的供需平衡。

在王园园看来,轨道交通的“大运量”特征,导致了接驳产生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巨大,“相关部门需考虑增加停放设施供给,但前提是有规范的空间和清晰的管理规则”。

关于管理难点,施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居民自有的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目前普遍系由政府兜底,“选择第三方机构或是委派志愿者管理,都是现行的临时性方式,是否可持续或值得全域推广,仍值得商榷”。

针对共享单车的潮汐式聚集停放引发的占道现象,三位受访者均认为,管理主体责任应由共享单车平台方承担。陈小鸿表示,对于该种单向性、潮汐性的停放占道情况,需要平台方进行“一点一策”的专项研究,以提供针对性的收运方案,做好精细化管理。

目前,共享单车的新型管理实践已在一些区域落地。如,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的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于今年8月推出了共享单车治理平台,形成了车辆堆积问题小程序上报、城管工作人员后台甄别、派工单给对应企业、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处置并拍照上报的处理流程。截至10月13日,该区域由共享单车导致的投诉量相比往年同期降低了70%。

那么,能否通过增加更多出行选择供给,减少居民对非机动车的依赖?对此,王园园表示,增加“公交接驳车或者接驳线路会有一定的替代效果,但要完全或者大量替代非机动车,估计很难”。他解释道,非机动车具有成本低、时间空间灵活的巨大优势,并且市民出行习惯已经形成,车辆自持的成本已经投入,短期内不容易有较大的改观。

施政则认为,从长期看,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现在反映出来的非机动车接驳需求,在未来或将转移至对公交接驳的需求,所以对公交线网的优化和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对市民出行的托底保障。

非机动车的停放问题,是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一个代表性问题,陈小鸿表示,上海非机动车保有量巨大,即代表着这类需求存在的合理性,而解决这类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管理者投入研究的人力和成本,充分调研,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描述具体点位的具体问题,最终以“一站一策”、“一点一策”的原则解决问题。

白浪 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李佳蔚、陈逸欣、邹佳雯对此文亦有贡献)

Posted in: 即时新闻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被查,今年落马中管干部升至49人

中纪委本周一再打“虎”。

10月21日,星期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张效廉,男,汉族,1964年4月生,山东梁山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

张效廉曾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其后出任北京市房山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

2005年,张效廉赴黑龙江工作,担任省长助理、省森工总局(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2006年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后于2007年开始担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张效廉在哈尔滨市长的岗位上获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一职。

2018年11月,时年54岁的张效廉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后转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随着张效廉此番落马,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公开通报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已升至49人。


中纪委本周一再打“虎”。

10月21日,星期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张效廉,男,汉族,1964年4月生,山东梁山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

张效廉曾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其后出任北京市房山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

2005年,张效廉赴黑龙江工作,担任省长助理、省森工总局(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2006年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后于2007年开始担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张效廉在哈尔滨市长的岗位上获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一职。

2018年11月,时年54岁的张效廉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后转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随着张效廉此番落马,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公开通报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已升至49人。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ru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