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生活

为什么方便面是波浪形的?

头图

方便面并不是在加工过程中由直变弯的,而是一开始生产的时候就专门给弯的做!

(图片来自网络)

面条首先需要被高温蒸汽蒸熟,然后被油炸,因此方便面都比较脆。面一脆之后就容易折断,而在运输与储存期间难免会磕磕碰碰,因此当面条存在各种小的弯曲时就变得不容易折断,能承受更多的压力。

其次,桶装面是要装在纸碗里的,碗的口径是有限的,如果面条是直的,那么相同的面积所能放置的面条会比较短,而当面条弯曲之后虽然厚度变厚,但是相同的面积所放置的面条增多,可以充分的利用纸碗的空间。从成本考虑,将面条设计成小波浪的自来卷,比扩大纸碗的口径要低的多。

最后还有一个好处,如果面条是直的,那么面条之间就会堆积的比较紧密,泡面时水就不容易进去,而当面条弯曲之后,面条与面条之间就会有空隙,泡面时可以和热水充分接触,保证了泡面的口感。

By Patwf 中科院物理所

Posted in: 生活

齿轮少于 17 个齿就不能转吗?

头图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问题下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08365/answer/158767744

虽然楼上已经有很多人对楼主做了回答,但是大家似乎还是太过相信书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对齿轮彻彻底底研究过的,机械原理一课中对于渐开线直齿齿轮齿数大于 17 不产生根切的推导是基于加工齿轮的齿条刀具的前刀面顶部圆角 R 为 0,而实际上工业生产中的刀具怎么会没有 R 角呢?(没有 R 角刀具热处理是尖锐部分应力集中容易崩裂,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或者崩裂)而且就算是刀具没有 R 角根切发生的最大齿数也未必是 17 齿,所以 17 齿作为根切条件的说法其实是有待商榷的!上几幅图大家看看吧。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用前刀面顶部 R 角为 0 的刀具加工齿轮时从 15 齿到 18 齿的齿根过渡曲线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那为什么说 17 齿是渐开线直齿开始发生根切的齿数呢?

这张图想必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应该都用齿轮范成仪画过,可惜知乎不支持 GIF 动图,要不然就可以直观的看出刀具 R 角大小对齿轮根切的影响了。

上图中的齿根部分的紫色延伸外摆线的等距曲线就是齿根根切后的齿廓线,一个齿轮的齿根部分根切到什么地步就会影响使用呢?这是由另外一个齿轮齿顶的相对运动和齿轮齿根的强度储备共同决定的,如果配对齿轮的齿顶不会和根切部分啮合那这两个齿轮就可以正常旋转,(注:根切部分是非渐开线齿廓,一个渐开线齿廓和一个非渐开线齿廓啮合在非特异设计的场合通常是无法共轭的,也就是要干涉的)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这两个齿轮的啮合线刚刚擦着两齿轮的过渡曲线所对的最大直径圆(注:紫色部分为渐开线齿廓,黄色部分为根切部分,啮合线是不可能进入基圆以下的,因为基圆以下是不可能有渐开线的,两齿轮在任意位置的啮合点皆在这条线上),也就是这两齿轮刚刚可以正常啮合,当然这在工程上是不允许的,啮合线长度为 142.2,此值 / 基节=重合度。

最后向工作中涉及齿轮的知友推荐两本齿轮行业权威的书《齿轮几何学与应用理论》《齿轮啮合原理》这两本书都是俄裔美籍李特文所作,李是冷战期间被美帝挖墙脚从苏联挖过去的,可惜苏联解体时流失很多人才,此书用数学深刻的描述了机械中用到的几乎所有齿轮,不愧为齿轮方面的典著

Posted in: 生活

为什么很多人习惯把「风」读成「fong」而不是「feng」?

头图

加下划线的部分是针对评论的说明。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歌曲和“台湾腔”中。

尤为典型的是“风”“梦”两个字,它们常常被发音为 fong、mong。

(注:我讨论的是在说或唱普通话时把 eng 读成 ong 的现象,不包括方言!)

这个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在普通话音系中,唇音声母后,开合口韵母是互补分布而不是对立分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 唇音声母指的是 b、p、m、f 这四个发音部位在唇的声母。
  2. 普通话的韵母根据介音可以分为四类:开口呼(不带介音)、合口呼(带 u 介音)、齐齿呼(带 i 介音)、撮口呼(带ü介音)。
    其中,开口呼与合口呼、齐齿呼与撮口呼的对应韵母,分别构成开合口关系。
    例如:e – o(uo), ie – üe, eng – ong 等等。
  3. “互补分布”指的是在某些环境下,两个音中只可能出现一者而不会出现另一者。
    例如普通话中有 po 而没有 pe,有 pie 而没有 püe,有 peng 而没有 pong。
    这些例子就体现了“在唇音声母后,开合口韵母是互补分布”。
    与“互补分布”相反的是“对立分布”。
    例如普通话中既有 luo 又有 le,既有 lie 又有 lüe,既有 leng 又有 long。
    这些例子就体现了“在 l 这个非唇音声母后,开合口韵母是对立分布”。

当然,有些读者会注意到普通话中既有 mo 又有 me,似乎不符合我说的规律。

这是因为 me 算是来自北京方言的、音系之外的音节,它不是由古代汉语发音按规律演变而来的。

正因为 feng、fong 以及 meng、mong 都是互补分布,所以当人们听到后者时,顶多觉得“有口音”,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因此,这种发音就不像把“冷”读成“拢”这种“错误”一样会被纠正,而得以保存下来,并在歌曲中被“发扬光大”。

但是上面这些只解释了“风”“梦”等字被读成 ong 韵母的现象为什么能够保留下来,没有解释它的起源。

据我观察,在歌曲中并不是所有唇音声母 +eng 韵母的音节都会被读成 ong 韵母。例如,“朋”字就几乎不会被读作 pong。

(如果有谁找到了把“朋”字唱成 pong 的普通话歌曲,欢迎告诉我)

在中古汉语中,“风”、“梦”两字属于通摄,而“朋”字属于曾摄(“摄”可以理解成韵母的大类)。

普通话韵母为 eng 的字,大多来自于中古汉语的通、曾、梗三个摄。常见字有:

通摄:蓬、蒙、风、丰、讽、冯、凤、梦、封、锋、缝、捧。
曾、梗摄:崩、朋、烹、彭、猛、孟、棚、萌、迸。

(参考:「梦」字的读音是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按语音演变规律,在普通话中,通摄字一般韵母为 ong、iong,曾、梗摄一般韵母为 eng、ing、iong。

这就是为什么属于通摄的“风”“梦”两字会被读为 fong、mong,而曾摄的“朋”字就不会读为 pong。

“唇音声母后开合口韵母互补分布”这条规律,其实在中古汉语中就已经成立了。

注意中古汉语中各个摄之间并不构成开合口关系,所以“梦”“孟”同时存在并不违反这一规律。

普通话为了保持这个规律,对于所有韵母按规律演变成 ong 的唇音字,把韵母统一定为 eng。

于是“风”“梦”两字 fong、mong 的读音就成了非标准读音。

其它通摄的唇音字其实情况类似,只是因为不如“风”“梦”两字常用,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们还可以读成 ong 韵母。

Back to Top